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斌
2009年9月,在重慶師范大學舉行的“女科學家高層論壇”上,教育部原副部長吳啟迪認為,受到一些“灰姑娘”嫁入豪門的電視劇影響,有相當部分女大學生出現(xiàn)了“傍大款”的觀念,“這是一種悲哀,我感到很痛心。”
高級官員如此表態(tài)、能把這種社會尷尬揭發(fā)出來,教育部原副部長吳啟迪應是第一人。
這是一群特殊的女孩,她們擁有令人向往的青春、姣好的容貌,還擁有充滿希望的未來,作為漂亮的大學生,她們是令人羨慕的。然而,陽光下的她們卻有著見不得陽光的身份——大款的“二奶”。
男生被纏介紹女大學生
一位家里有錢的男生告訴記者,現(xiàn)在有不少有錢人對包養(yǎng)女大學生有興趣。曾經有好幾個他父親的朋友讓他幫忙在學校里找女生給他們當“朋友”,但都被他拒絕了。
據(jù)他所知,在外面當“二奶”的大學生其實很少,而且學校越好就越少,因此漂亮的女大學生在這一行還挺吃香的。曾經有一次,他的一個遠房表哥請他幫忙找一個女大學生,他當時知道自己班里有一個女生剛和“老板”鬧翻了,就答應幫表哥問問。
女生先是答應了,后來他表哥想約女生出來見面時,那個女生卻告訴他,她已經和另一個“老板”講定了。
女大學生不會死纏濫打
該男生說,來找他幫忙的那些人都很有錢,而且有不少人已經有“二奶”了,他們找他幫忙時說辭各異。
有的是厭倦了商場的爾虞我詐,認為大學生比較清純,比較有思想,想養(yǎng)一個女大學生為自己造一個可以偶爾休息的窩,使自己的身心可以得到休息,有的是因為怕麻煩,和女大學生交易可以省很多事。女大學生受制于學校,她們出來當“二奶”很怕學校知道,因為學校一旦知道是一定要開除她們的,她們中的大部分人還想獲得文憑,因此不會無理取鬧。而且不少女大學生是因為經濟窘迫才當“二奶”的,一旦畢業(yè),她們會另謀出路,而不愿再忍辱偷生。雙方好聚好散,不會死纏濫打。
有的是由于自己沒有文化,想找個大學生附庸風雅,在朋友圈中炫耀一下。在他們看來,包養(yǎng)女大學生有一種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比在外面包“外來妹”更能滿足虛榮心,而且越是名牌大學的,男人越覺得有面子。
高級酒店撞上同班女生
有位男生則對記者講了他遇到的真實故事。
有一次,他去某酒店看望朋友,在咖啡廳里看見自己班的一位女生和一個上了年紀的男人也在那兒。那個男人正在生氣,而那個女生則嗲聲嗲氣地向那個人解釋著什么,對其百般討好。他看了之后覺得很難堪,想不到自己的同學會這么不顧自尊。后來那個女生也看見他了,立即面紅耳赤,拉著那個男人走了。還有一次,他在一個高級咖啡廳里看到三個外表體面的男人,在互相介紹自己身邊的小情人,臉上滿是得意之色。而那三個女孩兒竟然都是大學生,很漂亮??赡苤岸疾辉J識,當時臉上都有尷尬的表情。三對男女形成鮮明的對比,他看著覺得很可悲。
該男生說,上高中時他就聽說有大學女生傍大款,那時他覺得沒什么,認為只要雙方你情我愿就可以了。但看到現(xiàn)實,他卻難以接受。大學生應該是自尊、自強、自立的,應該擁有自己的驕傲。在校園里,走在路上,看著來來往往的女生,他認為她們美好、神圣、不可侵犯,但在霓虹燈下,看著她們醉生夢死,又是那么可悲和庸俗。他恨這樣的現(xiàn)實,女人應該自愛,男人應該懂得尊重女人。
要趁年輕撈一筆
阿玫(化名)天生麗質,1999年考上廣州某高校,大二上學期當了大款的情婦。阿玫來自單親家庭,和母親相依為命。她母親沒有什么固定的職業(yè),長期靠給人做臨時工供她上學,活得很辛苦。上大學后,母親拼死拼活掙來的錢只夠交學費,她只能靠做兼職,解決日常開銷。一次,她在當某產品的形像小姐時,碰到了現(xiàn)在的“老板”——比她大二十幾歲的曾某。
