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走下傳媒神壇的洋馬謖

      2009-01-15 08:42:10王鼎杰
      百家講壇 2009年19期
      關鍵詞:史迪威緬甸日軍

      王鼎杰

      在中國的西南邊陲,有一條被遺忘的道路。這條道路穿越中、緬、印三國,沿途盡是懸崖峭壁與原始森林。它曾被譽為交通建設史上的奇跡,但卻蒙受了半個多世紀的廢棄。這條道路就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

      在抗戰(zhàn)史上,史迪威是一個謎一樣復雜的人物。有人說他是百戰(zhàn)名將,也有人諷刺他是美國趙括、西洋馬謖;有人說他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但也有人指斥他在戰(zhàn)略上對中國的危害勝過日軍;有資料證明,他作戰(zhàn)時確實能做到不避石矢,和士兵打成一片,但也有人指出,他慣于作秀,好出風頭,往往置全局于不顧……這些矛盾的記錄堆積在一起,很難讓人相信是對同一個人的描述。

      那么,歷史真相究竟如何?

      靠人際關系登臺

      史迪威的來華任命,很大程度上是拜人際關系所賜。

      史迪威一生中最重要的任職莫過于在本寧堡步兵學校的工作。作為戰(zhàn)術科科長,史迪威練兵有方,崇拜進攻與主力會戰(zhàn),理論上也很有一套,并且大力支持當時的校長馬歇爾搞“本寧革命”(一場教育改革),很得馬校長的賞識,被稱為“有教育家的天才”。

      但是,有教育家的天才是否就有戰(zhàn)場上的天才呢?

      馬歇爾就是一個沒有野戰(zhàn)指揮經驗的將軍,所以他賞識的人才,如史迪威、布萊德雷、艾森豪威爾,也都是以練兵與行政管理見長,而不擅長野戰(zhàn)。不過,布萊德雷運氣好,搞了個巴頓先當上級后當下級,彌補了自己的缺陷。而艾森豪威爾與馬歇爾由于職務限制,本人都不需要上戰(zhàn)場,所以也就不會暴露這個缺陷。但是,史迪威卻不幸成了一個例外。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盟國決定成立中國戰(zhàn)區(qū),由蔣介石任統(tǒng)帥,而委派一個美籍參謀長。馬歇爾此時官拜美國陸軍參謀長,大權在握,自然想到了史迪威。正是在馬歇爾的一力促成下,史迪威來到了中國。

      事后看來,這個任命是一個悲劇。因為史迪威雖然精于練兵,但是從未有過實戰(zhàn)指揮經驗,本寧堡步兵學校也只是一個基礎性的陸軍戰(zhàn)術學校,而多國聯(lián)盟作戰(zhàn)情況下的戰(zhàn)區(qū)參謀長,首先需要的是戰(zhàn)略頭腦,其次需要的是外交官的靈活與忍耐??上?,這兩點均非史迪威所長。

      愛損人的“醋性子喬”

      史迪威性格古怪,綽號“醋性子喬”,以難以與人相處著稱。

      他初到中國,就給蔣介石起了個“花生米”的外號,并且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這種情緒,以至于羅斯福后來不得不警告他:你不可以像對待非洲酋長那樣對待他。

      史迪威不僅對老蔣有意見,還在日記里罵杜聿明是“十足的懦夫”,廖耀湘和他的部下是“卑劣的雜種”。

      不僅如此,史迪威和英國盟友乃至自己的同胞關系也不融洽。1943年,盟軍成立東南亞戰(zhàn)區(qū),由英國名將蒙巴頓任統(tǒng)帥,史迪威為副帥。蒙巴頓在信函中說:“在此我見到的英國人,對史迪威的才智和合作性,批評得不能再壞……不過我和他處得出奇地好……同時我抱定宗旨會對他友好?!泵砂皖D寫這封信時,和史迪威的關系還不錯,但很快史迪威就開始戲稱貴族出身的蒙巴頓是個不懂事的“漂亮男孩”,后來更加變本加厲,先是“一匹笨驢”,接著是“愛出風頭的小把戲”,最后終于成了“一把尿壺”。其他英國人則被集體賞賜封號:一批“偽君子”和“私生子”。其實他能當上這個副帥,只是英國人對美國的一個外交禮節(jié)。

