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在麻省理工學院免費學習怎么樣?自麻省理工首次宣布開放麻省理工開放課程(OCW)項目已有近六個年頭了。最近,麻省理工正式發(fā)布OCW項目。這是一個在線的,為全世界教育者、學生和自學人士提供免費開放的教育資源(OER)的項目。它將在2008年完成。OCW為多達1550門的麻省理工課程提供開放內容的課程素材。它涉及34個系和所有5個學院。其目標是在2008年囊括所有麻省理工課程的素材。
麻省理工僅僅是下面所述十個成功開源教育事例中的一個。開放源碼和開放內容的資源改變了各高校、機構、教師和申請學生在教育上如何使用軟件、操作系統(tǒng)和在線文檔。同時,在大多數情況下,每一個成功的事例也為創(chuàng)造更多開源項目提供了跳板。
高校
1.麻省理工學院(MIT):作為引領世界上許多高校進入開放教育資源領域的先行者,麻省理工的開放課程是這個類別里的成功事例。在1999年,教務長RobertA.Brown要求教職工、學生與行政人員委員會就麻省理工如何為學生在科學、技術和其他知識領域提升知識和教育水平來提供戰(zhàn)略指導。這一任務是要履行麻省理工關于如何盡力為21世紀美國和世界服務的使命。
基于此前提,麻省理工的OCW開始為用戶提供開放內容的課程大綱、講義、課程表、問題集和解答、考試、閱讀書目,甚至還摘取了2003年的部分講課視頻。十一所高校計劃跟隨麻省理工,現(xiàn)在這十二所高校中的六所已經提供在線服務(麻省理工除外):
● 約翰·霍普金斯·彭博公共衛(wèi)生學院。
● 塔夫茨大學。
●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 圣母大學。
● 猶他州立大學。
但也必須注意到,高校提供OCW課程并不意味著提供“遠程教學”服務。通過訪問開放資源不會獲得學分或學位,參與其中也不能進入大學院系。
機構
2.開放課件聯(lián)盟:開放課件聯(lián)盟是麻省理工啟動開放教育資源的副產品,它的增長速度令其在教育領域取得顯著成功。該組織現(xiàn)在的成員來自16個國家,還不包括其下屬14個附屬機構。當然,中國作為最大的參與者,有30所高?;钴S在其組織機構CORE(中國開放式教育資源共享協(xié)會)下的開放課件聯(lián)盟項目中。
其他團體也登上了開源的列車,一些公司已經看到在其工作場所使用開源產品和服務的好處。升陽微系統(tǒng)公司提供的全球教育與學習社區(qū)(GELC),目前作為一家為教師提供在線門戶的非營利機構,共享用其他方法不能發(fā)現(xiàn)的資源和知識。其他組織包括(而不限于以下):
● 開源教育基金會——目的是通過使用來自于開源和自由軟件運動的技術和觀念,提高中學及以下階段的教育。
● SchoolForge——使命是將助長、使用和開發(fā)中小學教育開放資源的非獨立組織聯(lián)合起來。
● 全球網絡學會——宗旨是研究和開發(fā)促進遠程教學和網上社區(qū)的開源工具。
在線百科全書
3.維基百科:盡管最近有因為用戶編輯而引起爭吵,維基百科仍是這個領域里顯著成功的例子。沒有什么比經過用戶生成的允許用戶編輯內容的在線百科全書更加開放了。根據上面的介紹,許多大學的一些研究項目以維基百科為啟動資源,個別教授也接受對該站點的引用。當然,維基百科基金會允許這樣做。
盡管被斥之為來源不可靠,但維基百科仍分化出多個語言版本,甚至進入了其他領域,如Wikiversity,一個可以創(chuàng)建和使用自由學習素材和活動的社區(qū)。維基百科的探索為其他網站樹立了榜樣。下列網站證實了維基百科的重要性,即使是維基百科創(chuàng)始人之一LarrySanger創(chuàng)建的條目,也要經歷其他注冊用戶的審核。
● Citizendium——Sanger的新維基實驗項目。
● 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SEP)——由于斯坦福大學嚴格控制來源,這些詞條達到學術標準并且可以被引用。
● Connexions——賴斯大學發(fā)起的一個項目,Connexions不只是一個百科全書,還用在課程當中研究模塊化(非線性方式)學習。該資源是如此自由以至于除了內容還共享了它的技術。