曾某是香港人,在廣州有部分生意。雖然他不是很帥,但很有成熟男人的味道,對人彬彬有禮,對她體貼周到,疼她又會哄她開心,和他在一起感覺不錯。和曾某交往的過程中,她深深體會到有錢的好處。認識兩個月后,在一次晚餐后曾某沒有送她回學校,而是去了一個公寓。在那里曾某對她說,這個公寓是為她買的,只要她愿意和他好,以后她的一切他都包了,還會好好呵護她。沒有考慮多久,她就同意了。
阿玫說,殘缺的家庭、艱苦的生活讓她活得很現(xiàn)實。這個世界沒有白吃的午餐,做什么都要有資本,而她的美麗就是她的資本。她知道曾某在香港有家庭,也知道自己不愛曾某,但她向往那種無憂無慮的優(yōu)裕生活,向往被人疼的感覺。母親的經歷讓她深深體會到,一個女人要自立是多么艱難,她不要像母親那樣活著,她要過快樂的日子。
在大學里,其實有不少同學追她,但她想要的,那些男生都給不起,而他們能給的浪漫,又是她不想要的。既然有曾某這種又體貼又有錢的男人,她沒有理由放過。她要趁著年輕撈一筆,享受有錢的生活。
藝術夢碎傍大款
據(jù)阿玫介紹,現(xiàn)在用肉體換取金錢和享樂的漂亮女大學生不只是零星的幾個,曾經和她一起打工的不少女孩都走上了這條路。她們的共同特征就是年輕、漂亮,但前途無依又沒錢。
有一個四川來的女孩,長得非常漂亮,是藝術院校的學生。她們剛認識時,那女孩曾信誓旦旦地說要用自己的努力在廣州打下一片天??涩F(xiàn)在呢?她已經放棄學業(yè),專心給人包養(yǎng)著。據(jù)女孩自己說,她的理想是成為一個出色的藝術家,但來廣州后她才知道出色的女人太多了,她的樣貌雖然在同學中是上等的,但成績只是中流,如果她搞藝術,絕對沒有什么好前途。后來,經過同學介紹,她認識了一個大款,就成了那人的情婦。一個學期后,認為讀書已經沒有意義的她自動退學了。
阿玫說,沒有人是天生想走這條路的,憑什么她們天資優(yōu)越,卻必須過苦日子?在別人眼里她們很下賤,沒有道德,是壞女人。但阿枚卻不以為然,因為她認為道德本來就是虛偽的東西。既然自古以來,那些男人看中的只是女人的容貌和身材,為什么女人還要去裝清高?可沒有兩年,阿玫就被拋棄了?,F(xiàn)在的她除了三次流產留下的一身婦科病,一無所有。
當“周末情人”很后悔
程明(化名)現(xiàn)在是一家外資公司的自領,在大學期間她曾做過3年的“周末情人”。程明來自山區(qū),家里很窮,從她記事起,錢始終是家人最關心的。她上大學時,父母四處借錢,求了不少人才籌足學費,但生活費再也拿不出來了。程明每月只能依靠學校的100元貸學金和自己偶爾的兼職收入過活。
后來她認識了一位同鄉(xiāng)學姐,這位學姐就是給人當“二奶”的。通過學姐的引導,她也走上了這條路。她和一個男人簽了一份3年的合同,合同里規(guī)定,程明每個周末和假期必須屬于那個男人,而那個男人要一次性付給程明20萬元,并且負責她在這三年內的一切日常費用。
程明說,她痛恨貧窮,更害怕貧窮,當時她只想著盡快擺脫貧困,沒考慮太多。拿到錢后,她就按月給家里寄生活費,騙家里說自己找到一份待遇很好的兼職。程明又說,錢雖然解決了她生活上的危機,但帶給她更多的卻是傷害。
當了“周末情人”之后,她覺得自己很臟。雖然同學們并不知道,但她無法在同學面前坦然處之。因此,她簽了合同之后就搬了出去,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程明說,她很怕被學校和同學知道,整天提心吊膽,不敢和同學交朋友,拒絕一切男生的追求。雖然沒有了金錢的困擾,但她過得并不快樂。大學四年她沒有參加過社團活動,沒有真正的朋友,過得很孤獨。那時她一心期待3年時間快點過去,快點結束那種見不得光的日子。
為了排遣寂寞,程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學習上,畢業(yè)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找了一份好工作。程明說,現(xiàn)在她回想起那段日子,覺得像一場噩夢,她為了錢出賣了肉體和自尊,讓人生沾上了無法抹去的污點。雖然在很多人眼里,現(xiàn)在的她很成功,但她覺得并不能真正抬頭做人。她很后悔,從一開始就后悔。
