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稱心
[摘要] 目的 探討單側下頜第一磨牙缺失對咀嚼效率的影響。方法 選擇40例單側下頜第一磨牙缺失者,詳細觀察并記錄缺失側和正常側的咀嚼數(shù)值,用稱重法來測定缺牙側、健側的咀嚼效率。結果 單側下頜第一磨牙缺失后對牙列的咀嚼有明顯的影響,其咀嚼效率明顯下降,約降低了30%。結論 下頜磨牙缺失后應該在適當?shù)臅r間內完成修復,來恢復牙列的完整性、美觀性以及咀嚼功能。
[關鍵詞] 單側第一磨牙; 缺失; 咀嚼效率
[中圖分類號] R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33-129-02
第一磨牙是萌出最早的恒牙,在維持正常的(牙合)關系及咀嚼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和對(牙合)一起被稱之為“(牙合)之關鍵”,其解剖形態(tài)也相對于其他的牙齒較復雜,它在咀嚼的過程中承擔了很大的(牙合)力,是咀嚼效率高低的直接影響因素。但同時下頜第一磨牙也是全口牙齒中患齲率最高的牙齒,若治療觀念和保護意識不強,則很容易造成此牙齒的缺失,從而大大的影響了咀嚼的效率。下頜第一磨牙缺失后缺失側牙列咀嚼功能的喪失情況在國內報道較少,本文的目的旨在探討第一磨牙缺失后對咀嚼效率的影響程度,為臨床上修復提供強有力的實驗依據(jù)。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在校大學生,年齡范圍20~24歲,平均年齡20歲。選擇的均是下頜第一磨牙確失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
1.2 研究對象的選擇
在全校學生口腔普查的基礎上,將第一磨牙缺失者的年齡、性別、缺失牙位及缺失時間分別登記,選擇只缺失一個下頜第一磨牙且前牙及對側牙牙周情況良好、咬合關系正常、身體健康、無顳下頜關節(jié)及口腔其他疾病者作為研究對象。
1.3 咀嚼效率的測定
采取稱重法,測定的方法是計算在單位時間內嚼碎一定量食物所做工作的百分率。先是未缺失側給被試驗者花生米數(shù)克,咀嚼20s,然后全部吐在盛器里面,并漱凈口內咀嚼物殘渣,過篩(篩孔徑為2.0mm),將未過篩的殘渣烘烤干,稱得重量。然后再以相同的方法測試缺失側的咀嚼效率。最后按照咀嚼效率的計算公式計算:(總量-余量)/總量×100%,進行對比研究[1]。
2 結果
2.1 下頜磨牙缺失側與正常對側咀嚼效率的數(shù)值對比
缺失側低于正常對側咀嚼效率(P<0.01),見表1。
2.2 在規(guī)定20s時間內咀嚼20次的咀嚼效率數(shù)值對比
缺牙側低于正常側對側咀嚼效率(P<0.01),見表2。
3 討論
以上表中可以看出,下頜第一磨牙缺失后對咀嚼效率影響較大,與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的咀嚼次數(shù)沒有太大的關系,下頜第一磨牙缺失后咀嚼效率下降30%左右,因此下頜第一磨牙在咀嚼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注意保護,以免缺失后導致咀嚼效率的大幅度下降。牙齒是擔負咀嚼功能的重要器官,它的缺失將直接影響其咀嚼效率。測定咀嚼效率可以了解咀嚼能力的大小,可以客觀地評價牙體、牙列缺失對咀嚼功能的影響程度。
國內外學者早已對咀嚼效率的測定方法進行了各種研究,也對咀嚼物進行了反復選擇[2],特別是近幾年來新型儀器的出現(xiàn),對咀嚼效率的測定更加精確,如應用吸光光度法測定缺牙側、健側的咀嚼效率等[3]。本文所采用的方法用稱重法來測定咀嚼效率,試料為花生米,易被研究對象接受,其檢測值比較穩(wěn)定,可靠性高,重復性好,能夠準確地反映咀嚼能力。另外本研究在選擇病例時,每個被觀察對象只缺失一個下頜第一磨牙,將其對側作為對照,這樣就排除了影響咀嚼效率諸多因素的干擾,使結果更為可靠。從本資料結果來看,第一磨牙缺失后缺牙側咀嚼效率明顯降低,其缺失后咀嚼效率約降低了30%,說明第一磨牙缺失對咀嚼效率影響較大。從表2可以看出,第一磨牙缺失在規(guī)定時間的咀嚼次數(shù)內與咀嚼效率喪失的程度無明顯關系,這可能與測定例數(shù)少、咀嚼的差異有一定關系。咀嚼效率降低后除使患者進食困難外,還可以影響食物進一步的消化。根據(jù)Mericier等學者的研究[4],咀嚼功能下降使進入胃腸道內的食物顆粒增大,增加了胃腸道負擔,久而久之可以出現(xiàn)胃腸道功能紊亂,進一步將可能引起全身性的營養(yǎng)不良,因此下頜第一磨牙缺失后的臨床修復是非常重要的,要及時地修復,以免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皮昕. 口腔解剖生理學[M]. 第5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58.
[2] Shi CS,Ouyang G,Gwo TW. Masticatory effiliency determined with direct measurement of food particles masticated by subjects with nutural dentitions[J]. J Prosthet Dent,1990,64:723.
[3] 宋光峻,葉秀芬,寧麗,等. 用吸光光度法測定咀嚼效能的研究[J]. 口腔醫(yī)學,1988,8(2):70.
[4] Mercier P,Poitras P. Gastroinstinal symptoms and masticatorydysfunctions[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2,7:61.
(收稿日期:200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