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雯
時光荏苒,踏入高中校園一載有余,高中生活對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有幸成為衢州二中的一員,在這所建校達半個多世紀、學習氛圍濃厚的校園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在“桃李芳香”背后老師們的辛勤付出。
多少年來,二中的耕耘者們兢兢業(yè)業(yè)地送出一批又一批的“桃李”,成就了無數輝煌。因此,當我也終于跨進二中校門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仿佛看到了同樣光明的未來。
生活在二中,著實讓我覺得必須鼓足勇氣去沖刺,每到年關,常常聽到“老班”華老師調侃道:“我的學生要回來了,都是高材生哦,你們可要認真點?!比缓?,過了幾天,我們又被告知,“來的學生真是太多了,你們這些小毛孩啊,看看人家多有發(fā)展前途。”于是,全班同學一個個被唬得埋頭直看書—縱使沒有所謂的高材生,也唬得我們一愣一愣的。我們私下里也經常討論并憧憬著:要是能上名牌大學那該多好,再不濟來個重點大學也不錯啊。
“老班”上課特黑色幽默,繃著一張臉,突然迸出一句話卻能讓全班爆笑不止,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阿伏加德羅”,因為他上化學課時將這個定理講得非常有特色,所以我們?yōu)樗A舸朔Q號直到今天。
雖說“阿伏加德羅”個兒不高,但濃縮的都是精華,心兒細得很。教室里的講臺是最讓他操心的地兒,他每次一進教室便立馬蹁步到講臺前,然后用一只手一指,臉色凝重地問:“是誰理講臺的?”值日的同學只好一臉晦氣地拿過抹布擦起來。但是,并非每一次都有值班同學候在班里,這時,他就會自己動手整理,把書疊好啦,筆插好啦,再順便安放好投影儀,并拉上蓋子,一系列動作如行云流水般完成。然后又雙手背在后面,巡視一圈就走出了教室。自從“阿伏加德羅”這樣干過幾次后,再也看不到講臺不整潔的狀況發(fā)生了,雖然他并沒發(fā)出過“整理講臺的同學要及時”等訓示,同學們還是牢記在心里了。身體力行的影響,雖然默默無聞,對同學們的提醒卻是強有力的。
“阿伏加德羅”懲罰人可是很有一套的,一點兒不動粗卻是“致命的溫柔”。記得有次某同學上課看小說不幸被他抓個正著,于是,班中從此立下一條班規(guī):“凡是這種情況皆要寫出所讀小說總字數百分之五的讀后感?!边@可不得了了,只見那位仁兄拿出三張大約32開的白紙密密麻麻地寫了兩張半,頗令觀者汗顏。從那以后,這種事情似乎從班里蒸發(fā)了—終于荒廢了一條班規(guī)。
“老班”在我們班除了任命普通班干部之類的行政管理人員,還設立了一個議會,議會小組權力較大,能主宰班長所不能及的一些事務,議會成員個個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充分發(fā)揮代議制的優(yōu)點服務廣大人民群眾,頗有效益。
在“老班”的精心調教下,我們這些未成熟的“桃李”已漸漸散發(fā)出了芳香。相信假以時日,“芳香”一定也會“遍地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