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輝 等
人與人之間,距離太大,就有隔膜、障礙;如果距離太小,又仿佛失去了神秘感和吸引力。車與車太近,準(zhǔn)出車禍;人與人太近,準(zhǔn)鬧矛盾??梢?,適當(dāng)?shù)木嚯x是十分必要的。
出門旅游在景點留影時,大多數(shù)人會以門匾作為背景,并千方百計地突出其特點,這是要把距離拉近,表明自己和那個景點間的關(guān)聯(lián)。假如這個景點就在自家門口,我們反而會忽略門匾,忽略特點突出的那一部分,這是要把距離推遠,太熟悉了,審美的角度就要變換一下。照相如此,人際交往也是如此。適當(dāng)?shù)木嚯x,可以給心靈的呼吸提供需要的氧氣。
人與人之間,如果還沒有達到親密無間的程度,便是一條射線,前面的路地久天長;一旦親密無間了,就成了一條線段,交情就要進入倒計時了。英國政治家、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有一句很著名的話:“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迸笥阎圆荒苡谰茫且驗槲覀冇袝r情不自禁地把好事做盡了,沒給友誼留下空間。
兩個人猶如兩條鐵軌,相互平行才能并肩走遠。心扉完全敞開,容易傷風(fēng)著涼。將內(nèi)心的隱秘昭示于惡人,會成為他手上的把柄:昭示于善人,會成為對方的負(fù)擔(dān),因為他需要為你恪盡守口如瓶的責(zé)任。
俗話說,人就像冬天的刺猬,太近了刺人,太遠了又覺得孤獨和寒冷。所謂“敬而遠之”,也就是說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朋友之間以誠相待沒錯,但這并不意味著朋友之間就應(yīng)該毫無保留,沒有一點隱私。換句話說,親密有間才能讓友情長久。
車到山前必有路茗清兒
古時候有個人想去天山采雪蓮,去之前有人警告他,說天山只有一條路能直通山頂,其他的看似是路其實都只到半路,走著走著就沒有路了。同時好心人還告訴他,如果真的要爬上去,一定要選擇好時機,這樣才不會遇到危險。
可這個人把別人的告誡當(dāng)作耳旁風(fēng),什么準(zhǔn)備都沒做就上路了。爬了一會兒,前面出現(xiàn)了兩條路,這個人想也沒想就隨便選了一條。他想,車到山前必有路,怕什么呢?就這樣走了一段時間,他突然發(fā)現(xiàn)前面果真沒路了。
這可如何是好呢?他一邊想著一邊往回走,走著走著,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回去的路也沒了。原來是發(fā)生了雪崩,來時的路被堵死了。
登山人嚇得魂飛魄散,真是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幾天后,他被凍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總以為車到山前必有路,這其實是我們?yōu)樽约旱膽卸枵业慕杩?。今天要辦的事我們推到明天,這是我們?yōu)樽约旱奈磥硖摂M的一個依靠,以致我們總沉溺于縹緲的幻想之中。我們習(xí)慣了等待。等待奇跡發(fā)生。等待別人為自己創(chuàng)造奇跡,我們的意志就在等待中消磨掉了。
可是有一天當(dāng)你一個人來到山前時,你會驚訝而沮喪地發(fā)現(xiàn),矗立在你面前的山巍峨無比,根本沒有你可以走的路。
(摘自西祠胡同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