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杰
【摘 要】 當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主要有時效化和隨意化傾向、實用化和功利化傾向、娛樂化和消遣化傾向,產(chǎn)生這些傾向的原因一是社會的影響;二是家庭的影響。應對策略一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二是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三是消除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確認課外閱讀的價值。
【關鍵詞】 中學生;課外閱讀;策略探討オ
一、中學生課外閱讀傾向與原因分析
一個時期以來我在來學校閱覽室上閱讀課的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中學生中進行了抽樣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中學生課外閱讀主要表現(xiàn)為三種傾向:
1、時效化、隨意化傾向
學生對大眾流行文化的誘惑是來者不拒。他們沉迷于缺少深度的文化快餐中不能自拔,滿足于淺層的閱讀刺激,呈現(xiàn)出過分的閱讀休閑化趨勢,因此,造成閱讀內(nèi)容淺薄,閱讀品位低下,閱讀思考全無。這種現(xiàn)狀長此以往,很容易降低學生的閱讀情趣,從而導致閱讀低俗化。這些年武俠小說、言情小說、青春娛樂小說在學校大行其道,而代表人類思想文化精華的高品位文學卻難受青睞,就是閱讀時效化、隨意化的結(jié)果。
2、實用化、功利化傾向
功利化閱讀傾向促使實用化思想的泛濫。讀書要有用,要立竿見影,要在考試中產(chǎn)生效益。書店里名目繁多的優(yōu)秀作文集、閱讀課課練賣得非?;鸨词且娮C。學生過多地研讀此類書籍,就無法發(fā)展高品位的閱讀,而這種低層次的閱讀吸收也只能導致低層次的閱讀效應。
3、娛樂化、消遣化傾向
所謂消遣性閱讀是學生利用課余閑暇而隨意進行的輕松自在的以消遣為目的的閱讀,笑話幽默、動漫卡通、《中學生天地》等休閑輕松類讀物等很受學生歡迎。這類讀物貼近中學生的生活,滿足他們追求時尚的心理需求,由于沒有絲毫強制,他們通過隨心所欲的閱讀而獲得娛樂性刺激和心理滿足,有很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極大。
產(chǎn)生上述傾向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社會,二是家庭。
從社會來看,只要有考試存在,應試教育就永遠不會消亡。升學率是社會各界乃至教育主管部門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效益的最重要準則之一。學校為了生存,為了能爭取更多的資金來改善辦學條件,他們也總是千方百計以升學率為賭注,大搞題海戰(zhàn)術(shù),進行所謂的強化訓練,而讓更多升學無望的學生放任自流。在這樣的大氣候下,教師真的想進行課外閱讀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難度很大,因為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提高畢竟是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一揮而就、立竿見影的事在教學中是不存在的。應試教育使許多人都變得急功近利,而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對教育所造成的危害是長久的,它是以犧牲學生的素養(yǎng)為代價的。
就家庭而言,家長的急功近利使學生不能進行正常的課外閱讀。不少學生的家長受自身認識的限制,對子女的課外閱讀采取了一種較片面的態(tài)度,他們把學生看的課外書籍一律視為閑書,把學生看有意義的影視節(jié)目視為是浪費時間,把學生進行的課外活動視為不務正業(yè),致使學生難以進行課外閱讀。
二、應對策略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是指讀者對文獻內(nèi)容所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探究的認識傾向,它是學生閱讀意識活動的具體反映,也是一種具有穩(wěn)定性和傾向性的心理表現(xiàn)。要使學生主動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關鍵,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1)擬定課題讓學生進行讀書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廣泛接觸客觀事物提高認識能力的必要條件,也是產(chǎn)生對客觀事物認識需要的主要途徑。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形成和培養(yǎng)相應興趣的源泉。所以教師可有意識地擬定一些“課題”供學生研究,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社會進行實踐調(diào)查,來到圖書館查找資料、研究分析,從而找出答案。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縮短圖書館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培養(yǎng)、發(fā)展與提高。
(2)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通過外界環(huán)境影響,即社會、學校、家庭等環(huán)境的作用,特別是學生的自我教育而產(chǎn)生的。它是學生積極的閱讀意識的表現(xiàn),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只讀書不思考等于吃飯不消化,讀得再多也不會有所得,反而成為書的奴隸。在讀書與思維的奔騰年代,教師有責任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進行豐富的閱讀活動,從而培養(yǎng)自己濃厚的閱讀興趣,使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素質(zhì)有較高的提高和發(fā)展。當然,閱讀意識的培養(yǎng)也必須努力克服那些消極的因素,這樣才能在精神上蓬勃向上,保持閱讀興趣能夠穩(wěn)定發(fā)展下去。