      這種過于張揚的性格,使史迪威樹敵過多,并使本來就非常暖昧的中、英、美三角關系更加緊張。但史迪威非常善于經營和美國媒體的關系,這使他總是處于有利的地位,而媒體的介入,卻只能使各方對史迪威意見更大。他曾組織人員拍了部紀錄片,讓觀眾看了之后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整個緬甸戰(zhàn)場,只有他在戰(zhàn)斗。而蒙巴頓只得到兩個快鏡頭,還是和“花生米”夫婦的外交會晤場景。

      更不幸的是,史迪威的這種性格不僅表現(xiàn)在后方,而且還表現(xiàn)在前方:他瞧不起日本,從而造成他在戰(zhàn)場上常常輕敵。他對中國有偏見,總是用美國的標準來框中國,一不合意就斥為中國特色的腐敗與無能。他還不顧中日之間的實力差異和日軍的特殊戰(zhàn)法,硬要中國軍隊按照他的一套美式打法來對付詭詐多變的日軍,從而造成藥不對癥的惡果。

      剛愎自用釀慘劇

      1942年2月,當日軍對緬甸發(fā)起進攻時,盟軍已經失去了該戰(zhàn)區(qū)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兵力、兵器也都不占優(yōu)勢。在這種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中英雙方均認為應該取守勢。英國的目的在于保住油田,而我軍的目的在于保護公路,都希望能在中部擋住日軍的進攻就可以了。而根據(jù)戰(zhàn)后日軍披露的絕密文件顯示,當時日軍的作戰(zhàn)計劃也是推進到中部就停止前進,根本沒奢望能占領整個緬甸。沒想到史迪威抵達后,完全推翻中英雙方的計劃,高喊要通過一連串的進攻,把日軍趕入大海。

      對這種不切實際的打法,英國人不以為然,他們該撤退時就撤退,根本不把史迪威當回事。相比之下,中國軍人因為是第一次和美國將軍合作,還是比較尊重他的計劃的,結果致使中國軍隊蒙受了慘重的損失。

      按照史迪威的計劃,第五軍的第二○○師(9000人,師長戴安瀾)孤軍死守同古,為其他部隊集中爭取時間,與日軍決戰(zhàn)。可是由于糟糕的交通和敵眾我寡的事實,這一計劃根本無法實現(xiàn)。二○○師死守14天,陣亡官兵1897人,傷442人,失蹤8人,卻毫無戰(zhàn)略意義。這個當時號稱中國最精銳師就這樣被毫無意義地消耗掉了。

      而史迪威到最后仍不批準該師突圍。急得老蔣越級指揮,直接命令二○○師撤退,并調戰(zhàn)車第五連、戰(zhàn)車第十連以及新二十二師第六十五團、第六十六團解圍,這才使之沒有全軍覆沒。突圍后,新二十二師殿后,在廖耀湘師長的指揮下,該師先是打了10天的陣地戰(zhàn),接著又出色地牽制日軍一周,成功地完成了撤退掩護任務。而史迪威在日記中不僅不贊揚這次成功的撤退,反而近乎咒詛地罵新二十二師:“(他們)又規(guī)避了進攻,這些卑怯成性的雜種?!?/p>

      這次戰(zhàn)斗暴露了我軍的實力,使日軍意識到,征服緬甸最大的困難是中國遠征軍。日軍戰(zhàn)士更稱同古之戰(zhàn)是他們進入緬甸后的第一次苦戰(zhàn)。本著避實擊虛的目的,日軍決定繞開中國遠征軍,從西線英軍的陣地上打開突破口,迂回我軍后方。結果就有了7000英軍被3000日軍包圍在仁安羌的丟人事件。多虧我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一一三團及時增援,才把英軍救出。同時我軍也放棄平滿納,向北轉移,這才使日軍的陰謀未能得逞。

      不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為這次極具傳奇色彩的解圍,使新三十八師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史迪威腦子一熱,居然將該師留在西線,使我軍后方大為空虛。更搞笑的是,英軍被救之后,意識到華軍戰(zhàn)斗力之強超乎他們的想象,于是厚著臉皮致電史迪威,詢問華軍是否還有一支戰(zhàn)斗力堪與新三十八師相伯仲的部隊。如有,請調往西線協(xié)助英軍反擊尾追的日本部隊——這話說得很藝術,其實所謂反擊只是名目,實則是希望中國軍隊替其殿后。英軍并稱有一股約300人的日軍穿插部隊出現(xiàn)在喬克巴當一帶,是予以打擊

