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建設信息化校園,促進現代化發(fā)展

      2008-12-29 00:00:00張小紅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08年11期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婁葑第三中心小學辦學十年來,始終依托蘇州古老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工業(yè)園區(qū)的現代化背景,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學校以“享受智慧教育,塑造全人品格”為辦學宗旨,堅持以高質量、高標準為目標,不斷為學校的發(fā)展注入活力,建特色課程,創(chuàng)特色教育。學校先后被授予“全國新教育實驗學?!薄笆谐R?guī)管理示范學?!薄笆行畔⒓夹g先進學?!钡?0余項稱號。2005年12月,學校順利通過了“江蘇省實驗小學”的評估驗收,2007年3月,又通過了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學校驗收。
        在學習與實踐過程當中,我們認識到:推進教育信息化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爭創(chuàng)蘇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學校,根據上級要求,幾年來,我校認真貫徹落實《蘇州市教育事業(yè)“十五”計劃》和《蘇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規(guī)劃》,努力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提高師生信息素養(yǎng),提高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和管理中的應用水平。
        
        ● 創(chuàng)建信息化校園
        
        1.確立“優(yōu)先”意識,健全保障機制
       ?。?)意識到位。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將成為21世紀學校發(fā)展的制高點,把教育信息化納入了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和實施計劃之中。在制訂學校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時,把“信息化建設”放在學校優(yōu)先發(fā)展的位置,根據當前國內信息化教育發(fā)展的趨勢,適時制定了《學校教育信息化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學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注重信息化在學校工作中的過程性應用。學校還努力提升教師現代教育意識,通過學習、參觀、培訓讓教師充分感受信息化給教學帶來的重大變革,著力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
       ?。?)組織落實。為加強學校信息化工作,學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長任副組長,教導處、信息技術專職教師以及其他職能處室為組員的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每學期定期召開會議,學習信息化建設的形勢、精神,分析研究學校信息化工作。
       ?。?)經費保障。近年來,學校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投入達180多萬元,確保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硬件設施到位。學校還保證信息化軟件的投入,每年用于購置軟件、教師信息化培訓、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經費逐年遞增。
       ?。?)制度健全。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用于推進學校信息化工作的文件,根據信息化發(fā)展的趨勢適時出臺了《學校教育信息化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學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學校關于信息技術教育的考核、評先意見》等,充分發(fā)揮導向的作用;同時,為保障學校信息化工作的規(guī)范化,學校建立了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如《電腦軟件資料建設規(guī)定》《計算機教室管理制度》《計算機教室使用制度》《教育信息化器材借用制度》《網絡管理制度》等,做到制度健全,職責明確、管理規(guī)范,確保設備安全、運行,信息交流暢通。
        2.加大硬件投入,提高裝備水平
        為了搶占信息教育的先機,學校按照統(tǒng)籌安排、分步實施、適當超前的原則,高標準地設計學校網絡布局,加大信息化的硬件投入。學?,F有計算機280多臺,生機比達6.6:1,師機比例為1:1。
       ?。?)校園網:利用10兆光纖接入,配備2臺標準服務器和一臺用于資源庫建設的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不間斷電源等設備齊全,實現校園聯(lián)網,全校共計有102個信息點。網絡覆蓋到多媒體網絡教室、計算機教室、電子閱覽室和各辦公室,各班級、各專用教室。
       ?。?)計算機網絡教室:學?,F有1個計算機網絡教室,1個電子閱覽室,教室、專用教室、教學輔助用機55臺,共計286臺。
        (3)多媒體教室:學校28個教室,22個專用教室都配置了新三機一幕,建立了網絡化的教學輔導系統(tǒng)和教學管理系統(tǒng),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創(chuàng)造了越優(yōu)的條件。
       ?。?)辦公室:辦公室里,每個教師配備一臺電腦,實現校園聯(lián)網,并接入寬帶,學校實現校園管理系統(tǒng)辦公自動化。
        
