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
留心觀察身邊老師的生存狀態(tài),大致有這樣三種:第一種,全身心投入到經商之中,但又不愿(或者說不敢)丟掉教師這一職業(yè),畢竟每個月可以領到一筆供家庭生活開支的收入,所以這些教師雖然人在學校,但心卻在經商,每天“魂不守?!?第二種,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羨慕有錢人,渴望擁有財富,但“生財無道”,又不甘于清貧的現狀,不愿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教育教學上,所以每天彷徨地、不死不活地生活著;第三種,安于現狀,隨遇而安,以恬淡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沒有什么大理想,也沒有太多的欲望,平平淡淡過完每一天;第四種,把教育當作一種事業(yè)來對待,用心上好每一節(jié)課,與孩子心靈打成一片,在教育上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為之努力奮斗。
以上四種生活方式,也可以說是四種人生觀和價值觀。從現在社會的發(fā)展趨勢來看,上述的第一種價值觀大有席卷之勢,在這個物欲橫流、人心不古的年代,更多的人把物質享受放在生活的第一位,想方設法經商,滿足自己的財富欲望。但對于教師這個職業(yè)來說,一味地追求物質,把對孩子的教育置之不理,這樣的教師無疑是“最可怕”的教師。試想,如果你的孩子由這樣的教師來教,后果會怎樣?教育是用心來經營的藝術,當一位老師的眼睛已經看不到孩子的時候,當一位老師的心靈已經不能被學生打動的時候,他已經不配稱為人師了。
第二種生活狀態(tài)也十分可怕。在你彷徨之時,你的光陰已經遠去;當你在十字路口徘徊之時,你的學生們又能從你那里得到什么呢?這種害人又害己的生活狀態(tài),應該及早改變,如不然,必定后悔莫及。
第三種方式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為人師者,的確需要一顆“平常心”,更需要定力,不為外物所動,正所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但是,光有平常心是不夠的,平常心和進取心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
教育的生活應該有所追求。在希望和彷徨中前行的道路上,有時你會覺得自己真的很渺小,有時你會覺得那些大師離你真的很遙遠,有時你會沮喪自己沒有天賦,有時你會鄙視自己的不能堅持,但是,這些都是你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的腳印,劃下的軌跡,因為它們的存在你的生活才充滿色彩。不要渴求太多,也不要對自己過于苛刻,你就是你,是他人無可代替的你。在人生之路上,你曾經閃亮過,或者你的心靈一直充實著,就足夠了。
寫在這里,只是為了點燃自己的心上之燈,不求照亮別人,但求溫暖自己,照亮自我生命深處的虛空。
(博客地址:http://blog.edu11.net/space.php?uid=8350)
本欄責任編輯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