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灣
說起中國民間刺繡,人所共知,蘇、蜀、粵、湘四種地方繡,素有“四大名繡”之稱,其中尤以蘇繡最負盛名。我出生在江南,自小就見蘇繡運用普及于日常生活,對繡品上種種喜慶、吉祥的圖案至今記憶猶新。至于馬尾繡,我則聞所未聞。2009年9月下旬,我隨中國作家采風團來到像鳳凰羽毛一樣美麗的黔南三都水族自治縣,才得知這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族縣,有3項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書、水族端節(jié)、馬尾繡。熱情好客的主人,在采風活動的開幕式上,就將一幅精美的馬尾繡作品作為禮物贈送給了組織這次活動的中國散文學會。采風團團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原黨組副書記王巨才在開幕式講話中特意提到,他來三都的頭天晚上,到北京展覽館參觀為慶祝新中國60華誕而舉辦的《輝煌六十年》大展,第一次看到了馬尾繡,沒想到第二天就來到了馬尾繡藝術的發(fā)祥地,真令他感到喜出望外!與他一樣,我也是首次踏上這片神秘的土地,對水族這特有的民間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盡管我們在三洞鄉(xiāng)板告村的一座家庭博物館里看到了數百件馬尾繡藏品,但終因時間倉促,未能見到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而感到些許遺憾。因此,在兩天的采風活動臨近尾聲時,都想抽時間到土特產商店看看,買一兩件馬尾繡工藝品留作紀念。主人領我們去的第一家土特產品公司,竟未能如愿以償,只得轉尋第二家一一“桃花馬尾繡”。
一進店門,我就被正墻上一幅招貼畫所吸引,只見在“桃花馬尾繡”5個紅色大字下的大幅彩照上,是一位右手托著獎杯、左手舉著獲獎證書的繡花女一一“貴州名匠第—人韋桃花”。轉身一看,柜臺里的店主,正是彩照上的韋桃花!我立即明白,這里銷售的馬尾繡工藝品,均出自店主韋桃花之手,“桃花馬尾繡”在當地己打造成一個知名品牌。據陪同我們采風的主人介紹,以個人命名的馬尾繡專賣店,在三都以至貴州僅此一家。這是因為,2006年9月在“開磷杯”多彩貴州旅游商品設計大賽、能工巧匠選拔大賽總決賽上,韋桃花憑借精湛的馬尾繡工藝奪得“貴州名匠”特等獎,位列100名“貴州名匠”之首。“桃花馬尾繡”果然名不虛傳,一幅幅古樸典雅、華美精致的繡品吸引了我們的眼球。團長滿心歡喜地指著一幅他相中的繡品詢問售價,韋桃花回答:“70元?!迸d許是這幅馬尾繡的藝術價值在團長心中相當高吧,他竟然問:“150元買兩幅行嗎?”逗得大伙兒都開心地笑了起來,忙提醒他說:哪有你這么討價還價的呢?他隨即掏出140元買下了兩幅桃花馬尾繡,說:“真值啊!”是啊,這位水族同胞太淳樸善良了,像這樣令人賞心悅目的“桃花馬尾繡”是完全可以開出更高售價的呀!
因光顧“桃花馬尾繡”專賣店是行車途中的臨時動議,所以我們只在她店里逗留了十來分鐘。離店之時,我不免有些后悔:假如是早一天得知三都有這樣一位“貴州名匠第一人”,我就會事先請主人安排專程采訪她了。令我感動的是,沒想到當為我們采風團一路打前站的縣民族研究所的潘興文先生得知我這一心愿時,在我們返京的前晚,就把韋桃花請來,并陪她在都柳江賓館接受了我的專訪。
韋桃花一見面就很歉意地向我解釋,她去貴陽的省博物館現(xiàn)場表演馬尾繡3天,上午剛回到三都,我們下午去她店里時,她根本不知我們是從北京來的作家采風團,一點準備也沒有。店的門面很小,好多獨具特色的馬尾繡工藝品沒能展示給我們看。吃過晚飯,她一接到通知就隨潘興文先生趕到都柳江賓館來了,只帶來了一件深藍色的水族女上裝給我看,說:“這是我親手繡的?!?/p>
我接過一看,繡在領邊、袖口和衣角的圖案生動活潑,漂亮極了。我問她這由魚、鳳凰、蝴蝶、蝙蝠、花草、閃電等串聯(lián)成的復雜圖案是誰設計的,是否有底樣?在我的記憶里,江南姑娘做女紅,都是要先拓樣。每到農閑時節(jié),總有流動小販穿村走巷,把用白紙剪成的花鳥魚蟲各式底樣(俗稱“花樣”)送來給繡花女挑選。我見我小姑每買到好看的“花樣”之后,總是用印藍紙把“花樣”拓到繃起的絲綢面料上,然后才一針一線地精心繡將起來……沒想到韋桃花回答說:“圖案都在我心里,我都是直接繡上去的?!笔孪炔煌貥?,連中線都不畫,要做到兩邊圖案完全對稱,如天衣無縫,該要多高超的藝術天賦啊!我暗暗驚嘆之余,就圍繞著馬尾繡的沿革和傳承給她提了一連串的問題。她講普通話很吃力,較簡單的問題尚能直接回答,而稍復雜的問題,她則說:“我心里明白,但表達不出來?!庇谑撬拖扔盟Z講給潘興文先生聽,然后由潘先生逐一向我轉述,通過近兩個小時的訪談,不僅使我了解到水族馬尾繡工藝如何獨樹一幟,而且也為韋桃花艱苦攀登藝術高峰的精神而深深感動。