        ● 實現校園信息化
        
        1.網站建設
        學校建立了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婁葑第三中心小學網站,使用國際域名www.lfszx.com對外廣泛宣傳學校。充滿個性化的校園主頁,展示出學校師生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家長、教師、學生通過校園網實現交流溝通。學校主頁設有校園中心、校務公開、黨建之窗、學校管理、課題研究、課堂教學、榮譽榜、教師家園、學生樂園、家長學校、電子圖書等欄目,做到定期更新,使之成為學校信息發(fā)布的平臺、師生交流的平臺、學校檔案積累的平臺、師生個人成長記錄的平臺。
        教學骨干以及40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都建立了個人主頁或博客,并和學校主頁鏈接。教師利用博客和個人主頁交流教學隨想、記錄成長經歷、輔助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了網絡在現代化教學中的作用。全校每個班級都有自制的主頁,學生通過主頁實現網上交流。
        2.教育管理
        學校通過校園數字管理中心平臺對學校的工作進行數字化管理,即時的“騰訊通”、備查的“校務平臺”、長期的“校園網站”實現了校務辦公、教學管理、教育管理、科研管理、總務管理、教育技術管理、檔案管理、資源管理等教育管理的現代化;實現學校各職能部門管理的信息化、自動化、數字化;實現學校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學校與外部之間更加方便、安全、快捷的信息交流與溝通,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率;形成高效、節(jié)約、充滿活力的新型數字化學校管理機制與模式。學校隨時在網上發(fā)布有關通知和工作安排,教師自覺按照學校的要求去工作,完成任務;自覺將自己的日志、課題研究、班級工作等內容掛在網頁上,主動參與管理和主動接受管理。
        學校還為每一位教師開通了RTX空間,方便教師傳送文件,滿足教師無紙化辦公的需要。2005年又在蘇州市教育局領導的號召下加入了蘇州市“網上家長學?!保_通了“家校路路通”,使得家校聯(lián)系更快捷、更先進。
        3.學科教學
        學校在啟動學校教育信息化工程時就明確提出“應用至上”作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點,鼓勵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制作計算機課件,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改革和實驗。幾年來的實踐表明,這一切入點提高了教師應用計算機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網上學習能力,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由于每個教室均有終端且連接大屏幕投影機,所以在校園網的支持下,每個教室都成為多媒體教室。教室可利用計算機直接調用資源庫的素材和自制課件進行課堂教學,使用的便捷性帶來了信息化教育的普及,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效率,使教師真正嘗到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甜頭。傳統(tǒng)的備課形式正在發(fā)生改變,教師們能攝取內部網資源和外部網資源進行備課、組織教學,使課堂教學內容更新穎,更富時代感,形式更生動活潑。
        同時,學校委派外出研修的老師,始終堅持一種做法:隨身攜帶照相攝像機,全程攝錄精彩的課堂教學過程,回校后制作成光盤,放入學校公共資源平臺中,供全校教師分享、研討。在信息化合作辦學方面,學校積極通過網絡平臺與友好學校交流互動,2004年,學校與新加坡愛同學校成功簽約后,兩校教師每月都會通過Spkpe軟件平臺進行教學經驗的溝通分享,兩校學生更是通過E-mail綿延著一份日久彌新的情愫。在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中,利用信息技術舉行家長會,加強了家校聯(lián)系溝通;信息技術的運用使主題班會活動更加生動活潑;思想品德課、心理輔導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也運用在“名人名言伴我成長”“親情鄰里”等活動及主題班會中,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臺;借助信息技術,學生在德育活動中身心得到發(fā)展,思想得到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學校積極組織教師走出去與先進學校教師交流探討,2006年6月,柳泉敏老師參加首屆全國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教學能力大獎賽榮獲一等獎;陳雪姣老師獲得2007中國國際動漫教育人才培養(yǎng)計劃自主創(chuàng)新小學教師教學能力競賽一等獎;英語學科教研組參加蘇州市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競賽獲得“十大網絡教學團隊”一等獎;語文學科教研組參加蘇州市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競賽獲得“十大網絡教學團隊”二等獎。
         4.學習化社區(qū)
        學校把校園網站和“家校路路通”網站作為學校和社會、學校和家長之間溝通和聯(lián)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學校網站校園中心、校務公開、黨建之窗、學校管理、課題研究、課堂教學、榮譽榜、教師家園、學生樂園、家長學校、電子圖書等多個欄目,加入了有利于學校與社區(qū)、家長交流溝通的、快速便利的“家校路路通”網絡平臺。
        5.課題研究
        學校十分重視信息UCIaykinFTgdcvBrWXQnDg==技術教育的研究,積極開展關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專項課題研究。學校承擔了中央電化教育館“十一五”教育技術研究課題《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學習研究》的子課題《交互白板的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影響的研究》的工作研究,利用電子白板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在總課題組的指導下,認真開展課題研究,進行研討、交流活動。對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交互白板的情況和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應用交互白板開展的實驗和取得的階段研究成果,通過信息化手段和兄弟學校進行相關探討,適時調整使用手段,及時探索總結相關經驗教訓。學校兩位教師的電子白板教學案例,分別獲得了全國一、二等獎。2006年4月21~24日,學校還積極承辦由全國信息技術教育研究中心主辦的全國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應用研修班活動。來自廣東、成都等全國各地的近百名研修班骨干學員代表參加了此次研修活動,學校成功承辦此次大型研討活動,其目的不僅在于開闊全校教師的教育視野,搭建聆聽窗外聲音的大展臺,更是對學校教育技術信息化發(fā)展水平的一次成功大檢驗。
        學校鼓勵教師在進行課題研究的同時及時總結。教師撰寫的論文在省市級刊物發(fā)表,并有多篇在市級以上信息技術教育論文評比中獲獎。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婁葑三中心將繼續(xù)加強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不斷地更新思想觀念,強化教育現代化的意識,繼續(xù)打造一支擁有高素質的現代化教師隊伍,加強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為培養(yǎng)出具有現代化意識、具備良好信息素養(yǎng)的新世紀人才做出應有的努力。

      泽州县| 安庆市| 济宁市| 滨海县| 横峰县| 舒兰市| 阿尔山市| 宝清县| 诏安县| 邢台市| 息烽县| 松潘县| 江北区| 冀州市| 呼和浩特市| 华安县| 石首市| 江陵县| 泌阳县| 台中市| 盐城市| 奉化市| 河东区| 盐池县| 手机| 金寨县| 永善县| 阿拉善盟| 西吉县| 龙海市| 莱芜市| 招远市| 凌源市| 镇巴县| 娱乐| 平顶山市| 渝北区| 静乐县| 英山县| 南和县|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