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wèi)勇 劉 翊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權的地位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人權教育是提高目前人權狀況的一條必要途徑。進行人權教育有利于防止人權侵犯、實現(xiàn)普遍人權。另外,通過人權教育培養(yǎng)人們的人權觀念和意識,有利于我國依法治國和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有利于整個社會的進步。
關鍵詞 人權 人權教育 價值
中圖分類號:G4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1-304-02
人權是指人之為人而享有的基本權利。換言之,人權是人作為人,依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所應當享有的權利。人權是人的尊嚴和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人的需求和幸福的綜合反映,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程度的基本指標之一。
人權對社會如此重要,所以在我國進一步發(fā)展的過程中,提升人們的人權意識和維權能力是一個不容回避的重要課題。進行人權教育是發(fā)展人權事業(yè)的一條基本途徑。根據(jù)1994年第49屆聯(lián)合國大會頒布的《聯(lián)合國人權教育十年行動計劃:人權教育———終身學習》的解釋,人權教育是指“借助傳遞人權知識和技能以及形成人權態(tài)度以構筑人權這一普遍性文化為目的而開展的培訓、普及和宣傳活動”。人權教育的內(nèi)容包括:進一步強化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充分發(fā)展人格及人格尊嚴之觀念;促進各國人民、土著人以及不同人種、民族、種族、宗教、語言之間的相互理解、寬容、性別平等和友好關系;推進所有個體有效地參與自由社會;促進聯(lián)合國維護和平的活動。①
目前我國人權教育的現(xiàn)狀令人堪憂。與歐美國家相距相比,我國人權教育的水平還很落后,遠不能滿足現(xiàn)實的客觀需要,也不能適應國際人權教育迅速發(fā)展帶來的挑戰(zhàn)。具體表現(xiàn)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權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即使是大學生,在人權教育方面也是嚴重缺乏的, 其對人權的理解也非常籠統(tǒng)和模糊。通過對一所工科重點大學三年級學生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只有30%左右的大學生知道中國簽署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即使是法學專業(yè)的學生也只有一半人(52%)知道。最多只有2%的大學生能準確掌握人權知識。②另一方面是人權教育在社會教育中的缺乏。人權教育是終身教育,應當全民參與,每個人都應當從小知曉自己所享有的基本權利以及學會尊重他人的人權。因此,僅靠學校教育還是遠遠不夠的,社會教育對人權知識的普及、人權意識的確立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我國近年來出版的有關人權教育的資料很少,人權研究成果不夠普及,理論和實踐沒有很好結合。人權教育也很少得到文化宣傳部門或大眾傳播媒體的支持。
如何促進目前人權建設和人權教育的水平?無疑首先應該意識到人權教育的重要性。鑒于此,本文擬就人權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展開討論。目前國內(nèi)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并且大多是配合2004年的“人權入憲”而進行的,而這是遠遠不夠的。這些研究有一定針對性,如專門研究對中小學生、大學生以及警察等特殊群體進行人權教育的價值,但沒有強調(diào)人權教育的普遍價值。而對全社會所有人進行人權教育,對于人權的實現(xiàn)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人權教育是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隨著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的推進,市場經(jīng)濟的逐步發(fā)展和完善,中國社會正在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加速轉(zhuǎn)型,這就需要造就大批能夠與民主政治和市場經(jīng)濟相適應的合格的現(xiàn)代公民。然而,中國所進行的教育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因此需要重視人權教育的價值,積極推行人權教育。在我國,進行廣泛而深入的人權教育有以下三方面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開展人權教育有利于人權的實現(xiàn)
雖然很多法律法規(guī)都作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保護人權,但實際上并不是每個人都同等的享有全部的人權。人權的實現(xiàn)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它的實現(xiàn)不僅僅依賴于權利主體的努力,還需要國家的積極作為。
對于人權主要的享有者個人來說,接受人權教育是實現(xiàn)人權的前提和基礎。那些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擁有的權利的人能夠更好的維護人權,而不接受相關的教育就不可能了解人權。人權教育是普及和實現(xiàn)人權的有效途徑,它可以推動“人人享有人權”目標的實現(xiàn)。很多事實告訴我們,宣傳普及人權知識的極端必要性和迫切性。只有提高人權意識,豐富人權知識,廣大公民才會形成維護自己權利和尊重別人權利的自覺性,有意識地避免侵犯人權的現(xiàn)象發(fā)生,并主動促進人權的實現(xiàn)。使人權保障變成一種制度。所以說,人權教育是提升公民的人權意識,實現(xiàn)人權保障的必要途徑。
