快國慶節(jié)了,天氣明顯轉(zhuǎn)涼。四川震中北川擂鼓的居民,趕在2008第一波寒流之前住進了板房?!靶录摇睂嵲诹钊顺泽@——每一間山東援建、濟南制造的板房,大到太陽能熱水器、炊具,小到手紙、洗碗用的洗潔精,一應(yīng)俱全。
“感謝山東老大哥!”“大哥大哥你好嗎?”無數(shù)目光追尋著那個熟悉的身影。王迪生揚揚手里的頭盔:“我回來了!這次,我們要蓋永久性房屋,給你們一個真正的家?!?
5.12之后近半年的時間,王迪生一直生活在“北川時間”里,在濟南與北川之間穿梭。圍繞“北川住房”,他馬不停蹄連軸轉(zhuǎn)。
***
忙?這不算什么。在北川,才叫真忙!
濟南市建委副主任王迪生第一時間接到命令:為災區(qū)搭建板房,安置災民。
5月22日,第一批33輛汽車、14名管理人員和49名安裝工人的大部隊,從濟南出發(fā)火速入川, 王迪生和他的團隊,成為最早進入災區(qū)的建筑隊。
7月18日,55天后,14萬平方米、6078套板房,王迪生他們披星戴月,在災情最嚴重的地方,建起一個新擂鼓鎮(zhèn),“濟南速度”,當驚世界殊!
王迪生輕描淡寫,同事卻揭他的“糗事”:災區(qū)停水停電、少吃少喝,王迪生啃了幾天方便面,沒熱水喝鬧起了肚子;工程爭分奪秒,需要他這個總指揮隨時組織、協(xié)調(diào),甚至沒時間上廁所,直到拉在褲子里。王迪生“回敬”對方:北川地處高原,紫外線特別強,人曬得脫了幾層皮,這個同事本來眼睛就大,黑上加黑,大伙都喊他“印度阿哥”。
王迪生最擔心的還是大家的安全。司機至今心有余悸:“這絕對是玩命的差使!”從綿陽到北川,兩側(cè)都是滑坡的山體,一路余震不斷,趕上了泥石流。“山都震松了,一有余震就飛沙走石?!笔^往下掉的時候,司機下意識去踩剎車,坐在副駕駛座上的王迪生大喊一聲:“是共產(chǎn)黨員就往前沖!”司機猛踩油門,車子跳了過去,面盆大的石頭把右側(cè)車門撞出個大坑。
影視劇里英雄的對白,在那個場景中,顯得那么自然。每次有車隊穿過生死線到達擂鼓,王迪生都會給司機和工作人員深深鞠上兩躬:“兄弟們辛苦了,我向你們致敬?!?/p>
***
中建八局來了,山東三箭來了,濟南四建來了,中鐵十四局來了……濟南力量,很快在這里聚集。
建房前的通水、通電、通路,原本由當?shù)刎撠?,但現(xiàn)實是,縣干部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半,剩下的大多躺在醫(yī)院。當?shù)仡I(lǐng)導握著王迪生的手泣不成聲,向來剛強的王迪生一陣心酸,安慰說:“人員和物資我們從濟南調(diào),建設(shè)資金我們自己出,你只要告訴我把房子蓋在哪兒,其它的就不用管了?!?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工作開始,還是有三個“沒想到”:沒想到這么苦,沒想到這么險,沒想到這么難。
6月的擂鼓天氣炎熱,在烈日曝曬下施工,一會兒渾身就濕得精透,再遇上余震,大伙形象的比喻,就像在洗“搖擺桑拿”。地上坑坑洼洼,滿是石子、瓦礫,所有人的腳都磨起了泡,走路一瘸一拐;實在疼得走不動,找紗布纏一纏,鞋就顯得小了,大家都戲稱在工地“穿了小鞋”。
更嚴峻的是,進入雨季,氣候變化無常。夜里天降大雨,宿營地被淹,被褥都泡在了水里,緊急排水折騰一宿。王迪生跟大伙開玩笑:“白天抗震,晚上抗洪,咱們可是一專多能的特種部隊!”
羌族群眾激動地拉著王迪生的手說:我們看過闖關(guān)東,知道山東人能干又實在,你們個個都是朱開山一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點不摻水分。
***
災區(qū)大量青壯年,呆坐在帳篷里無所事事。王迪生想,讓他們親身參與重建,找回自身價值,調(diào)動積極情緒,對盡快走出地震陰霾、對將來有益。這種心理援建同樣重要。
指揮部在擂鼓就地組織、培訓勞動力,還給他們發(fā)“工資”,每人每天能領(lǐng)四五十元,既提高了他們的技能又讓他們得到實惠。
培訓班上,王迪生講話:“擂鼓,這名字多好,在山東,擂鼓代表一種精神,是振奮的象征?!彼舐暫捌鹛栕樱骸八拇?,雄起!擂鼓,雄起!”臺下群眾激動地振臂高呼:“感謝山東,重建家園!”
北川是惟一的羌族自治縣,來看“新房”的羌族群眾第一眼就看到板房墻上刻著的羊頭,撫摸著熟悉的圖騰圖案,笑著流出了淚。聽說王迪生們要回濟南,他們都戀戀不舍,特意用傳統(tǒng)的篝火晚會來給他們送行。王迪生好不容易才從一個個熱烈又真誠的擁抱中抽出身:“請大家放心,我們還會用濟南速度,給你們蓋起真正的房子,讓你們擁有真正的家!”
從板房到永久性住房,王迪生一直在忙碌著。讓災區(qū)人民安居樂業(yè),是他的心愿,也是所有山東人、所有中國人的心愿。
Niushujuan@sina.com
(編輯:牛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