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流川,種有一種菜,成熟時包得很瓷實,形狀圓圓的,像小孩的頭,又似一個足球,人們都叫它包包菜。
后來上了學,增多了知識才知道這菜,叫甘藍,是英國及歐洲大陸海岸的野生甘藍,經長期反復試種、馴化,才形成的。按其食用部位,分為葉型、花和粗花莖型、莖型。平常說的卷心菜,是甘藍的一種,包得或緊或松,或大或小,有綠色、灰綠色、紫紅色幾種。輕的不足一公斤,重的三公斤以上。
幼小的記憶里,家中常要種包包菜。
我家大院東面、北面,蓋有磚木結構的房子,其余的地方,除放有一輛架子車、簡單的農具、雜物外,大多空空的,閑置著。拍著翅膀、大大小小的一群雞,咕咕叫著,常在空地上來回走動,四處覓食。莊窠墻頭、場邊大樹上,唧唧喳喳吵鬧的許多麻雀,一旦見了,以為院子的地上,有好吃的飯粒饃渣,就噗嚕嚕噗嚕嚕的,呼朋引伴,趕緊飛下來,落到雞群中,奔奔跳跳,相互追逐,搶著啄食。第二天早上,院子里點點滴滴的,滿是雞和麻雀的糞便,母親得拿起掃帚,花上一番功夫,仔細清掃一遍,弄干凈。
有一年夏天,是個天氣炎熱的中午,父親叫來鄰居幾個年輕的幫手,在院子空地的東面、北面,先后筑起了兩堵矮墻,一米多高,與西面、南面高高的莊窠墻,連接起來,圍成了一個長方形的菜園??拷罘康牡胤?,留下一個空當,三尺左右寬,安上木條木板制作的柵欄門,或開或關,成了通到菜園的唯一出口。
矮墻筑起了,菜園做成了,占據的大量空間,分割掉了院子里閑置的許多空地,曾經顯得空蕩的家,似乎一下子變得窄小了。
新圈的菜園,原是空閑的院子,人畜和車輛長期踩踏、碾壓,土壤非常瘦瘠,十分堅硬,若不下工夫深深的翻一翻,疏松疏松,施足上好的肥料,不論種什么,要么難以成活,要么無精打采,不會有好收成的。閑暇時間,父親握著一把鐵锨,來到菜園,一锨一锨開始翻地。翻完后,原來平展展的地方,轉眼成了滿是土疙瘩的菜地,泥土濕濕的,黝黑黝黑,在陽光照耀下,散發(fā)著新鮮的色澤。過后,父親背來茅坑里的人糞尿,牲畜圈里的牛羊糞,倒在翻松的土中,用鐵锨均勻撒開,糞土相互混合,再拿起重重的榔頭,乘著濕氣,使勁兒打碎硬硬的,大小不一的土塊,拍平,窩好,使新墾的菜地,一天天變得肥沃起來。
天氣變冷時,菜園周圍的那些櫻桃樹、蘋果樹、梨樹上的葉子,開始枯黃,輕輕地飄下來,落到菜地里,開始慢慢腐爛,化成泥土,給土質增加著養(yǎng)料。下了大雪,院子里掃堆的積雪,一锨锨鏟起來,扔到菜園里,像給菜地蓋上了一床大棉被,厚厚的,使土壤喝足水分,以待來年栽種。
第二年三月份左右,大西北的氣候,才開始漸漸轉暖。太陽朗朗照著,和暖的春風輕輕吹來,背陰處殘剩的少量積雪,在匆匆融化。復活的許多飛蟲,忽左忽右,時上時下地飛舞。人們穿著單衣,抬出農具,買來種子、化肥,趕著牲口,忙著耕種。沒過多久,地面上悄悄透出了一大片一大片麥苗,綠油油的,青嫩青嫩。樹木柔軟的枝條上,靜靜萌出了麥粒大的嫩芽,展開了翠嫩的小小葉子,在風中嘩嘩喧響。我家的菜地,也已經解凍,到了栽種包包菜的時候了。
一個天氣晴朗,陽光普照的下午,母親拿著一把鐵锨,咯吱一聲推開菜園的木門,開始挖菜苗的坑。在挖之前,母親先得通盤考慮一下,株距多少,行距多少,橫挖多少個坑,豎挖多少個坑,得不浪費地皮,十分合理,然后才揮動鐵锨,使勁兒挖起來。挖出的坑,七八寸深,徑口一尺左右,能裝進一只足球。母親知道,坑挖得大了,占地,是浪費,種不了多少菜苗;挖得稠了,坑小,根須伸不展,菜苗與菜苗之間相互擠碰,搶占空間,菜長不大,包不瓷實,沒有好收成。