在線資料庫
在線資料庫,不管其收藏題材是廣泛的還是特定的,都可以令任何可以上網的人增強教育體驗。某些站點為訪問其收藏而收費,如Picture-History。某些站點為復印或研究等服務收費,但免費開放若干種資料的數字版本(如弗吉尼亞圖書館)。學生可以安全地引用這個類別中的絕大多數資源,因為這些收藏包含了許多第一手資料。但是,就像任何真實的檔案館或圖書館,一些在線開放資源也受到缺乏資金的限制。
比如,你可能看到類似弗吉尼亞州立大學教授RoiceLuke和里士滿大學副教授DarrellWalden發(fā)出的這個通知。他們請求義工幫助他們數字化弗吉尼亞自由民項目,收藏來自難民、自由民和廢棄土地管理局,一個成立于1865年的幫助內戰(zhàn)后獲釋的奴隸成為公民的聯(lián)邦機構的工作記錄。
4.古騰堡項目:與不斷更新的Google學術搜索相比較,該開放內容項目x04FgDBH2YfAekJGJdzKYTFRn9s1WPtBpSWrEWWBC8I=似乎有些不顯眼。但是,古騰堡項目——1971年由MichaelHart啟動——提供了第一個免費圖書館項目的樣例和第一個免費電子圖書制作人。而且,盡管事實上在這個領域不斷有新星加入,但古騰堡項目依然每月吸引超過兩百萬次的下載。
互聯(lián)網檔案館也可作為一個開放內容資源的例子支持本類別。這個非營利在線圖書館除了在他們的收藏中存檔網頁之外還包含文字、聲音、動畫和軟件。就像真實圖書館一樣,這個檔案館也向研究人員、歷史學家、學者和一般大眾開放。
我們不可能在這里列舉所有提供在線研究資料的網站,因此我們給出開放內容期刊目錄這個網頁,這樣你可以找到你可能感興趣的文檔。
操作系統(tǒng)
5.Linux:毋庸置疑,Linux系統(tǒng)提供了這個類別中的成功事例。Linux系統(tǒng)于1991年由一名赫爾辛基學生(LinusTorvalds)在全世界開發(fā)者的幫助下創(chuàng)建。Linux系統(tǒng)是免費的,它與所有人分享成果——包括競爭對手,它的商業(yè)模式主要由熱情、利他主義和尊重同伴來激勵,而非金錢。此外,Linux系統(tǒng)的功能、適應性和健壯性使得它成為專有操作系統(tǒng)的主要替代物,尤其當預算成為主要考量時。
我們期待Ubuntu作為很有前途的成功事例進入這個類別。這個特殊的Linux發(fā)行版本在其下載中包含了Debian的內容和最新版本的Gnome。它為想要擺脫專有操作系統(tǒng)(比如微軟視窗或MacOS)的人提供了一個易于使用的界面。
基于“只要能用”的哲學理念,Ubuntu提供用于桌面或服務器的解決方案。許多圖書管理員都擁抱Ubuntu以解決專有操作系統(tǒng)的費用和授權費用問題。此外,Ubuntu針對學校和其他教育環(huán)境提供教育Ubuntu開源操作系統(tǒng)。
你可以利用Netcraft查看其平臺以確定它是否如自稱“開放”源代碼或“開放”內容一樣使用“開放”操作系統(tǒng)和服務器。
軟件
開源軟件/自由軟件(OSS/FS)類別很廣,因此不像列表中的其他類別,很難將目標縮小到單獨一個成功事例上去。再加上在開源軟件和自由軟件之間有些細微差別。開源意味著在開放發(fā)行版本和授權許可的同時也開放源代碼;另一方面,自由軟件意味著使用該軟件的用戶決定如何處理軟件的代碼、發(fā)行版本和授權。這種差異乍看似乎很小,但如果仔細閱讀,你就會明白個人可以銷售自由軟件資源以牟利(詳見自由軟件基金會相關說明)。
6.openOffice.org:基于對教育的關注和在教育人員(學生及教授)中最常用的模式,openOffice.org成為此類別中的成功事例。該軟件利用其多平臺辦公生產套件從教育環(huán)境過渡到商業(yè)應用。這個由升陽微系統(tǒng)公司擁有的面向用戶的應用軟件旨在依仗廣泛的語言支持、眾多特性,及其與用戶的努力協(xié)作來替代專有軟件(如微軟辦公系統(tǒng))。OpenOffice.org仍在努力融合其他開源軟件,比如Mozilla的Lighting項目,其中融合了Sunbird日程管理軟件和Thunderbird電子郵件客戶端。
與開源辦公系統(tǒng)并駕齊驅的是Sakai項目,一套在線協(xié)作與學習環(huán)境,目標是替代用于從幼兒園到高校教室內的諸多教育軟件。
瀏覽器