2、打破封閉式教育,消除應試教育的影響,確認課外閱讀的價值
長期以來,學生的閱讀活動以課內(nèi)閱讀為中心,一向忽視學生的閱讀學習與開放改革的現(xiàn)實社會之間的生動的映照和轉(zhuǎn)換關系,割斷學生閱讀學習與社會的溝通,我們總是不斷地埋怨學生知識面太狹,文化累積過少,人文素養(yǎng)不高,制約了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卻不去打破封閉,站在“四個面向”這個思想與認識的制高點上,以嶄新的時代價值觀,開放的思維方式去審視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并且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的學校評價教師仍然是以升學率為最主要的指標。大多數(shù)教師追求的還是“短期效益”,而無暇顧及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有一位教育專家對此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課內(nèi)閱讀教學的改革如在游泳池里游泳,水雖淺,但安全可靠,偶有險情,也救生有方;進行課外閱讀的探索如帶學生到汪洋大海中去擊水雖然能訓練出弄潮好手,但隨時可能葬身魚腹(過不了考試關)。因此,好多教師只注重課內(nèi)閱讀教學,輕視、忽視甚至無視課外閱讀的指導。
再說應試教育的影響。應試教育擠占了學生本來就有限的課外閑暇時間,把學生課外閱讀也強制性地納入應試教育的軌道。我們在調(diào)查中了解到初一學生每天有兩小時以上的閑暇時間,初二學生有一小時一刻左右時間,而初三臨考時有半小時左右時間,但多數(shù)家長反對子女讀課外書,想方設法用“自測訓練”、“課文助讀”、“試卷匯編”等應試教育輔助材料來消耗學生本來可以用來自主進行課外閱讀的閑暇時間。
因此,目前首要的急務是打破傳統(tǒng)的封閉式教育,消除應試教育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的負面影響。教師要樹立“大語文”的教學觀和素質(zhì)教育新觀念,確認學生進行自主的課外閱讀對增長學生的知識、陶冶情操、學會學習有重大的課內(nèi)閱讀教學不可替代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題海中解放出來。并通過家訪或家長學校途徑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取得他們的理解與支持,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讓他們輕松自如地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養(yǎng)成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3、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1)正確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選擇課外讀物。良莠不齊、不假選擇是當前課外閱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哪些書該讀、哪些書不該讀;哪些書該精讀、哪些書該泛讀……閱讀前要使學生明確這些問題,學生必須學會有選擇性地閱讀課外書籍。
(2)教給學生閱讀書籍的技巧。學生在閱讀書籍時,不同的文章可以根據(jù)不同需要來讀,對進行人物分析的文章要細讀;對只需知道內(nèi)容大概的文章要瀏覽;對只需尋找相關知識的書籍進行跳讀……當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漸有所提高后,接著就引導他們把略讀和精讀結(jié)合起來。略讀——翻閱報刊可采用讀版面、讀標題、讀導語、讀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獲取自己所需的材料和信息。精讀——對一些名著、佳作或自己喜歡、需要的文章和書刊,則采用仔細地研讀,并及時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3)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的本領,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時間來閱讀盡可能多的資料,吸收盡可能多的信息,以適應21世紀快節(jié)奏、高強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按照閱讀專家曾祥芹、韓雪屏先生的研究,新世紀,人們必須迎接三個挑戰(zhàn):一是無限的書籍對有限閱讀時間的挑戰(zhàn);二是呈幾何級數(shù)膨脹的信息對讀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戰(zhàn);三是大量新知識對讀者理解能力的挑戰(zhàn)。因此,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速度,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使學生讀得更多,讀得更快已是勢在必行。
總之:“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霍爾姆林斯基語)。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實踐中真正體悟到多讀書讀好書不但有利于學習,而且有利于學生終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