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紅
摘要:在我國司法審判中利益衡量已成為解決疑難案件的常用方法,但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現利益衡量方法同其他任何方法一樣也具有局限性,本文通過對其局限性的分析從而提出完善建議,為司法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司法審判 利益衡量 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D9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7-
我們在強調利益衡量方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其局限性和不足。只有正視其局限性和不足才能使我國的利益衡量方法更加完善。
一、利益衡量方法的局限性
對于利益衡量方法的局限性,本文主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利益的多元化使利益衡量常常陷入矛盾的困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出現許多新的領域,同時也出現許多新的利益,利益的多元化使法官在矛盾沖突中難以尋求平衡,當法官在利益衡量過程中未能尋找到一條任何利益不受損害的方法時,其必將遭到利益受到犧牲主體的否定性評價。
第二,缺乏可操作性。利益衡量方法在我國審判實踐中已廣泛應用,但目前為止我國法律并沒有為其提供一種具有確定性和可預測性的操作程序,在這種情況下法官只能憑借個人的知識體系進行衡量,其必將導致同樣的案件做出不同的判決。
第三,法官素質不均衡。利益衡量的主體是法官,因此法官素質的高低對衡量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官隊伍的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特別是中高級法院法官的素質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法官素質的不均衡現象仍然存在。
第四,下級法院對最高法院的依賴性很強。在我國司法解釋權專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這一方面有利于法治的統(tǒng)一,另一方面也使得下級法院對最高法院產生嚴重的依賴性,一旦出現疑難案件便等待最高院的司法解釋,不敢隨意進行利益衡量。
第五,法官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限制。利益衡量是法官獨立進行的一種方法,但是我國法官缺乏獨立性問題至今沒有根除,法官缺乏獨立性在法院內部和法院外部都有所體現。利益衡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法官的造法功能,是法官面臨法律對某一問題沒有規(guī)定或規(guī)定較模糊時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但是我國否認法官的造法功能,法官只能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對案件做出判決不得發(fā)揮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
二、針對利益權衡起初的建議
第一,利益衡量是面對社會轉型時期制定法與社會生活脫節(jié)的現象應運而生的一種司法方法?,F行的任何一種司法方法在面對利益多元化,利益沖突時均不能找到一條萬全之策。審判中常常面臨沖突的利益都在現行法律的保護之下,“權利的相互性”成了利益衡量的難題。利益衡量不能保全所有的利益,只能按照社會主導價值觀和社會總體效果來盡可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法官經過審慎、理性的選擇所做出的判決也只能是從社會多數人的利益出發(fā),尋求損害的最小化,而被損害的利益也只能是一種無奈的必然。
第二,利益衡量方法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他的主觀性,我們通過一定的努力可以使利益衡量的結果具有可預測性。利益衡量從根本上講是法官的一種思維活動,因此通過實體法對其進行規(guī)范不太可行,但我們可以對其操作程序進行規(guī)定,從而加強利益衡量結果的確定性。
第三,我國法官素質的不均衡現象已客觀存在,雖然中高級法院法官的素質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法官的總體素質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對于法官素質的進一步提高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提高法官的業(yè)務素質,社會不斷發(fā)展,案件也越來越復雜,審判難度也相應加大,這就要求法官全面掌握專業(yè)知識,具有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深刻的科學分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疑難案件時從容不迫。二是提高法官的法律意識,法律人與普通人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在于法律人的法律意識更強,能夠用法律的思維去處理案件。在當前案件復雜程度提高的情況下,提高法官的法律意識顯的尤為重要。法律意識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積累,綜合提高的過程,這就要求法官潛心鉆研,加強審判實踐經驗的總結。三是提高法官的職業(yè)道德素質,主要要求法官做到清正廉潔、善于執(zhí)法。
第四,對于下級人民法院對最高院的依賴性太強以及我國法官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限制問題,更大成分上是由于我國的政治體制以及司法體制造成的,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根除,但是通過努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雖然司法解釋權專屬于最高院,但最高院的司法解釋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同時具體案件也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在最高院獨立行使司法解釋權的同時應當允許下級法院進行變通使用。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司法原則,但在當前的政治體制下很難保證審判權的獨立,因為法院要對政府負責,法官的干部任用關系都在政府手中牢牢掌握,審判和法官自身的利益細細相關,這就很難保證法官的審判不受干擾。在法官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問題上西方國家做的較好,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經驗完善我國的法官制度。
參考文獻:
[1]【美】約翰?羅爾斯,何懷宏譯.正義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
[2]楊仁壽.法學方法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肖揚.中國司法:挑戰(zhàn)與改革.人民司法.2005(1).
[4]李秀群.司法過程中的利益衡量.求學刊.2003(6).
[5]梁彗星.民法解釋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