      的好時機。

      對于英軍這個恬不知恥的建議,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嗤之以鼻。沒想到史迪威倒大方,大筆一揮,竟下令調二○○師西進喬克巴當,掃蕩該地日軍——實則是繼續(xù)替英國人補窟窿。這就使我軍的東線防御出現(xiàn)了空洞。而且史迪威料到杜聿明肯定不會同意,所以來了個越級指揮,跳過杜聿明,直接調度戴安瀾。為此,杜聿明和史迪威發(fā)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杜一再強調東線棠吉與臘戍的重要性——前者是通往后者的要點,后者是遠征軍的補給中心,更是回國的唯一孔道。可史迪威不以為然,一意孤行,堅持讓二○○師迅速西進。

      這一調動很快就被日軍發(fā)覺,于是日軍迅速作出了兩個重要的決定:

      一、將戰(zhàn)火燒向緬北地區(qū)。

      二、再次轉移攻擊重心,將主攻方向從西線移向東線,集中高度機械化的第五十六師團與最擅長叢林戰(zhàn)的第十八師團,在棠吉突破我軍防線,然后經雷列姆,以臘戍為目的地,一路沖刺過去,從而達到避免和我遠征軍正面硬拼、巧妙取勝的目的。

      4月21日,兩個日軍師團以左右夾擊之勢,一舉突破我暫編五十五師在毛奇與勞依考之間脆弱的陣地,隨之占領了棠吉,經雷列姆向臘戍挺進。史迪威在棠吉失守后,竟不相信日軍大部隊會不要補給線,不要命地向我軍后方進攻。所以,他堅信過來的只是小分隊,于是一面堅持要槍斃暫編五十五師的師長,一面又把二○○師從西線調回來,讓他們步行追擊“殘敵”。

      結果,該師雖然頂著日軍的空襲,相繼收復棠吉和雷列姆,但卻終于晚了一步,被日軍搶先占領了臘戍。

      臘戍一失,全局瓦解,第一次人緬遠征也宣告失敗。可憐十萬遠征軍,最終僅剩四萬余人回國。而就在這個大潰敗的時刻,史迪威卻神秘地失蹤了。

      失蹤的參謀長

      原來,史迪威意識到撤退時人越少越不引人注意,所以就只帶了少數(shù)隨員、一個記者、十幾名護士,既不跟東線回國的杜聿明,也不跟西線去印度的孫立人,而是抄小路,晝夜兼程,跑回了印度。

      這次叢林之行,對于已經59歲的史迪威來說,確實很不容易,使他成功減肥20磅。但對于大軍的參謀長,此種行為的正確與否就值得商榷了。

      對此,陳納德將軍在回憶錄里表示:一個近60歲的人,竟有如此耐力和驚人之舉!但他作為在亞洲戰(zhàn)場的美軍最高指揮官、蔣介石的參謀長,此行的意義卻又為人們所不齒。蔣介石可不愿意他的參謀長擅自離開他的中國軍隊,并隨意在三周內音訊全無,對在薩爾溫峽谷中的中國士兵們棄之不顧。我永遠也不明白,他為什么不肯上海恩斯的飛機:乘坐DC~3型飛機,三個小時即可到印度,六小時即可到昆明。在這兩個地方的任何一處,他都可以指揮那些殘存的中國士兵進行抵抗。而在叢林里,他除了指揮周圍的幾個人外,對任何人都不起作用。如果史迪威是一個連、一個營或一個團的指揮官,只對直接受他指揮的部隊負責,那么他的叢林之行是值得稱道的??勺鳛橐粋€身負重任的亞洲戰(zhàn)場的美軍指揮官和中國戰(zhàn)區(qū)的參謀長,這行動便是對這些更重要職責的無知與不負責任。不管是無知還是不負責任,都使蔣介石更有理由懷疑史迪威的能力:他總是把自己首先當成一個戰(zhàn)場上的軍人,因而對自己作為軍事外交官的職責既缺乏了解,又缺乏耐心;他的軍事思想會打贏幾場戰(zhàn)斗,但同時卻會輸?shù)粽麍鰬?zhàn)爭。

