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提要 麥克盧漢對媒介技術的深入研究,最終奠定了技術主義范式在傳播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但他對媒介的研究也常常被人指責為有“媒介技術決定論”的傾向。本文從麥克盧漢的研究方法、“整體的人”、“媒介即信息”三個方面來考察麥克盧漢對媒介技術的研究,認為麥克盧漢的媒介技術思想具有現(xiàn)象學的視野,他懸置了社會政治、經(jīng)濟等背景,而純粹地考察了媒介的作用,并以“整體的人”為立足點,對西方文明的異化展開了批判。
關鍵詞 麥克盧漢 現(xiàn)象學 媒介技術決定論 地球村
〔中圖分類號〕G206、B0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08)05-0033-06
麥克盧漢對媒介技術的深入研究,最終奠定了技術主義范式在傳播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但他對媒介的研究也常常被人指責為有“媒介技術決定論”的傾向。本文從麥克盧漢的研究方法、“整體的人”、“媒介即信息”三個方面來考察麥克盧漢的媒介技術研究,認為麥克盧漢的媒介技術思想具有現(xiàn)象學的視野,對麥克盧漢的“媒介決定論”的指責是有失偏頗的,麥克盧漢并不是一個技術決定論者,我們只有在現(xiàn)象學的層次上才能更清楚地理解麥氏的傳播思想。
一、現(xiàn)象學作為一種哲學方法
近年來,胡塞爾所創(chuàng)立的現(xiàn)象學在我國已經(jīng)越來越多的引起學者的關注。作為現(xiàn)代以來最重要的哲學思潮之一,現(xiàn)象學以其獨特的方法論著稱于世。胡塞爾指出:“現(xiàn)象學:它標志著一門科學,一種諸科學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但現(xiàn)象學同時并且首先標志著一種方法和態(tài)度:特殊的哲學思維態(tài)度和特殊的哲學方法?!保ㄗⅲ骸驳隆澈麪枺骸冬F(xiàn)象學的觀念》,倪梁康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第24頁)作為一種哲學方法,現(xiàn)象學對現(xiàn)代西方哲學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現(xiàn)象學的本質其實是對西方理性的拯救,即“西方理性主義傳統(tǒng)的康復。”(注:鄧曉芒:《胡塞爾現(xiàn)象學導引》,《中洲學刊》1996年第6期)在胡塞爾那個時代,整個歐洲危機四伏,災難不斷,反思歐洲危機的根源幾乎成了當時思想家的時髦話題。和同時代的哲人一樣,胡塞爾也對歐洲危機進行了反思,他深入到歐洲理性精神的源頭來揭示歐洲危機的根源。在胡塞爾看來,歐洲危機其實就是歐洲理性的危機。胡塞爾指出:“伽利略在從幾何的觀點和從感性可見的和可數(shù)學化的東西的觀點出發(fā)考慮世界的時候,抽象掉了作為過著人的生活的人的主體,抽象掉了一切精神的東西,一切在人們的實踐中所附有的文化特征。這種抽象的結果使事物成為純粹的物體,這些物體被當作具體的實在的對象,它們的總體被認為就是世界,它們成為研究的題材?!保ㄗⅲ汉麪枺骸稓W洲科學危機和超驗現(xiàn)象學》,張慶熊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年,第71頁)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客觀世界被理解為脫離人的物質世界,人能夠對這個世界達到精確的把握。這導致了自然科學和工具理性的泛濫,而人的精神和意義世界則被遺忘。因此,胡塞爾主張“要求對科學主義和非理性方法的真理概念進行一種徹底的反思和追溯,返回到古代思想的源頭,即認為真理就是顯現(xiàn)出來而被看到的東西,是直接被給予的自明的東西,其他一切(邏輯、概念、事物的存在等等)都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并由此得到徹底理解的。”(注:鄧曉芒:《胡塞爾現(xiàn)象學導引》,《中洲學刊》1996年第6期)現(xiàn)象學的方法也就是“本質直觀”,即“非常執(zhí)拗地努力查看現(xiàn)象,并且在思考之前始終忠實于現(xiàn)象?!保ㄗⅲ耗吡嚎抵骶帲骸睹嫦蚴聦嵄旧怼F(xiàn)象學經(jīng)典文選》,東方出版社,2000年,第5頁)胡塞爾要求盡可能地排除本質并且排除所有本質科學,而“只運用我們能在意識本身中和在純內(nèi)在性中洞見到的東西”,因此,胡塞爾指出:“現(xiàn)象學事實上是一門純描述科學,通過純粹直觀對先驗純粹意識領域進行研究的學科?!保ㄗⅲ汉麪枺骸都兇猬F(xiàn)象學通論》,李幼蒸譯,商務印書館,1992年,第155頁)經(jīng)過徹底的現(xiàn)象學還原后,就剩下了先驗純粹意識,在胡塞爾看來,只有它才具有徹底的自明性。