用鐵锨粗略的挖了個大概后,母親拿來小小的鐵鏟,又開始細心的掏深,掏圓,掏出里面的虛土,放在邊沿,拍平,踩實。挖好了菜坑,再端來一锨锨備好的肥料,放進坑里,相互攪和、拌勻,摻和松軟的土壤,靜臥上十天半月,就可以栽菜苗了。從墻頭望去,挖出的菜坑,一排排、一溜溜的,橫橫豎豎,頂對整齊,十分好看。
到了流川逢集日,母親匆匆吃過早飯,臂上挎一個縫縫補補過的舊栲栳,到嘈雜的集市上,去買包包菜苗。流川集市小,有兩百多米長的一條街,一個大大的國營商店,出售百雜貨、日用品。旁邊的一片空地,是農貿綜合市場,交易著許多土特產、牛羊騾馬,非常嘈雜吵鬧。趕集的人,多是些周圍莊上的村民,趕著牛羊,拉著架子車,辦完手頭緊要的事兒,沒時間閑逛,都匆忙回家了。
一些有文化,懂蔬菜栽培技術的人,在自家的自留地里,選上肥沃的一塊水地,辟出來,作為菜圃,栽種各種各樣的菜苗,精心培育。等菜苗長大了,可以移栽時,小心挖出來,去集市上出售。逢集日那天,種菜的人,得麻麻亮起床,來到菜圃,挖出一株株青嫩的菜苗,小心包扎好,或裝進背簍,或裝進竹筐,放在架子車上,推出門去,沿鄉(xiāng)村的沙石小路,早早來到熙熙攘攘的集市。然后,在街道邊沿的空地上,占一小塊地方,鋪開一方塑料,上面擺上新鮮的菜苗,靜靜地等著來買的人。
包包菜苗,長長短短,胖胖瘦瘦,大大小小,都有,來買的人,根據自己的眼光,自由挑選。母親認為,身子肥胖,較為矮小,葉子厚實的,買來栽上后,大多都能成活,長得壯,秋收時包得緊,包得實,屬于上品。
買來的包包菜苗,小心包扎住毛根上附著的濕土,保護好,不能使其掉下來,得輕輕放在陰濕的地方。天氣太熱時,得澆上一些涼水,使其繼續(xù)活著。一旦天上沒了太陽,籠罩著一層層烏云,眼看馬上要下雨了,是栽包包菜苗的最好時機,大家就趕緊拿出來,一起上陣,三下五除二,就栽上了。若果一連幾天不下雨,買來多目的菜苗,眼看要蔫了,干了,就只得在太陽西斜,天馬上要黑時,拿出來,急忙栽種上。
栽菜苗時,母親綰起胳膊上的袖子,拿著小鏟,蹲在菜園里,撥開坑里的松土,小心放進沾滿濕土的毛根,將其固定在中央,周圍擁滿土,埋住菜根,壓實,抹平,然后澆上涼水。母親邊栽邊澆水,邊澆水邊栽,及時擊碎挖出來的土疙瘩,踏實,弄平整。直到天色模模糊糊,完全黑下來,什么也看不清時,才栽完了。母親直起酸困的腰身,喘一口氣,從頭再澆一遍水,澆足澆透,使水徹底滲到菜坑的土里,以便換秧,盡快生長。
選在旁晚栽包包菜苗,好處是沒有白天陽光的照曬,天氣稍微涼了,澆足水后,葉子鮮鮮嫩嫩的,不會馬上枯蔫。經過一整夜的適應,基本上都成活了。第二天,如果正好下雨,是真主的賜憫,秧苗全活了,葉子綠綠的,平展展的,顯得很是精神。
栽上了菜苗,得及時澆足水,使菜坑一直濕著,使其早早的生根,發(fā)芽。記得很早以前,每到黃昏,母親不管多忙,如何勞累,都得抽出一定的時間,挑著兩只木桶,去河里挑水,來澆灌包包菜苗。后來,菜園的西北角,請來外地的井匠,打了一眼水井,有兩丈多深,供應著一家大小的吃喝,牲口的飲用,還
能夠用來澆菜,方便多了。
閑暇時,母親來到井沿,抓住轆轤的搖柄,咯吱咯吱打上來一桶桶水,倒在旁邊備好的洗衣盆里、桶子里、塑料壺里,在太陽下暴曬,使其慢慢熱起來,達到一定的溫度。太陽落山時,用鐵罐一次次舀上,澆到每一個菜坑里。母親說,井水冬熱夏涼,剛打上來的,十分冰涼,如果立即澆上去,嫩弱的菜苗就會受不住,會一下子驚死的。等到菜苗長大了,變粗壯了,剛打上來的水,才可以放心的澆上去,是不會死苗的。
