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崢
摘要:刑法的基本原則在刑法典的制定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罪刑法定原則在基本原則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 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罰”是罪刑法定是基本含義。司法實踐中落實罪刑法定的內涵需要認真執(zhí)行立法要求,推進對人權的保障。
關鍵詞:罪刑法定 尊重人權 司法保證
中圖分類號:D91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8-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概述
罪刑法定原則的最早淵源是英國1215年《自由大憲章》第39 條的規(guī)定。資產階級革命前夕,一些啟蒙思想家對罪刑法定原則作了系統的闡述。特別是費爾巴哈明確地格言式地表述了罪刑法定原則,即“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處罰”。經過啟蒙思想家們的大聲疾呼,罪刑法定原則逐漸深入人心。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基礎,是民主主義和尊重人權的思想。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張晉藩在《中國刑法史新論》中寫到:“在中國封建社會,盡管律文中有著一些類似于現代刑法關于溯及力的規(guī)定,但是沒有也不可能形成罪刑法定主義原則,盡管中國古代一些有遠見卓識的思想家也提出了近于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的主張,如晉代劉頌主張:‘斷罪皆當以律令正文。若無此文,依附名例斷之。其正文、名例皆不及,皆勿論。但這一主張根本不可能為封建統治者所接受而上升為法律原則?!蔽母镆院蟠蠹叶颊J識到法律的重要,新中國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法律修訂工作?!兜?979 年的刑法沒有規(guī)定罪行法定原則,相反,對類推制度進行了法典化,這樣的規(guī)定是和世界潮流相背的,很快受到的許多學者的批評。直到1997年刑法取消了
類推,制定了罪刑法定原則。
二、罪刑法定原則的內涵體現
罪刑法定原則主要包括四項內容:排斥習慣法,禁止類推,刑法的溯及力問題,確定合理性原則。
排斥習慣法,指習慣法不能作為刑法的淵源,刑法的淵源只能是立法機關通過的成文法。德國學者將這一內容概括為“除法律規(guī)定,不得科刑”。禁止類推是指在某一具有一定危害性的行為出現之后,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導致沒有相關的罪名與之相符,使該行為不能滿足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而出于處罰的目的套用詳盡的罪名來進行處罰。這雖然是為了彌補法律的不足,防止有人因為法律的漏洞逃脫制裁,但是刑法不同于民法,類推的做法可能導致法官隨意適用法律,造成公權力對私權利的侵蝕,侵害公民的自由權利。刑法的溯及力問題,指新的刑法頒布之后,對于發(fā)生在頒布之前的行為是否可以依據其定罪量刑的問題。原則上,刑法是沒有溯及力的。如果有溯及力,之前的合法行為由于新刑法的頒布,而變得不合法,使人們喪失對生活的預期而不敢實施一定的行為,這是“不教而誅”,不利于社會安定。出于對人權的關懷和適應社會的變化以及彌補法律的確定性不足,因此我國新刑法中采用了從舊兼從輕的溯及原則。確定合理原則是指,刑法中規(guī)定的刑罰必須是確定的,禁止絕對不確定刑,同時對罪名的構成要件等的規(guī)定必須是明確的合理的,在立法上必須是合乎現實和正義的。當然相對的量刑空間是允許的而且是必需的,這樣才能達到罪責刑相一致的原則。
三、罪刑法定原則的價值分析及司法保障
1997年刑法明文規(guī)定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新刑法典之所以增加罪刑法定原則是基于以下考慮:
(一)從立法的角度看,罪刑法定原則有以下價值:第一,促進刑法內容的完善。因為這一原則首先要求完備刑法內容,明文規(guī)定罪與刑的對應關系,并且客觀全面準確地反映現實的犯罪情況以及與犯罪作斗爭的實際需要。第二,促進刑法立法內容與立法技術的科技性,因為這一原則要求必須具備規(guī)定犯罪構成特征,適當設置刑種刑度及與罪責相協調的法定刑,并注意法條表述,用語上的確切、統一、嚴謹,這必然促進立法的科學性。第三,廢除與法制不合拍的類推制度及杜絕溯及力上的從新原則。
(二)從刑事司法的角度看,罪刑法定原則有以下價值:第一,有助于強化執(zhí)法意識,杜絕有意無意地曲解法律, 輕視法律乃至無視法律的錯誤意識,強化依法定罪判刑的法律意識。第二, 有助于提高司法水平,提供完備科學,便于操作的法律武器。第三, 有助于完善司法解釋,防止侵入立法領域的越權解釋。
(三)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罪刑法定原則有以下價值:第一, 有助于推進全社會的法治意識,解決無法可依的問題。第二, 有助于強化現代法治國家所需要的制約機制。
只有完成從專政的司法觀到法治的司法觀的轉變,罪刑法定司法化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司法上應樹立三個理念:(1)人權保障。(2)形式合理性。(3)刑法的最后性。另外,有必要配套如下程序:(1)正當程序。是保護人權的一道屏障,是罪刑法定原則得以真正貫徹的保證。(2)無罪推定和沉默制度。無罪推定基本精神是與罪刑法定保障人權的宗旨相一致的。
將理論與司法實踐結合,要明確認識到在實行這一原則時要正確認定犯罪和判處刑罰。對于刑法明文規(guī)定的各種犯罪, 司法機關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準確把握犯罪的本質特征和犯罪構成的具體犯罪要件, 嚴格區(qū)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 這樣就可以做到定性準確, 不枉不縱, 施法有據。對各種犯罪的量刑必須嚴格以法定刑及法定情節(jié)為依據。在執(zhí)行這一原則中一定要正確進行司法解釋, 絕對禁止司法解釋超越權限,否則就會背離罪行法定原則?,F在中國完全實行罪刑法定原則的條件是不足夠的,但是我們應該逐漸具有這樣一種思想,以推動中國的法制化進程。
參考文獻:
[1]胡廣民.論罪行法定原則.理論觀察.2005(1).
[2]孫立國.我國罪刑法定原則的法史考察.法制與社會.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