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夢麟曾寫作文讓日文老師中川批改,作文中有“中日同文同種”的字句。中川老師批改時,毫不留情地寫道:“不對,不對。中日兩國并非同種,你的國家即將被列強瓜分??蓱z,可憐。”當晚,蔣夢麟為國家的前途黯然神傷。
蔣夢麟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長期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不過他的校長地位相當尷尬,校方組織撰寫的校史中,稱蔣夢麟為“典型的國民黨新官僚”,“在北大是不得人心的”。
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時經(jīng)常是在職而不在校,代為處理行政事務的就是蔣夢麟,以致當時就有人評價:“這五六年來的北大校長,與其說是蔡元培,不如說是蔣夢麟?!?/p>
1930年12月,蔣夢麟辭去教育部長,正式出任北大校長,此后直到抗戰(zhàn)勝利,15年間他始終是北大的行政負責人,是北大歷史上掌校時間最長的一位校長。在此期間,針對北大“大度包容,思想自由”這兩種著名“精神特點”所產(chǎn)生的“紀律弛,群治弛”兩個缺點,他致力于“整飭紀律,發(fā)展群治,以補本校之不足”。這一新思路,使得北大的教學和科研在風雨飄搖的戰(zhàn)亂年代也有穩(wěn)步上升,實為一大奇跡。蔣夢麟自己說:“從民國十九年到民國二十六年的7年內,我一直把握著北大之舵……一度曾是革命活動和學生運動旋渦的北大,已經(jīng)逐漸變?yōu)閷W術中心了?!?/p>
去臺后,在某次北大周年紀念時,傅斯年在演講中稱,孟鄰先生學問比不上孑民(蔡元培)先生,辦事卻比蔡先生高明;而他自己學問比不上胡適,辦事卻比胡適高明。蔣夢麟聽后笑言:“這話對極了。所以他們兩位是北大的功臣,我們兩個人不過是北大的‘功狗?!?/p>
(選自《晚近中國名人逸聞錄》/張永超 編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