作為一種重要的方法,現(xiàn)象學的目的是恢復人的生存意義,拯救歐洲危機,它對西方存在主義、語言哲學等重要哲學學派都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并且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在哲學領域,而且向許多人文社科領域滲透,時至今日,現(xiàn)象學依然是一種重要的哲學方法,并且是我們理解現(xiàn)代以來的西方哲學不能缺少的通道。
二、麥克盧漢傳播學研究中的現(xiàn)象學方法
麥克盧漢曾在西方掀起了一股“麥克盧漢熱”,他的思想一出世就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欣賞者譽他為“繼牛頓、達爾文、佛洛伊德、愛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反對者則因為他晦澀的語言而批評他“刻意反邏輯,迂回論證,同義反復、絕對,濫用格言”。經(jīng)驗實證學派嘲笑他對“被媒介影響的感官環(huán)境的關注勝過邏輯的關注?!痹u論家克里斯托弗.里克斯更不留情,說他的風格“凝滯的迷霧、朦朦朧朧的暗喻在迷霧中跌跌撞撞”。各種各樣的批評固然與麥克盧漢有時的故意夸大其辭虛張聲勢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也許在于對麥克盧漢研究方法的不了解,主要便是批評者自身缺乏現(xiàn)象學的視角,而對麥克盧漢傳播研究中的現(xiàn)象學方法沒有注意到。
麥克盧漢在1974年致約翰.W.摩爾神父的信中提到:“一直很留意康德、黑格爾和近年的現(xiàn)象學”⑥〔加〕梅蒂?莫利納羅等編:《麥克盧漢書簡》,何道寬、仲冬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562、550頁)。盡管我們不能肯定麥克盧漢是否有意地運用現(xiàn)象學的方法,但可以肯定麥克盧漢受到現(xiàn)象學的影響。麥克盧漢在1973年給華盛頓聯(lián)邦通訊局局長尼古拉斯.約翰遜的一封信中說:“我的工作是難懂,但媒介本身更加難懂。我研究媒介的方法是多年研究象征派藝術和詩歌之后演繹出來的;……象征派使我懂得:在一切情況下,結果都走在原因的前面……理解媒介的問題是一個文化問題。西方人頭腦接受的訓練是從A到Z,而不是從Z到A。這個頭腦正在逐漸退化,越來越迷糊,它完全靠視覺原理(即邏輯)工作;視覺原理主張事物是連接的、同質的。這個道理只適合視覺;到了電氣時代,一切感官都發(fā)揮作用,視覺和理性統(tǒng)治的時代從此終結”⑥?!皬腁到Z”的思維模式正是近代自然主義的科學思維,這種思維模式是直向思維、外向性思維,卻不善于回過頭來反思到出發(fā)點。而麥克盧漢的研究方法則是“從Z到A”,從結果返回到原因,這正是現(xiàn)象學的返回事物本身,考察直接呈現(xiàn)的東西。麥克盧漢還曾經(jīng)直接說過:“我們求證的第一準則是:如果要想求得理解,就必須按照事物本身的屬性去著手研究。愛倫.坡率先強調(diào)指出,有必要從結果出發(fā)開始逆向回溯。”③〔加〕梅蒂?莫利納羅等編:《麥克盧漢書簡》,何道寬、仲冬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509、564頁)這也是對麥克盧漢現(xiàn)象學方法的證明。胡塞爾曾這樣描述現(xiàn)象學的基本態(tài)度:我們的“出發(fā)點先于所有的立場,即:以直觀的,并且先于所有理論思維的自身被給予之物為出發(fā)點,以所有人都可以直接看到的并且可以直接把握到的東西為出發(fā)點?!雹苣吡嚎担骸冬F(xiàn)象學及其效應》,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年,第189、30頁)
1969年《花花公子》雜志記者在采訪麥克盧漢時開場第一句話問道:“麥克盧漢你在干嗎?”麥克盧漢則機智地回答說:“我在探索。我不知道這些探索會把我引向何方”?!拔业臅粯嫵商剿靼l(fā)現(xiàn)的過程,而不是終極的產(chǎn)品。我的目的是把事實作為探針、作為洞察的手段、作為模式識別”,“我從來沒有把探索的結構當做揭示的真理。我沒有固定不變的觀點,不死守任何一種理論。”緊接著記者又問到:“這方法論難道不是有一點飄忽不定、前后不一嗎?”麥克盧漢則回答到:“任何研究環(huán)境問題的方法,都必須保持充分的彈性和靈活性,以便涵蓋整個的環(huán)境源頭,因為環(huán)境是處于常衡不斷的變動之中?!挥姓驹诂F(xiàn)象的旁邊對它進行全局的觀察,你才能發(fā)現(xiàn)它的運作原理和力線。”麥克盧漢自己也曾認為,我們需要一種全新的研究方法,而這種新的方法,在麥克盧漢那里就是探針式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注重洞察,不死守任何一種理論,而是根據(jù)環(huán)境的變化,“站在現(xiàn)象的旁邊對它進行全局的觀察”,這與現(xiàn)象學方法的基本精神有暗合之處。