十多天過后,一片片包包菜的葉子,長得巴掌一般大,黑綠黑綠的,向周圍紛紛伸展開去,遮住了根下的泥土,遮住了菜坑的邊沿,遮住了整個菜地,像披上了一方大大的綠毯。蹲下身子細看,秧苗的中央,正在包卷著,或雞蛋大,或拳頭大,或皮球大,虛虛的。青青的菜葉上,有時看見綠色的蟲子,一寸左右長,正在匆匆地蠕動,啃噬菜葉。菜根下面,有拉下的許多糞便,灰黑色,芝麻般大,被露水淋濕,已松散開來。
這些蟲子,若不及時殺死,就會大口吃掉萌發(fā)上來的嫩芽,吃光吃盡,受到糟蹋,就無法包卷了。見此情景,父親立即去了集市,買來敵敵畏,按說明書上的比例,兌上涼水,開始全面噴灑。正在貪吃菜葉的蟲子,以為天上下起了雨,一點兒也不在意,仍像從前一樣,四處跑動著,大口咀嚼著。轉眼工夫,即感到身上有了疼痛,慌忙扭動身子,努力往前跑,沒多遠,就不省人事了,站不穩(wěn),骨碌碌的,從菜葉上滾下來,落到菜根的土上,一動不動,死去了。
一兩個月時,包包菜的葉子,已經伸得很大,遮住了整個菜園。下過的雨水,落到菜園的地面上,被菜葉遮住,不易曬干,蒸發(fā),長時間濕濕的,供養(yǎng)著菜根。此時,水分充足,墑情很好,用不著再澆水了。麥收時節(jié),菜葉碧青碧青,菜心里像不停地吹進了空氣,一天一個樣兒,一天比一天長得大。到了霜降,天氣變冷時,包包菜卷得像一個個圓圓的西瓜,大大的,滿地都是。邊緣的葉子,漸漸開始枯黃,掉落下來,靜靜地腐爛,是到了該收割的時候。
在一個晴朗的天氣,我們拿來鐵刀,麥鐮,砍下一個個包包菜,或舉在掌上,或抱在懷里,或裝在竹筐里,高高興興走出菜園,來到院子的空地上,堆放在一起,滾圓滾圓的,讓它接受陽光的照曬。沒過多久,外層的葉子,曬蔫了,黃黃的,慢慢干起來。包卷得緊、瓷實些的,母親讓我們裝進背簍,背到陰面偏僻的墻角,一個個堆起來,上面苫上厚厚的包谷草,洋芋桿,嚴嚴實實裹住,儲存好,以備整個冬天食用。包得松散的,放到廚房的木板上,可以隨時拿它做飯、榨漿水了。
種得多的人家,包包菜吃不完,又沒處存放,就裝在架子車上,拉到集市去賣。想賣個好價錢的,砍下來之后,不急著馬上出售,而是放一段時間。等到集市上賣的包包菜少了,價格上去了,才拉出去賣,能多賣一些錢。
剛參加工作時,我在一個叫熊家寨的地方,教過三年半的書。學校在一個山區(qū),校園大,占地多,校長分給每個老師一塊地,專門讓種菜。每到栽菜時節(jié),我就騎上破自行車,抽空兒到集市上去,買來包包菜苗,在學生的幫忙下,栽到分給的地里,澆足水,任其長著。不出幾個月,包包菜長得圓圓滾滾的,像鬼子的殼殼帽,滿地都是。我讓學生砍下一些,拿回家里吃,還送給村上的熟人吃,剩下的,就雇上一輛拖拉機,拉到家里。
農民家里,除了吃洋芋、糖蘿卜、蔥、菠菜、韭菜、青菜等以外,就是吃包包菜了。包包菜存放時間長,量大,吃法多樣,可以榨酸菜漿水吃,炒著吃,和在飯里吃,一日三餐,沒了包包菜,似乎就沒有什么吃頭了。
后來搬到城里后,常??匆娦∠镤伱骈T口掛著的紙牌上,寫著“賣漿水”三個字,知道是用包包菜做的,味道酸酸的,不知不覺地,嘴里就溢滿了家鄉(xiāng)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