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 邑
小時候最盼過年了。在那個物質(zhì)短缺的年代,一到年關(guān),便少年不識愁滋味地掰著手指盼過年,特別是到了臘月底,家家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歡樂的氣氛,我和妹妹的心就像貓爪子撓了一樣興奮著……
那年我12歲,“文革”正在向縱深發(fā)展。物資供應(yīng)一天天緊張,加上那一年天旱少雨糧食歉收,鄉(xiāng)下的生活極端困難,憑票也割不到肉,作為生產(chǎn)隊長的父親,心里很不是滋味。
父親少年時曾讀過幾年私熟,喜歡讀書也寫得一手好字,加之他生性幽默,性格耿直,這年春節(jié)未到,便提前擬寫了一副春聯(lián),以表對現(xiàn)實的不滿:
有票無肉,忍嘴過年;
缺衣少食,勒腰度歲。
此聯(lián)還沒貼出,不慎就被造反派發(fā)現(xiàn),告到公社。父親很快便被“革”了職,并被定為“大隊級的現(xiàn)行反革命”。新上任的生產(chǎn)隊長是個游手好閑、不務(wù)正業(yè)的家伙,曾經(jīng)被父親批評過,“文革”中靠批斗老干部、搞打砸搶起家,父親落到他手里,自然不會有好果子吃,他揚言“絕不能讓反革命分子過上安生年”。
年三十那天,我們一家提心吊膽地挨過中午。臨近傍晚了,整個村子都充滿了過年的氣氛。家家戶戶都在忙忙碌碌地準備年夜飯,孩子們穿著平時很少穿的當家衣,穿梭在左鄰右舍間,興奮地歡叫著……唯有我家的煙窗沒有冒煙,整個家冷冰冰的就像一個地窖,寂靜得令人窒息。平時忙里忙外的母親,眼圈一直紅著,手足無措地不知道干什么好;平時談笑風(fēng)生的父親,此時也悶著頭一鍋接一鍋地抽著旱煙,一副聽天由命的樣子。為了不使父母太過傷心,我領(lǐng)著妹妹一個勁兒地在一旁裝著很開心的樣子,打鬧嬉戲,心里卻充滿了畏懼和委屈……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度日如年”!
天擦黑時,五保戶劉奶奶忽然蹣跚著來到我家門前,大吵大嚷:“關(guān)老七(父親排行第七,長輩們都這樣叫他),上次趕場你借了我五毛錢,都年關(guān)了,難道還不想還嗎……”我們一家人都被劉奶奶弄得莫名其妙。
過了一會兒,見四顧無人,五保戶劉奶奶忽然撩起衣襟拿出一只花瓷碗,悄悄地說:“那小子中午被幾個老爺子醉翻了,放心過你們的年吧!”說完,又罵罵咧咧地蹣跚著走了。那只花瓷碗里有幾塊肉片、幾條咸魚干,還有幾塊肥腸,顯然是給我和妹妹的……
那是我有生以來過得最窩囊的一個年,而劉奶奶的出現(xiàn),卻是這個年節(jié)的一抹亮色。經(jīng)過了那個“年關(guān)”,我感到自己一下子長大了許多。
現(xiàn)在,國泰民安,人壽年豐,日子越過越好,年近九旬的父母仍然身強體健。每年春節(jié),我們?nèi)叶家乩霞遗愣线^年。春節(jié)前,是父親最忙的時候,全村80多戶人家的春聯(lián)都出自他老人家之手,一家一聯(lián),互不相同,各具特色,而且還要每年一換。因此他老人家必須提前一個月就要構(gòu)思動筆了。
每到鄉(xiāng)親們家拜年,他們都要談起當年那辛酸的一幕。可惜劉奶奶沒能熬過困難時期,我和妹妹一直深深懷念她。每年春節(jié),我們都要到她的墳上放一掛炮,擺上幾樣供品,進行一番心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