      但是,史迪威有的是媒體朋友,這些人抓住歷程本身的艱險,和史迪威減肥20磅的事實大力渲染,竟把他吹捧為美國媒體的英雄。

      史迪威本人也是當仁不讓,先是在印度大會上對各國記者侃侃而談,繼而又在6月3日飛回到重慶,繼續(xù)出鏡。他在向蔣介石匯報時,還拿出一大張華軍將領的名單,聲稱此次戰(zhàn)敗,全在于這些人怯懦無能、不聽調遣,要求蔣介石從嚴懲處,以肅軍紀。接著,他又大言不慚地給中國統(tǒng)帥部上起了戰(zhàn)術課,聲稱:“此次吾人已學一好教訓,值得所付之代價?!碑斒Y介石惶惑地問他這個教訓是什么時,他像拍電影一樣激昂地說:“取攻勢較守勢代價為小?!睔獾美鲜Y在日記里稱史迪威是“不知自反,而專事毀人利己”。但為了維護所謂的中美關系,又因史迪威在美國已成為媒體英雄,而且與馬歇爾關系特殊,所以蔣介石不僅沒有駁斥史迪威的謊言,反而給其授勛!

      不過,史迪威私下也曾全面檢討過第一次遠征緬甸的敗因。在撤退途中,他寫道:“敵視的人民;無空軍;日軍的主動;劣等裝備;軍火不足;運輸工具不足;無供應機構;臨時湊成的醫(yī)療服務;愚蠢、懦弱的指揮;蔣介石的干涉;英國人管理鐵路的一團糟;不健全的通訊;英國人的失敗主義態(tài)度;脆弱的戰(zhàn)爭形勢;明知‘無望。”

      他檢討的確實全面,卻唯獨沒有提及自己。而戰(zhàn)爭仍在繼續(xù)。

      因個人情緒而擅改主攻方向

      第一次入緬作戰(zhàn)失敗后,中、英、美三國的關系更加微妙。中國統(tǒng)帥部意識到緬甸是一個地形復雜的戰(zhàn)場,所以堅持從中南部發(fā)起反擊,前提是英、美提供海、空軍支援。

      對于這個計劃,英國方面擔心中國軍隊深入緬甸中南部,會加大中國對緬甸的影響,對大英帝國在戰(zhàn)后重新控制這塊殖民地不利,故而拒不提供海、空增援,甚至不允許中國軍隊從中南部發(fā)起反擊。而美國的戰(zhàn)略是先歐后亞,對于中國的得失和中英矛盾基本上是靜觀態(tài)度。這個時候,史迪威成了關鍵人物。

      蒙巴頓很聰明,他知道史迪威把第一次入緬作戰(zhàn)的慘敗看成他個人的奇恥大辱,急于雪恥,故而只要有仗打,史迪威是不會選擇在哪里打的。蒙巴頓抓住這一點,忽悠史迪威,建議他率領中國部隊從緬甸北部殺出一條血路,修一條公路回中國,就可以萬事大吉。你也有仗打,中國的封鎖也被突破了。

      這話說得真是面面俱到,其實卻暗藏禍心。

      據(jù)當時和史迪威搭檔的鄭洞國將軍回憶:“這條路線從地圖上看,似乎距離較近。實際上野人山是崇山峻嶺、森林密布,只有蜿蜒于懸崖峭壁之間的羊腸小徑可通。一到雨季,泥濘滿道,螞蟥遍地。通過這一地區(qū),跋山涉水,尤為困難,要走十幾天。修筑公路的困難也很多,路修成后,雨季根本不能通車,使用率也很低。因此,后來在整個緬北作戰(zhàn)期間,我軍大多不得不依賴空運補給。其次,胡康谷地、孟拱谷地到處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縱橫交錯的大小河流,形勢甚為險要,易守難攻。日軍后方的交通反而便利,兵力轉運靈活。迫使我軍背靠絕地以攻天險,在作戰(zhàn)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p>