麥克盧漢自己曾宣布他的方法的反傳統(tǒng):“我以嶄新的眼光重新考察人的延伸,幾乎沒有接受傳統(tǒng)智慧中看待它們的任何觀點”、“我實在不明白,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對某個東西抱著支持或反對的立場,你怎么可能去研究它呢”③,通常認為麥克盧漢是反傳統(tǒng)實證主義的,但通過上述的論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麥克盧漢的文風也是對傳統(tǒng)思辨邏輯的拒斥。倪梁康教授指出,“現(xiàn)象學意識開拓了一種新的哲學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拒絕借助于舊的傳統(tǒng),拒絕借助于以往的理論、前人的學說,而是要求直接、明證、原本地把握絕對真理自身?!雹?br/> 魏敦友也指出現(xiàn)象學要求“回到事物本身,去直觀在人的認識活動中直接親身體驗到的東西,并對事物按照其直接向我們呈現(xiàn)的樣子進行描述?!蔽憾赜眩骸痘胤道硇灾础罚錆h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17頁)現(xiàn)象學的方法最重要的便是直觀和描述,直接地面對現(xiàn)象本身,拒斥任何先入為主的獨斷。麥克盧漢對傳統(tǒng)研究方法的拒斥以及重探索重描述重現(xiàn)象的研究方法都表現(xiàn)了麥克盧漢傳播學研究具有現(xiàn)象學方法,盡管我們不能判斷麥克盧漢是否自覺地運用了這一方法。
三、“整體的人”——麥克盧漢的人學現(xiàn)象學
作為一位人文學者,麥克盧漢的關注點是“人”,他對媒介技術的考察最終也是立足于人的感官本身,是考察媒介技術如何影響人的感官進而推動社會發(fā)展?!懊浇槭侨说难由臁笔躯溈吮R漢一個著名的思想論斷。根據(jù)這一論斷,麥克盧漢把電子媒介看作是人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延伸,而把其他一切媒介,特別是機械媒介看作是人體個別器官的延伸,“在機械化時代,我們實現(xiàn)了自身的空間延伸。如今,在經(jīng)歷了一個多世紀的電子技術的發(fā)展之后,我們已在全球范圍內(nèi)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得到延伸,在全球范圍內(nèi)消除了時空差別?!丙溈吮R漢根據(jù)他的這一思想,把人類社會分為四個傳播時期,即口耳傳播、拼音文字傳播、印刷傳播和電子傳播。在這四個傳播時期中,麥克盧漢更傾向于口耳傳播和電子媒介傳播這兩種傳播方式,認為口耳傳播的人是部落里的人,而電子媒介則是使人類重新部落化。麥克盧漢認為,在前文字時代,或者說是部落時代,口頭語言和耳朵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人們是依靠面對面的交流,因此,部落的人是感官平衡發(fā)展的人,沒有被分割,“整合的部落網(wǎng)絡里人們相互依賴,所有的成員都生活在和諧之中。”(注:紀莉:《“論麥克盧漢傳播觀念的‘技術烏托邦主義’”》,《新聞與傳播研究》2003年1期)而拼音文字的產(chǎn)生打破了人的感官平衡,人由整體的人變?yōu)榉指畹娜?,視覺統(tǒng)治的文化造成了一個強烈分割的、個人主義的、專門化的社會。拼音文字產(chǎn)生后,部落時代的感官平衡和諧發(fā)展的美好時光一去不復返,文字人或視覺人創(chuàng)造的一個環(huán)境是強烈分割的、個人主義的、顯赫的、邏輯的、專門化的、疏離的文明。麥克盧漢對電子媒介抱以樂觀的態(tài)度,認為在電子媒介時代,“我們身披全人類,人類就是我們的肌膚。”
