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期注射疫苗,保證蛋鴨不發(fā)病。雛鴨1~3日齡,肌注鴨病毒性肝炎疫苗,蛋鴨產(chǎn)前一個月加強2次;30日齡肌注鴨瘟疫苗,可保一年;35日齡肌注禽流感疫苗(每隔6個月肌注一次);60日齡肌注禽霍亂蜂膠疫苗(每隔6個月肌注一次)。同時定期驅蟲,在蛋鴨進入產(chǎn)蛋高峰期前和進入換羽期前,對蛋鴨各驅一次蛔蟲,按每只鴨用半片驅蛔靈的劑量,拌在飼料中喂服;換羽時用0.2%的敵百蟲溶液給鴨群洗浴,驅除羽虱。這樣,鴨的成活率可在96%以上,基本上可保證蛋鴨不生病,達到正常產(chǎn)蛋的目的。
2.入夜鴨舍開燈,提高蛋鴨產(chǎn)蛋量。每10平方米棚舍安裝一盞40~60瓦的電燈,電燈距離地面1.2~1.5米,晚上鴨進棚后,打開電燈,給鴨充足的光照,能提高蛋鴨產(chǎn)蛋量。
3.公母合理搭配,刺激蛋鴨性欲,提高產(chǎn)蛋量。實踐證明,鴨的性欲越強,產(chǎn)蛋愈多。因此,在鴨群中要配備足夠的公鴨。大群飼養(yǎng),每200只母鴨配養(yǎng)3只公鴨,可提高產(chǎn)量率5%~8%,蛋用鴨,每20~30只母鴨配1只公鴨。商品鴨,在產(chǎn)蛋期、休產(chǎn)期、換羽期將公鴨隔離,以免騷擾。
4.強制換羽。夏末秋初。蛋鴨相繼進入停產(chǎn)換羽期,為了讓鴨群盡快恢復產(chǎn)蛋,提高鴨群的產(chǎn)蛋量,應對蛋鴨進行拔毛換羽。其方法是:將蛋鴨集中關養(yǎng),第1天停食停水,第2天停食供水,且用手拔掉鴨子雙翅及尾部粗管毛,第5天開始逐步恢復正常飼養(yǎng)。一般拔毛換羽毛兩周左右,鴨子即可進入新的產(chǎn)蛋周期。
5.增喂夜食。一般夜間補料比不補料的蛋鴨可提高產(chǎn)蛋量20%~50%。因此,在秋冬季要給蛋鴨增喂夜食。夜間補料時應注意兩點:一是要供足飲水,二是夜間所補料的蛋白質不可過多。
6.搞好衛(wèi)生,定期消毒。鴨舍的室內外、運動場要經(jīng)常打掃干凈,食槽、水槽每3天用2%氫氧化鈉或百毒殺等藥物消毒處理,對飼喂的青飼料和飲水可用0.02%高錳酸鉀溶液進行處理。飼料一定要新鮮,切忌飼喂霉變飼料;飲水要清潔;鴨舍要加強通風通氣,保持空氣清新,防止氨氣對鴨的刺激;墊草要勤換,確保干燥、干凈。(廣西 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