      其實,這個困難,美國人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可是,事不關己,美國高層也就樂得沉默了。不僅如此,當時美國民眾因為珍珠港事件,對日本非常仇恨,故而多不能理解政府先歐后亞的戰(zhàn)略。這個時候,讓史迪威打幾仗,媒體一炒作,正好給政府解圍,以示美國軍人無時無刻不在打東洋鬼了。所以美國軍政當局的沉默在前,美國媒體的大肆鼓噪在后,終于制造了二戰(zhàn)史上一個最大的神話故事。

      缺乏全局觀,加劇戰(zhàn)場危機

      鑒于此,中國政府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在緬甸北部反擊,可是史迪威卻以“將在外,君命有

      所不受”為由,擅自更改計劃,率領駐印軍發(fā)起反攻。他還以斷絕對華空運物資相要挾,強迫中國駐云南的20萬遠征軍也強渡怒江,向西進攻,以配合他的原始森林修路計劃,而這對中國戰(zhàn)場造成的戰(zhàn)略性危害尤其巨大。

      當時的中國本就貧弱,經歷了長期戰(zhàn)爭與封鎖,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狀態(tài)。初期抗戰(zhàn)使中國喪失了現(xiàn)代工廠的94%、發(fā)電量的96%。戰(zhàn)時的惡性通貨膨脹徹底摧毀了脆弱的中產階級,并使赤貧像瘟疫般蔓延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稍微嚴重的天災就會引發(fā)大面積的易子相食。而普通士兵們每月的薪水,一度買不到十斤大米。

      日軍此時卻正在策劃被稱為“世紀大遠征”的一號作戰(zhàn),企圖打通所謂的大陸交通線,救回在南洋的孤軍。這次作戰(zhàn)的動員規(guī)模非常驚人,投入了60萬兵力,數(shù)量空前!另運輸汽車15500輛,戰(zhàn)馬67000匹,火炮1500門,戰(zhàn)車800輛。而中國一共才有25萬戰(zhàn)略預備隊,其中裝備最好的20萬大軍就是云南的遠征軍。在國內戰(zhàn)場危如累卵的情況下,顯然不應該把這支大軍派往人煙罕至的緬甸北部作戰(zhàn)。

      但是,史迪威仗著他和馬歇爾的特殊關系,以斷絕援華物資相要挾,強迫我軍出動。他還根據(jù)不可靠情報,說日軍即將在河南發(fā)起的進攻只是一場范圍有限的作戰(zhàn)。等到事實證明不是這樣,他又搶先通過媒體掩蓋錯誤,把責任全部推到中國軍隊的無能上。

      7月2日,日軍對戰(zhàn)略要地衡陽發(fā)起猛攻。日軍本以為至多三五天便可結束戰(zhàn)斗。沒想到中國軍隊抵抗頑強,方先覺以不足兩萬的孤軍,死守不足4平方公里的陣地47天,以5000余人陣亡、9000余人負傷的代價,予日軍以19380余人傷亡的巨大殺傷——這也是日軍官修戰(zhàn)史中,唯一一次公開承認日軍傷亡高于我軍的戰(zhàn)役。

      但是,整個戰(zhàn)斗期間,史迪威拒絕增援國內戰(zhàn)場,還克扣陳納德空軍的物資。就在衡陽守軍陷入絕境的8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晉升史迪威為四星上將。美國媒體更是群起鼓噪,以緬甸的勝利反襯衡陽的陷落。

      戰(zhàn)至9月下旬,我軍在緬甸戰(zhàn)場連獲勝利,但長驅南下的日軍卻開始逼近廣西,史迪威依然不增援,反而忙著撤離美國在桂林的僑民,對我軍民士氣造成了巨大的打擊。而馬歇爾卻建議由史迪威接管所有中國軍隊的指揮權!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忍無可忍的中國政府向美國政府發(fā)出了嚴厲的外交交涉:史迪威必須下課。

      于是,鬧劇這才結束。中國遠征軍才得以陸續(xù)回國,也才有了雪峰山會戰(zhàn)的輝煌勝利。

      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反擊緬甸的唯一成果,就是那條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公路。這條公路曾被吹得震天響,但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這樣一條穿越緬北山區(qū)的公路代價實在是太高昂了。為了這樣一條公路,共花費1.49億美元,動員43000名中國民工,犧牲美軍1133人,平均每英里死一人。這還沒有計算養(yǎng)路的代價和中國遠征軍的巨大犧牲。

