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畢業(yè)班的體育教師,今年學校制定的成績考核政策是,必須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升入重點高中的特長人數(shù),因此提高特長生升學率成了我的工作重點。我的特長生是由“兩個群體”組成的:第一個群體是既具有一定的體育基礎(chǔ),文化課成績又不錯的學生,他們是我今年的“希望”,是準備盛開的“紅花”。另一個群體則是由那些體育成績雖好,文化課成績卻比較落后的一部分人員組成,他們只是一些“綠葉”。
在訓練中,我非常珍視我的“紅花”。我為他們量身制定了非常詳細的訓練計劃,在訓練中嚴格督促著他們的行為,細心指導著每個技術(shù)動作。在訓練中他們出現(xiàn)稍微的身體不適,都會得到我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問詢。
我在用心呵護著我的“花朵”的同時,卻很少注意“綠葉”。在練習立定跳遠項目時,我讓“花朵”們在那些場地平整、落點松軟的地方,并鮮明地劃上不同遠度的標志,耐心地指導著他們起跳、展體和落地。而在那些不太平整的地面上,“綠葉”們則在“自主”地練習。
在練習鉛球時,我對“花朵”們從持球手型到最后用力一一進行耐心、細心地糾正指導,對于那些“綠葉”,在練習前,我只是再三強調(diào)他們的安全問題,對于技術(shù)動作。我則非常吝嗇我的語言,因為他們的體育成績再好,他們的文化課成績也過不了關(guān)。有時我會完全忽略他們的存在。
但是我沒有想到,我的冷眼使我的“綠葉”學生心靈受到了傷害,并形之于文,來抒發(fā)受到老師冷遇的苦悶。他們用作文的形式遞交到語文老師的手里,繼而轉(zhuǎn)到我的桌上。
我開始反思,那群受到冷遇的孩子們,他們一直都是搬運器械的生力軍,從那很遠的器械室到操場,扛杠鈴、搬墊子、取跨欄架、拿鉛球,一趟趟來來去去,都是他們主動在前。雖然我一直用功利的心,漠視著他們的存在。
想著他們的默默付出和所受的不公正對待,我愧疚萬分。雖然他們學習成績差了一點,可能升不上重點高中,不是我的“希望”,但他們不乏刻苦的進取心,在老師的冷眼下,并沒有自暴自棄,將來走上社會。他們未必不會成為成功的人才。記起陶行之先生說過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里有愛迪生。”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不乏“愛”學生的心。但那多數(shù)是給“紅花”的,我們常常忽略漠視了我們的“綠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