聲音
大學生:男人應負更大責任
記者近日就女生當“二奶”一事,在某高校隨機采訪了部分大學生。一位學生干部說,現(xiàn)在學校對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很少干涉,只要學生不是缺勤太多,不在外惹出禍端,學校是不會去調查的,除非有人告密?,F(xiàn)在的大學生都很自我,非常強調個人隱私,他們不希望自己的自由受到侵犯,也懂得尊重別人的自由。而且大家的日常生活都是以宿舍為單位,對于班里的其他同學都不太關心。因此,即使有同學是給人當“二奶”的,只要她平時不招搖,又不被人撞到,是不會有人知道的。
一位女生說,目前我國的貧富差距大,有錢人“飽暖思淫欲”,道德敗壞,想包“二奶”,主要責任在男人們身上,因為很多沒錢的女人,就是經不起他們糖衣炮彈的轟炸才墮落的。至于墮落的女大學生,他們則認為這是個人的人生價值選擇問題。
另一位女生說,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作踐自己,既然那些女大學生在遇到困難時,選擇了放棄自尊,除了對她們報以同情外,沒什么好說的。
教師:這是社會的悲哀
一位高校老師說,女大學生給大款當“二奶”是女性解放的悲劇。
女大學生作為社會地位較高的女性,應該是新時期婦女地位得到肯定與提升的主要力量。如果她們?yōu)榱艘粫r的享樂,而拋棄道德、拜倒于金錢的淫威下,其社會影響是十分不好的。
“傍大款”的悲哀屬于社會還是女大學生?
一個可以知曉的答案是“為女大學生傍大款痛心”的絕不僅僅是教育部原副部長一個人,但是,高級官員能如此表態(tài)、能把這種社會尷尬揭發(fā)出來的,教育部原副部長吳啟迪應是第一人。長期以來,社會在“女大學生傍大款”現(xiàn)象中的態(tài)度是曖昧的,也是含糊不清的,而“為女大學生傍大款痛心”的話語,不但能讓社會的灰色面暴露在陽光下,而且能引起社會的注意。
不過,僅僅“為女大學生傍大款痛心”是不夠的,不足以消除隱藏在其后的社會弊病。在這里,筆者以為,我們有兩個問題需要梳理,一是“女大學生傍大款”是個案還是普遍現(xiàn)象?二是何以出現(xiàn)“女大學生傍大款”,是女大學生的問題、社會的問題還是大款的問題?原因僅僅需要女大學生來扛嗎?
“女大學生傍大款”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誘因。正是這種事實的存在,我們不能把原因僅僅歸結為女大學生群體,而是應放在整個時代背景中來審視,否則,就是對真正原因的遮蔽和漠視。當下社會中,我們還沒有走出女性物化和被“消費”的場景,而對缺少批判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女大學生來說,被“消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金錢風暴的挾持下、在消費符號的鼓噪下,不少女大學生之所以心甘情愿或者說不情愿地走上“傍大款”的道路,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物化的力量和金錢暴力的必然。
“傍大款”是一種悲哀,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悲哀并不僅僅屬于女大學生,相反屬于整個社會。道理很簡單,“女大學生”扛不起“傍大款”的社會流弊,“女大學生傍大款”現(xiàn)象有著深刻的社會病癥,單一地批判女大學生或者單一寄望于女大學生來反抗社會的灰色,本身就是不公平,也是推卸責任的表現(xiàn)。
“女大學生傍大款”的悲哀屬于社會,在這點上,我們應有清晰的價值觀念和立場,否則,就是對女大學生群體的“污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