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意大利特約記者 嚴 凝 本報記者 王 娜
歐洲借達賴說事兒的聲音又出現(xiàn)了。意大利羅馬市政府13日宣布,已邀請達賴下月前往羅馬接受該市“榮譽市民”稱號。
據(jù)法新社14日報道,羅馬市長詹尼·阿雷曼諾的一名發(fā)言人稱,達賴原本去年秋天就可以獲得這個稱號,但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前往羅馬,現(xiàn)在羅馬市政府又發(fā)出邀請,但“他(達賴)還沒有確認是否能來”。
對于羅馬市政府的這一決定,當?shù)孛襟w普遍反應低調(diào)。一名記者同行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阿雷曼諾的政治立場一向比較偏右,并不能代表所有羅馬人的立場。
其實,授予達賴“榮譽市民”不是羅馬的創(chuàng)舉,去年4月,巴黎市議會就曾通過授予達賴“巴黎榮譽市民”稱號的決議。據(jù)法新社報道,達賴2007年12月前往意大利出席諾貝爾和平獎相關(guān)會議時曾與意大利議會人士見面,當時中國就此向意大利外交部提出抗議,當時的意大利左翼總理普羅迪沒有與達賴會面。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陳志敏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像羅馬這樣的歐洲城市官員之所以熱衷捧達賴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一方面,憑借公關(guān)技巧和“宗教領(lǐng)袖”的招牌,達賴在宗教和人權(quán)組織集中的歐洲,有一定“市場”。一些宗教、人權(quán)和非政府組織團體在背后的推動,可以說是促成歐洲政界對達賴感興趣的最直接因素。而對這些組織來說,搞的名堂越大,喊叫聲越高,他們從政界人士那里獲得的訴求回應就越多。另一方面,對政界人士來說,他們顯然也知道這些舉動不受中國方面歡迎,但是政界人物,尤其是地方官員,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實際利益,從而去迎合一部分人的呼吁。陳志敏教授說,不容忽視的是,這些歐洲利益團體和地方官員往往也會影響整個國家的政策,從而影響歐洲國家中央政府的態(tài)度。從前一段時間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和波蘭總統(tǒng)卡欽斯基不顧中國強烈反對,堅持與達賴會面就可以看出這一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