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請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命運的殿堂里坐著兩位長者,他們正在觀看一個普通人——吉奧的人生。故事的主人公吉奧是一個20多歲的青年,此時此刻,他正站在人生的一個十字路口,他正在猶豫?!澳悴滤麜x哪一條路呢?”一位長者發(fā)問。“一定是左面這條,”另一位指了指命運羅盤上左邊的一條小路,不假思索地說,“金錢、名利和權(quán)勢——每個人的追求,不是嗎?”
沒有人知道吉奧最后的選擇是什么,除了這兩位命運的長者。但不論他選擇了什么,都必須放棄另一種可能的生活。一種是他選擇了金錢、名利和權(quán)勢而放棄了幸福、良心和坦蕩,一種是他選擇了后者而一生貧苦而平凡,但無論是哪一種結(jié)果,都將是他自己的選擇。
其實,人生就是一部選擇的歷史,有什么樣的選擇,就有什么樣的人生和未來!請你以“選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典型例文】
選擇
李陽波
在一場講授如何做好人生規(guī)劃的專業(yè)課中,老師問學生:“假設你一個人外出旅游,來到了一個峽谷,發(fā)現(xiàn)幾米深的地方有一個手提包,而且手提包是打開的,里面明顯裝著一沓鈔票。同時,你還發(fā)現(xiàn),在懸崖邊有一些看起來長得不是很牢固的樹根,這樹根可以幫助你,到達手提包的位置,拿到這筆意外的財富,當然,你更有可能因此而被摔斷脖子。請問:你會選擇離開還是靠近?”
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了離開,畢竟,再多的財富也比不上可貴的生命。
老師沒有發(fā)表意見,繼續(xù)問:“如果那個裝錢的手提包換成一個失足落下的小男孩,他此時奄奄一息地發(fā)出求救的呼喊——你又會怎么選擇呢?”
學生們考慮了幾秒后,全部選擇了后者。
“面對相同的環(huán)境,相同的危機,相同的后果,你們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這是為什么呢?”老師問。
“因為目標不同,一個目標是為了取得財富,一個目標卻是為了營救生命,相比較當然生命要比財富重要?!币粋€學生說。
“只是因為個人所設定的目標不同,所以你們的價值觀也就不同了?,F(xiàn)在,我們換個內(nèi)容。”老師接著說,“如果你有一個心儀的女朋友,你希望和她廝守終身,但對方卻不這樣認為,也許她不是真的喜歡你。這時候,如果你一意孤行地付出自己的情感,那么結(jié)局會有兩個:要么她被你感動,被動地和你在一起,但這段感情可能隨時都會出現(xiàn)問題;要么仍舊冷漠地離開了你,任你對她再好也沒有用——這時,你是選擇毅然離開,還是堅持靠近?”
學生陷入了兩難的思考。畢竟,面對自己所愛的人(甚至可能是此生唯一的愛情),在尚未出現(xiàn)絕望的信號之前,怎能輕易放棄?有些人甚至想,只要能夠挽回戀人的心,自己犧牲一切也再所不惜。
“假若角色互換,”老師看到大家都不吭聲,于是話題一轉(zhuǎn),“你是那個被人苦苦追求的女孩,在你根本沒有打算接納對方的前提下,你會選擇離開,叫對方徹底死心,還是選擇靠近,聽任感情自由發(fā)展?”
互換了角色之后,學生們變得不再遲疑,紛紛表示:“既然不愛人家,就該及早離開,免得耽誤了對方的青春和幸福。”
老師微笑地說:“既然你們能夠明白,在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一定要給對方一個明確的答復,不要耽誤、傷害別人,那么易地而處,當你是一個追求者時,又何必甘愿自己深陷泥沼之中,糟蹋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呢?”
學生們噤聲不答,過了幾秒鐘后,他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請問老師,我們今天討論的課題與人生規(guī)劃之間有什么直接的關(guān)系嗎?”
老師平和而擲地有聲地說:“在人生的課題中,離開與靠近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有很多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本該離開卻選擇了靠近,本該靠近的卻又選擇了離開,所以他們的人生路途,走得跌跌撞撞痛苦不堪。如果你們連離開與靠近的智慧都沒有,分不清什么是‘勢在必行,什么又是‘勢所不行,那么所有的人生規(guī)劃都將淪為空談,再怎么學也是枉然??!”
【編者的話】
近年來,大多數(shù)省市的中考作文題都取消了文體限制,這給考生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寫作特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就本題而言,長于記敘、抒情的同學,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講述自己或他人面臨選擇時的經(jīng)歷,來挖掘選擇背后的思想意義和社會價值。記敘時語言要形象、生動,要把選擇者面臨選擇時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渲染出來。關(guān)心時事、長于思辨的同學,可以就生活中某一個或幾個關(guān)于選擇的事例展開議論,分析其實質(zhì),挖掘其涵義。寫作時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以及名人名言來進行佐證。但不論采取何種體裁成文,我們都必須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要看到,某些選擇表面上是對某些事物或做法的選擇,其實質(zhì)卻是義和利、是與非、創(chuàng)新與守舊、個人既得利益與社會發(fā)展利益的選擇等等。而一個人面對選擇時,首選的應是真、善、美,是正義、進步和國家、民族的利益——這是保證文章立意積極的前提。
所選例文是用師生對話的形式來展開討論,生動自然地表達出作者的觀點,那就是在面臨人生選擇時,最重要的是要分清什么是“勢在必行”,什么又是“勢所不行”。文章構(gòu)思巧妙,耐人尋味,堪稱佳作。(孟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