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薇
今年我省參加高考的是新課改實施以來的第一屆考生,因此今年的考試大綱要求體現(xiàn)新課改的新理念:嚴守大綱、立足基礎、適度創(chuàng)新、穩(wěn)中有變、符合省情。在此理念下,今年的作文命題正體現(xiàn)了這個宗旨?!斑@也是一種_____”,是我省高考自主命題以來,首次出現(xiàn)的半命題作文,全國高考近年也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的題型。拿到題目,乍看有些預料之外,但對照近年來的我省高考作文題不難看出,今年高考作文題體現(xiàn)了科學命題的一貫思想,秉承了“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不僅在命題方式上進一步創(chuàng)新,在命題思路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是繼往年高考作文命題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之后,又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走出了高考命題的一條新路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課改的方向,也暗合了科學發(fā)展觀的根本要求,可以說與湖北今年高考的半命題作文一道成為全國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大亮點。
我省高考這一作文命題剛一公布,立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知名專家、學者以及任課老師紛紛發(fā)表見解,積極評價了這次高考命題,圍繞落實高中語文新課改要求,寫好這次高考作文,從命題、審題、立意、文種、選材、切入及具體寫法等不同角度進行了認真、深入的分析探討和講評。本人深受啟發(fā),然筆者從教數(shù)年,深知考生寫好高考作文非一日之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一、穩(wěn)中有變,捕捉住一個“也”字
半命題作文是指命題人限定了作文題目的一部分內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內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填寫完整,再進行寫作的作文命題形式。這種作文形式的主要標志是作文題目中留有空缺。其特點是有較大的開放度、靈活性,給人留下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又有一定的限制性。半命題作文根據(jù)有無提示語可分為有提示語和沒有提示語兩種形式;根據(jù)題目空缺的位置可分為前空式、中空式、后空式和復合式。近幾年中考全國有不少的省市采用了這種半命題作文的形式,可以說半命題作文并不陌生。我省今年的作文題表面看上去仍是上述一般的半命題作文,但用心觀察一下,卻有很大不同,穩(wěn)定中存在變化,平實中藏有玄機,突出表現(xiàn)在一個“也”字上,這是寫好這篇作文的重點和難點所在,也是命題者在命題思路上的一大突破??梢哉f能否捕捉到這個“也”字,關系到這篇作文的成敗?!耙病弊直砻饕彩?有對前者認可、應合、肯定的意思,但“也”字更意味著轉折與對比,并且有著輕重和主次之分,前者對后者是鋪墊、烘托,后者是升華、結果,前者是為了說明、印證后者,文章的重心要著眼于后者,重在寫出區(qū)別與不同。比如,考生如果寫“生活”,就要寫出于普通人所理解的不一樣的生活“內涵”。如果寫“美麗”,就要寫不一樣的美麗,或者“丑”中見“美”,或者從別人看不到“美”的地方看出“美”。如果寫“風景”,當然也要寫出與眾不同的或者具有鮮明特色的風景等等。從這個方面講,考生審題時對“也”字要敏感,要細致,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捕捉,如果審題不慎,只注意到“是”而忽略了“也”字,那就誤入了陷阱,這個題目就大打折扣了,文章的檔次自然也是一落千丈。因此,這一命題既符合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又有區(qū)分作文水平高下的功效,可以說為廣大考生提供了一個盡情發(fā)揮寫作水平,展示自己素質和能力的一個良好平臺。
二、破中有立,把握好一個“這”字
“這也是一種_____”是一個判斷句,“這”也是一種什么。分析題義,不難看出,這實際是一個破中有立的過程,對前“這”的破,對后“這”的立,兩個“這”之間是對立的有機統(tǒng)一,有著內在的必然聯(lián)系。破中有立,先立后破,同中有異,重在求異,重在“立”上下功夫,做文章。為此應遵循兩點:一是“破中有立,以立為主”。前“這”是烘托、鋪墊,后“這”是在前“這”意義上的升華與補充,是從普遍中捕捉到特殊,是現(xiàn)象與本質的統(tǒng)一,是從除此以外還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感悟、新的認知。前后是從屬與互補關系。如“這也是一種享受”,新的享受與原享受不同,原享受更多是一般大眾化的感受,自己能體驗到,其他人也會體驗到,而新的享受給自己的感受是獨特的、全新的。寫好這類題目,平時需要有敏銳的發(fā)現(xiàn)、深厚的積累和獨特的思考。二是“破中有立,以破為主”。對立轉化,正題反說。例如“這也是一種幸福”,說一個人覺得自己非常不幸,因為他升遷未能如愿,當他意外看到因病失去身體自由的同事時,他覺得自己其實是很幸福的,因為健康也是一種幸福。這類命題還有許多,如“文明也是一種退步”、“付出也是一種收獲”、“失敗也是一種成功”等等。以這種方式構思,敘事要得體,說理要有分寸。不要說得過于直白,講得太絕。要給對立面尋找一個合適的臺階,讓它們能順理成章地走到一起。
三、平中見奇,填寫好一個“_____”
今年我省高考題審題不難,沒有什么障礙,理解難度小,普遍覺得比較簡單,一般不會跑題,也比較容易操作,在平常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們也(下轉第63頁)(上接第47頁)都訓練學生寫了各種形式的作文題,半命題作文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不會感到陌生。所感到意外的是題中的“也”字與“這”字。如何應對這一變化,能夠讓這一命題立意不凡,平中見奇,填題就成了關鍵。俗話說“題好文一半”就是這樣一個道理。特別是在破題容易的情況下,立意如何就更是考生一較高下的所在了。一是立意要新。在立意、結構上要有新意,比如寫“這也是一種淡泊”,可能就比“這也是一種愛”要好些。二是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和知識儲備,盡量填補對自己來說“熟悉的,可寫性強,難易適中,有感點,有悟點”的詞語。如“這也是一種財富”,可以從“挫折也是一種財富“這樣一個角度來寫,之所以說挫折也是一種財富,在于人生沒有一帆風順,俗話講”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是這個道理。人只有在挫折面前不動搖,不氣餒,堅持不懈,努力進取,才能最終走向成功。從這一角度進行議論,就容易寫,而且能寫出深度。再如,“這也是一種罪過”,寫父母對兒女的溺愛,也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題材。三是選擇文體。在文體選擇上,雖然 “這也是一種 ”的命題要求是文體自選(除詩歌外),但看這個半限制的命題,其實文體偏向于議論文或議論性散文,文體選擇面就比較窄了。但是,只要有自己的內心體驗和真實感受,只要能根據(jù)自己的特長,抓住一種文體,無論是寫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都能寫出很好的文章。四是要避免雷同。如“這也是一種美”、“這也是一種快樂”、“這也是一種生活”等等,這些雖然比較好寫,但容易雷同,寫不出新來。另外,還要防止擬題過大,難以下筆。比如,“這也是一種人生”、“這也是一種文化”這類范圍就過大了,擬出這樣的題目,寫起來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談,要寫深寫透很難,更不易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題目確立后,只要善于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最生動、最閃光的材料,運用精彩的語言,就能寫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細節(jié),精彩的心靈感悟來。其次,要注意表達的角度。有選擇地使用懸念、插敘、呼應、對比等技巧,要精心設計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適當穿插議論和抒情,行文中要注意反復點題。此外,還要善于調動多種描寫手段感染人,以此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這樣就可以寫出非常深刻、非常有生活氣息、能打動人心的好文章。
(責任編輯: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