7.MozillaFirefox:這個瀏覽器成為本類別的成功事例可能不需要介紹或理由。不過公平起見,我們要指出的是在MozillaFirefox網站上的所有產品,包括用在Windows、Mac和Linux系統(tǒng)上的,包括其35種語言的版本,全都是免費的。它的兼容性和可用性均符合開放課件聯(lián)盟及其主要支持者——弗羅拉·休利特與威廉基金會所建議的全部標準。
教育
開源或開放訪問項目也正受到來自教室的關注。當許多項目都依賴于——也將繼續(xù)依賴——開發(fā)者和用戶群兩方面的合作時,高校正在想辦法創(chuàng)造能激勵師生領會這些資源的氛圍。
8.Google:在這里Google提供了成功事例,可以簡單的歸結為他們的應用為所有瀏覽器或操作系統(tǒng)帶來圖書、學術期刊、地圖、新聞、專利搜索、文檔和表格,甚至應用程序接口代碼。Google獲得許多教授和學生的青睞,但這不是它成功的唯一理由。Google為學習如何在教室中使用這些應用提供了教育者應用網頁。Google員工也開始涉足此領域,在華盛頓大學教室里進行授課。
在這方面的其他教育選擇比較少同時程度不高;但由于自從卡內基梅隆大學西區(qū)的軟件管理項目已經將有關開源軟件的課程融合到項目當中,你可能期待其他學校效法之。
個體
在像EDUCASE這樣關注如何利用開源項目讓教師學生獲利的資源的幫助下,顯然本類的成功案例屬于那些在教育戰(zhàn)線進行開源運動的人,那些無論出于經濟原因還是純粹出于興趣來學習如何使用“免費”資源的人。
9.教師:教師,加上所屬教育機構,已經決定了使用大量的開源產品來應對學校的經費問題。雖然上手不容易,從幼兒園教師到博士689f23cd5d6f2684a7eb6ff68de38509導師,各級教師都能找到可以幫助他們決定使用什么資源、什么時候使用以及如何使用的資源來完成工作。通常這些資源往往通過學科、國家和語言來劃分,但所有的人都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比如EduResourcesPortal),來找到開源問題的解決方案。
10.學生:雖然有些學生感覺像開放課件(OCW)這類項目剝奪了學生通過師生互動建立的師生聯(lián)系,但大多數對學校課程不完全認可及打算控制花費的學生對開源及開放訪問表示歡迎。麻省理工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1/3的新生在入學之前就已經知道其開放課件(OCW)網站,并表示它對他們選擇麻省理工有著重大的影響。
使用開源和開放內容資源給學生帶來的其他好處包括:
● 為那些不能進入教室的人增加教育機會。
● 在向學校提交一項應用之前就看到對應課程的價值和質量的能力。
● 接觸更多的補充學習材料。
最后,我要指出在開源和開放內容的定義之間的區(qū)別也僅一線之隔。開源,根據前面鏈接文章所說,“是指任何項目數據(例如期刊文章、一份軟件)可供相關團體進行編輯,而且這些對數據的修改應當再回饋給整個團體”。開放內容則不同,意味著數據——比如結對審查的文檔——可以免費閱讀。但我認為一個人可以根據不同的理論的解釋而編輯開放內容資源。
在開放式教育王國中“開放”之義,正如上述類別中所列舉的例子,將會隨著開放式教育從學校向外滲透而持續(xù)進化。你如果參加到以上成功事例當中,你會發(fā)現(xiàn)每天都有新的成功事例在產生。
本文由益學會組織翻譯。益學會(Edu2Do.com)是在網絡協(xié)作項目“教育中文翻譯”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公益教育項目,是最新教育資訊傳播的通道,是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的平臺,還是一個新型的2.0學習社區(qū),探索在新技術條件下推動中國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原文鏈接:http://oedb.org/library/features/how-the-open-source-movement-has-changed-education-10-success-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