作為一位人文學者,麥克盧漢曾在文學中、在藝術中體驗著人類部落時代的美好時光,但在現(xiàn)實中卻感受到拼音文字和印刷文明的異化。麥克盧漢的文明史觀反映了他的“人”的觀念,即人應當是什么樣子?人的交往應當以什么方式?……只有理解了他的人的觀念,才能清楚地理解他的傳播思想,這一點容易為學者們所忽視,至少在筆者所掌握的資料中還沒有看到。這不能不說是研究麥克盧漢的一個遺憾。我們從上面對麥克盧漢思想的論述中,從他對部落人的贊美中,可以看到,麥克盧漢認為,“人”應該是“整體的人”,是各種感官平衡發(fā)展的人,而不應該是理性分裂的人(這是一種異化狀態(tài)),在交往中,人的諸感官和諧發(fā)展,共同參與交流,因此麥克盧漢才激烈地批評拼音文字和印刷文明,同時麥克盧漢卻推崇藝術家,其理由也就是在印刷文明面前,只有藝術家“在新技術的打擊使意識過程麻木之前,就能矯正各種感知的比例”,只有藝術家“是具有整體意識的人”。麥克盧漢對媒介與人的思考已經(jīng)具有了歷史的視野,他是在人類傳播從部落到重新部落化的歷史序列中,直觀到人的本質——“整體的人”的。人的這一本質不是依靠邏輯所推理出的,也不是靠實證所得出的,而是依據(jù)現(xiàn)象學意義上的“直觀”,具有超越傳統(tǒng)媒介與人二分的視角。
四、“媒介即信息”的現(xiàn)象學視野
“媒介即信息”是麥克盧漢最著名的一個觀點。也是一個遭到廣泛批評的觀點。最主要的批評就是認為麥克盧漢對傳播媒介的分析與更廣闊的社會和文化背景孤立,沒有看到其他社會因素對社會變遷的影響,對媒介的分析忽視了更廣闊的社會背景,比如英國文化研究學者威廉斯。這就是被麥克盧漢的批評者廣泛引用的“媒介技術決定論”。的確,如果以傳統(tǒng)的眼光打量麥克盧漢的思想,那么他的各種觀點都有濃厚的媒介技術決定論的傾向。但這樣的結論卻是有失偏頗的,因為忽視了麥克盧漢傳播研究的現(xiàn)象學,當然也就沒有看到“媒介即信息”這一論斷所具有的現(xiàn)象學視野。
其實麥克盧漢在解釋這個觀點之前,提醒人們:“我們這樣的文化,長期習慣于將一切事物分裂和切割,以此作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提醒我們說,在事物運轉的實際過程中,媒介即是信息,我們難免會感到有點吃驚?!币酝鶎γ浇榈难芯恐饕菍γ浇閭鞑?nèi)容的分析,這其實是分裂的研究問題,而缺乏對媒介整體的把握。當我們以整體的方式來“看”媒介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chǎn)生的;我們?nèi)魏我环N延伸(或曰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這就是麥克盧漢“媒介即信息”的含義。這一結論可謂是“石破天驚”,其最大的理論貢獻是提醒了人們對媒介自身的研究,使人們意識到媒介技術就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動力。此后學者們紛紛從這一論斷中尋找靈感,但對麥克盧漢如何得到這一觀點卻研究不多。
盡管麥克盧漢沒有明確提及他得出這一結論的研究方法,但我們也可以從他的論述中看到現(xiàn)象學的影子。麥克盧漢在解釋他的“媒介即信息”這一觀點時,說到:“鐵路的作用,并不是把運動、運輸、輪子或道路引入人類社會,而是加速并擴大人們過去的功能,創(chuàng)造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新型的閑暇。無論鐵路是在熱帶還是在北方寒冷的環(huán)境中運轉,都發(fā)生了這樣的變化,這樣的變化與鐵路媒介所運輸?shù)呢浳锘騼?nèi)容是毫無關系的。另一方面,由于飛機加快了運輸?shù)乃俣龋质硅F路塑造的城市、政治和社團的形態(tài)趨于瓦解,這個功能與飛機所運載的東西是毫無關系的”。麥克盧漢還在另一處提及媒介技術對人的感官的影響,“由于媒介對人無所不在的影響,媒介本身成了訊息,而不是其內(nèi)容成了訊息……實際上,媒介作用于每一種感知的比率、滲透進去,塑造它、改變它。任何一種媒介的內(nèi)容和訊息的重要性,實際上和原子彈彈殼上鐫刻的文字一樣?!薄瓘纳鲜龅闹谎云Z中,我們可以看出,麥克盧漢實際上是“懸置”了各種社會因素和媒介內(nèi)容而純粹地考察媒介技術的作用,同時,他的媒介技術的研究不是用思辨推論,而是直接進入媒介本身的存在結構,對媒介對人的影響作了心理學意義上的描述,這顯然正是現(xiàn)象學的基本方法和核心精神。從這點出發(fā),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麥克盧漢為何關注媒介對人的感知的影響了。因此,給麥克盧漢扣上“技術決定論”的帽子是沒有道理的。麥克盧漢并沒有認為媒介的內(nèi)容沒有任何作用,正如胡塞爾所說:“被置入括號者并未從現(xiàn)象學的黑板上被抹消,而只是被加上了括號,因此被提供了一個標記”(注:胡塞爾:《純粹現(xiàn)象學通論》,李幼蒸譯,商務印書館,1992年,第183-184頁)。麥克盧漢說:“我強調(diào)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