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透過高考試卷看學生能力培養(yǎng)

      2008-12-29 00:00:00馬曉龍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08年2期


        2007年的遼寧省高考理科綜合試題采用全國I卷,物理主觀題一共有四道大題:22題為實驗題;23~25題為計算題。評卷后統(tǒng)計得分情況如表所示。
        由表中較低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多數(shù)考生不能將所學物理知識靈活應用到具體問題中。通過對考生答卷的親身評審,筆者感到我省考生整體的能力在以下三方面還有待提高:審題與建模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實驗能力。
        
        一、審題與建模能力
        
        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了許多基本物理模型,如:運動學中的質(zhì)點、勻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中的平拋物體的運動、熱學中的理想氣體、電磁學中的點電荷、光學中的光線等等,這些是學生成功建模的基礎(chǔ)。
        
        1 審題能力是基礎(chǔ)
        筆者在試卷的評審中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在作答23題時,考慮了聲音的傳播速度。究其原因是學生看到了題目中“乙在接力區(qū)前端聽到口令時起跑”的敘述,實際上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遠大于人跑步的速度,聲音的速度是沒有必要考慮的。
        許多學生在解答24題時,列出了與磁場力相關(guān)的公式,究其原因是題目中“由于磁場的阻尼作用,金屬球?qū)⒂谠俅闻鲎睬巴T谧畹忘c處”一句話的影響。這一句本是說明大球在每次碰撞時都是靜止的,并未考查磁場力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2 建模能力是核心
        本次高考中,第23題,是追及問題的物理模型,解題關(guān)鍵是找隱含條件(本題隱含條件是位移相等:So+S乙=S甲);第24題,是碰撞的物理模型,解題關(guān)鍵是動量守恒;第25題是帶電離子在磁場中圓周運動的物理模型,解題關(guān)鍵是規(guī)范的幾何作圖。
        可見,本次高考題目所涉及的多是學生熟悉的背景。答卷情況反映出學生對常見物理模型的掌握尚不靈活。物理基礎(chǔ)知識的學習只是物理教學中的基本內(nèi)容,通過建構(gòu)物理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才是物理教學的核心。
        
        二、表述能力
        
        1 文字表述能力
        本次考題中對文字表述能力的考查體現(xiàn)在22題第2小題、24題及25題。以22題第2小題為例,題目要求回答P、M、N分別是哪個小球何時的落點。學生的常見錯誤有二:一是將題目中的球1球2用球A球B來表示;二是對小球1第幾次下落的問題表述不清。
        在日常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鍛煉文字表述能力的最佳途徑是通過作業(yè)的形式。教師應在調(diào)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chǔ)之上,強化標準,嚴格要求。
        
        2 公式表述能力
        一些學生在解答23題的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敘述。可是23題只針對公式及結(jié)果設(shè)置給分點。應用文字解答此類問題,只會白白浪費答題時間。
        另外,很多學生沒有得到計算題步驟分的原因,不是沒有寫公式,而是公式的表述中沒有使用題目中規(guī)定的字母。不能規(guī)范使用公式語言進行表述,是造成平均分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實驗能力
        
        1 實驗原理的理解能力
        在實驗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掌握實驗原理、熟悉實驗步驟、動手實踐、理論反思。這其中掌握實驗原理是基礎(chǔ),將決定學生的動手實踐是建立在理解基礎(chǔ)之上的還是機械的。本次高考22題的第2小題,以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為背景,考查了實驗原理。相當一部分同學回答的結(jié)果是:動量守恒定律。說明這部分學生將實驗所要證實的內(nèi)容利實驗本身的原理混為一談,沒有領(lǐng)會該實驗利用平拋等時性的特點將速度轉(zhuǎn)化成水平方向位移的巧妙設(shè)計。
        
        2 實驗新信息的應變能力
        本次實驗題沒有拘泥于課本中驗證動量守恒定律實驗的內(nèi)容,引入了計算碰撞恢復系數(shù)作為新背景。題目中給出了計算碰撞恢復系數(shù)的公式,并對式中的各物理量加以說明。只要學生將式中速度用相應水平位移替代即可得到結(jié)果。可是,只有少數(shù)學生答對此題。試卷反映出學生在遇到新信息的時候,或束手無策,或理解失誤。究其原因是對新信息的應變能力尚需培養(yǎng)。
        教師在從事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多用“為什么要這么做”、“換一種方法可以嗎”等語言引起學生的思考。使學生的思維超出課本所設(shè)置的情景,逐步引導學生從容面對新信息,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責任編輯 張

      板桥市| 万全县| 项城市| 阿克| 远安县| 玉田县| 福清市| 渭南市| 连城县| 山阳县| 卢氏县| 岗巴县| 河东区| 吴江市| 贵州省| 玛沁县| 澎湖县| 阜平县| 启东市| 叶城县| 晋中市| 张家口市| 怀宁县| 新泰市| 平度市| 咸宁市| 佛冈县| 安丘市| 徐汇区| 宁安市| 临汾市| 桃园县| 上饶县| 肇源县| 阿勒泰市| 辛集市| 铜梁县| 徐州市| 鄂温| 武鸣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