      如此大的投入換來的是什么呢?這條路的實際運輸能力實在是太有限,其最大月運輸量只有可憐的5000噸,更不要說在雨季時的完全不能通車。而駝峰航線如果能得到適當?shù)募訌娕c管理,是完全可以實現(xiàn)月運輸萬噸物資的。到1945年1月,駝峰航線的月運輸量就達到了破紀錄的4.6萬噸,戰(zhàn)爭結束時,其空運量每月已經高達5萬噸。而時斷時續(xù)的史迪威公路,維系的依然是可憐巴巴的月運5000噸。所以,建這條公路是絕對的形象工程,得不償失。

      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戰(zhàn)爭結束后,這條公路便被廢棄了。直到本世紀初,中、印、緬三國才又重新商議,恢復史迪威公路的使用,目的在于刺激沿線經濟的發(fā)展,拉動三方陸路貿易。

      當然,喜歡史迪威的人可以說,將軍有遠見,超越了半個世紀的經濟發(fā)展??墒?,我們同樣可以說:他的剛愎自用與感情用事,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與半個多世紀的資源閑置。

      熱鬧身后名

      平心而論,史迪威確實是個練兵高手,搞軍事教育很有一套,對中國的國民和基層士兵也十分憐憫。但他野戰(zhàn)能力有限,因人際關系位居高位,卻難謀其職,也是不爭的事實。

      可是,由于涉及過多的國家機密和錯綜復雜的高層人際關系,所以關于史迪威的很多原始資料都被美國政府刻意屏蔽,而日軍方面的戰(zhàn)史資料至少在我國一直缺乏系統(tǒng)的譯介。這就導致長期以來,太平洋兩岸的讀者所能接觸到的,只是美國媒體的片面報道和一些洋記者撰寫的煽情有余、理性不足的紀實文學,而他們所依賴的所謂一手資料,不過是史迪威的日記與他個人戰(zhàn)時記錄的片面之詞而已。其中最混淆視聽的,莫過于《逆風沙: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一書。至于美國軍方刊行的《史迪威文件》、《史迪威任務》與《史迪威的指揮權問題》同樣不是嚴謹?shù)膶W術研究,而只是片面的史料剪裁。

      正是這種先入為主、鋪天蓋地的宣傳,長期誤導了全世界的輿論視聽,從而活生生地制造了一個悲劇英雄史迪威的戰(zhàn)爭神話,并流傳至今。至于史迪威公路造成的戰(zhàn)略性浪費的責任問題,自然也就更不會有人去追究了。

      編輯/高丹

      猜你喜歡
      史迪威緬甸日軍
      緬甸記憶
      北極光(2018年5期)2018-11-19 02:24:02
      侵華戰(zhàn)爭中的日軍“三羽烏”
      緬甸非常之旅
      華人時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10
      制造出來的“史迪威神話”
      南都周刊(2016年4期)2016-02-25 21:06:00
      史迪威陪都城里的美國將軍(三)
      重慶與世界(2014年7期)2014-07-01 08:27:40
      《WATER FESTIVAL-2》
      海峽影藝(2013年3期)2013-11-30 08:16:02
      回憶緬甸作戰(zhàn)中的史迪威將軍
      軍事歷史(2002年1期)2002-08-16 07:33:14
      日軍“特攻戰(zhàn)之父”大西瀧治郎
      軍事歷史(1999年2期)1999-08-21 02:58:08
      對日軍編制和軍銜稱謂的商榷
      軍事歷史(1988年6期)1988-08-21 01:57:56
      日軍密碼四次落入美軍之手
      軍事歷史(1986年4期)1986-08-21 06:22:34
      西城区| 涪陵区| 射洪县| 晋城| 呼伦贝尔市| 佛冈县| 齐齐哈尔市| 西和县| 达拉特旗| 石屏县| 靖安县| 松原市| 巴林左旗| 新绛县| 富蕴县| 尉氏县| 通化县| 元阳县| 陇西县| 榆中县| 惠水县| 监利县| 淮滨县| 十堰市| 长岛县| 洱源县| 正定县| 阜城县| 宁城县| 微博| 台湾省| 舞钢市| 余姚市| 江源县| 东阿县| 靖安县| 罗江县| 随州市| 新余市| 巴林左旗|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