另外,對于公權力而言,人權教育對保證人權的實現(xiàn)有著重要作用。人權是人關于公共權力評價的道德標準。公共權力如果為人權而設,為人權而運作,性質(zhì)受人權所判斷,便可以避免惡政。③權利的實現(xiàn)不僅依靠自己的爭取,還有賴于權利的保障:如實現(xiàn)權利的無阻礙性保障和實現(xiàn)權利過程中出現(xiàn)障礙時的救濟性保障。保障那些在法律具體規(guī)定之外的權利的實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這些權利的義務相對人,包括公權力執(zhí)行者和其他人基于權利意識對權利的尊重。如果權利的義務相對人沒有相應的尊重和保護人權的意識,就難以明確認識自己對權利人的責任和義務,就有可能發(fā)生權力濫用的行為,或者由于其不作為導致權利人權利得不到保護而受到侵害。每個人都負有尊重他人人權的義務,對于具體權利的義務相對人,特別是掌握公權力的人而言,只有提高他們的人權意識,才能提高他們依法履行職責并接受監(jiān)督、維護人權的自覺性。④人權事務委員會第十三屆會議通過的第3號一般性意見寫道:很重要的是,一切行政和司法當局應當知道締約國根據(jù)《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規(guī)定所承擔的義務。第八十八屆會議通過的第31號一般性意見寫道:締約國必須采取立法、司法、行政、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適當措施,以履行其法律義務。從這個方面講,實施人權教育,特別是對領導干部、司法和行政執(zhí)法人員進行人權教育就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二、 進行人權教育有利于依法治國和民主政治的發(fā)展
人權教育是實現(xiàn)依法治國和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徑。人權與法治密不可分,人權決定了法治的內(nèi)容和根本任務,法治又是人權最根本的保障。有效的人權教育可以使法治和民主具有廣泛而濃厚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還可以促使法治朝著健康、文明的方向繼續(xù)發(fā)展。
人民是社會的主體、國家的主人,享受權利并承擔義務。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人權教育與民主政治息息相關,一個沒有人權意識的國度是無法真正實現(xiàn)民主政治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其基礎和最終落實在于民主制度的建構,在于公民社會的建設,在于公民政治倫理素質(zhì)的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然要求公民的政治參與。而這一方面要求政府給以公民公平均等的政治參與機會,另一方面公民本身也要有充分運用各種政治機會的能力。人的發(fā)展是能力的發(fā)展,人的自由是運用發(fā)揮自身各種能力的自由。而要讓全體公民都有參與民主政治的政治能力,就需要首先提供充足的公民教育資源。
除此之外,通過人權教育,還能夠使大眾掌握一套基本的權利原則,并形成超乎于現(xiàn)實法律文本的一種所謂“惡法非法”的清醒批判意識。⑤人權教育為社會大眾提供了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憑此人們將更有效的參與到與他們私人和公共領域息息相關的決策制定之中。當我們討論有關我們的權益時,我們的聲音能夠被聽到,這樣才能對公司、媒體和政府實行民主控制。更為重要的是,人權教育幫助實現(xiàn)向民主的和平過渡。人權對于政治民主的意義不僅僅是在于為民主提供動力和基礎,還在于保證民主不出偏差,如演變?yōu)椤岸鄶?shù)人的暴政”或 “群眾專政”。⑥
總之,從長遠來看,面向大眾的人權教育是達到民主政治的有效的手段,它可以增進參與度和實現(xiàn)良善之治。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權教育有助于防止暴力沖突,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人們的民主參與程度。
三、進行人權教育有利于整個社會的進步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取決于經(jīng)濟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對人的重視和尊重的程度。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普遍的人權教育,人權知識是個人和群體能夠要求對其權利和自由予以尊重的前提。這樣,人們才會有意識的去要求他們自己應有的權利并且尊重他人的權利。并且,人權教育通過知識的傳播、技能的提高和觀念的培育,成為防止社會沖突的基礎。
國際社會越來越一致地的認識到,人權教育是實現(xiàn)人權的一個根本因素。人權教育能夠使每個人認識到他對整個社會實現(xiàn)人權負有共同的責任。人權教育的價值也在于保證人的尊嚴與完整性。一個良性的社會,重視所有人的尊嚴,也期望其成員都能彼此重視。人權教育包含了開發(fā)關懷他人的能力、批判不公正的意識、致力于人權爭取與維護的勇氣等內(nèi)容,以求創(chuàng)造人權與正義的社會。人權教育強調(diào)學習尊重他人,人權教育致力于呈現(xiàn)《世界人權宣言》及其它人權公約,提出尊重、保護與促進所有人的權利,人權教育強調(diào)尊重他人,并不論其種族、階級、性別、宗教、語言、年齡、性別取向而區(qū)別對待或歧視,最終達到社會團結。
無論是從個人角度,還是從社會角度,人權教育的逐步開展和深入,都會對個人生命的價值和整個社會帶來積極的變化。對個人來說,只有他們學會爭取自己的權利和自由并同時尊重他人的權利和自由,他們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獲得發(fā)展空間。對社會來說,發(fā)展人權教育,個人在爭取自身權利和尊重他人權利的同時,也會關心社會整體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這對于形成一個良性社會,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注釋:
①堀尾輝久等編.國際和平、人權、環(huán)境教育資料.東京: 青木書店.1998.454-472.
②李秋學.大學生人權教育狀況調(diào)查與分析.人權.2004(6).44-46.
③徐顯明.人權理論研究中的幾個普遍性問題.文史哲.1996(2).3-11.
④王孔祥.國際人權法視野下的人權教育.時事出版社.2008.94..
⑤丁林.非法之法不是法.讀書.2001(5).108-116.
⑥夏勇.人權概念起源——權利的歷史哲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