馬尾繡是水家婦女世代傳承的在刺繡藝術方面的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造,是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一種現(xiàn)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藝術,已有數千年歷史。但由于社會變革、環(huán)境變遷等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到了所謂“破四舊”的“文革”年代,馬尾繡工藝傳承出現(xiàn)嚴重斷層,繡品質量下降,已很少有人愿意使用。這種水族獨有的民間傳統(tǒng)工藝,分布在三都境內的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龍等鄉(xiāng)鎮(zhèn)的水族村寨。1968年出生在三洞鄉(xiāng)板告村的韋桃花心靈手巧,從小就酷愛馬尾繡,13歲開始向奶奶學習繡花技藝。奶奶是水鄉(xiāng)遠近聞名的馬尾繡高手。桃花每天放學回家或下地歸來,就癡迷地坐在奶奶身邊,聚精會神地觀察、琢磨,一絲不茍地模仿、練習,往往繡得連飯都忘了吃。據她介紹,馬尾繡制作工藝十分繁雜,首先要對刺繡用的白色絲線進行處理,一根潔白如雪的絲線要用紡車紡細,分成3股,再取馬尾2~4根做芯,繞裹起來,做成狀似一根根精細勻密的小提琴琴弦的預制繡花線。第二步再將這種白絲馬尾芯的繡線盤繡于傳統(tǒng)刺繡或剪紙紋樣的輪廓上。第三步用7根彩色絲線編制成扁形彩線,填繡在盤繡花紋的輪廓中間部位。第四步再按照通常的平繡、挑花、亂針、跳針等刺繡工藝繡出其余部分。第五步是在繡品上訂上閃亮的小銅片以增加繡品亮度,稱之為訂“金錢”。由于這一道道制作工序很瑣細,每一道又都是純手工制作,為便于操作,水家繡花女往往將繡品分解成若干小片,待每一片都完工后,再用針線將它們按次序訂在一起。這樣,一件完整的馬尾繡工藝品猶如一幅美輪美奐的彩色浮雕,才算大功告成。
韋桃花告訴我,采用這種工藝制作的繡品具有淺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張。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帶(水語稱為“歹結”)及翹尖繡花鞋(水語稱為“者結”)、女性的圍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護套等。雖歷經時代和環(huán)境的變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號基本不變。其中,以民間傳統(tǒng)的馬尾繡背帶最能集中體現(xiàn)這一古老工藝的精湛水平。由于其手工精細復雜,要經過52道工序,往往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繡成。因此,水族人常把擁有馬尾繡背帶看作是體面和富有的標志。馬尾繡背帶主體部位由20多塊大小不同的馬尾繡片組成,周圍邊框在彩色緞料底子上用大紅或墨綠色絲線平繡出有嚴格數序規(guī)律的幾何圖案。上部兩側為馬尾
繡背帶手,下半部為背帶尾,有精美的馬尾繡圖案與主體部位相呼應,“歹結”成為通體繡花的完整藝術品。水族女子出嫁后,生育第一個孩子,馬尾繡背帶是娘家探視新生孩兒的必備禮物。每個水族女子的一生中都只能得到娘家送的一副馬尾繡背帶,就算婚姻變故另嫁再生,娘家也不會再送。個中緣由,一是因為馬尾繡背帶制作工序繁雜、價格昂貴、經久耐用。二是娘家人希望自家女兒從一而終,婚姻穩(wěn)固,幸福美滿。三是母親對自己女兒及她的孩子們的良好愿望。在無數個水族家庭里,兄弟姐妹都是由一副馬尾繡背帶背大的。孩子們長大后,馬尾繡背帶的色彩依舊嬌艷如故,只是更加柔軟了。這時背帶就會藏入箱底,作為祖?zhèn)鞯摹白訉O背帶”了。這些“子孫背帶”浸潤著母親辛勤的汗水,也記載著兄弟姐妹的歡歌笑語,是水家人幸福生活的象征。
對技藝嫻熟美妙的韋桃花來說,繡制馬尾繡背帶絕對是拿手好戲,出自她的馬尾繡背帶也深受水家鄉(xiāng)親的喜愛。她說,在她創(chuàng)作的馬尾繡背帶上,蝴蝶圖案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因為,在古老的傳說中,一位勤勞的水族婦女背著自己的孩子去找水,太陽曬得母子倆幾乎昏死過去,就在這時飛來一只大蝴蝶,遮住了陽光,使母子倆得救了。所以,世世代代的水家人都把蝴蝶當代本民族的遠古圖騰和祖先的化身。出于對祖先的氏族崇拜,她總是把被視為祖先化身的蝴蝶作為的主題紋樣,繡在背帶最突出的部位上,以示祖先對下一代的賜福與庇護;帶有吉祥寓意的龍和蝙蝠,則繡在背帶的下方,以示多福和望子成龍。在她18歲時,農閑時繡的一床背帶拿到三洞場壩就賣了300元。那床背帶,她在煤油燈下繡了4個月。當時她父親在縣水電局工作,一月工資也只有30多元。到她21歲的時候,她繡的背帶就賣到了500多元。如今,一床馬尾繡背帶的售價比20年前翻了幾番尚供不應求,可惜她沒有充裕的時間來精心繡制了。
命運對韋桃花很是不公。11年前,她丈夫農閑時做木材生意,她幫著記賬。閑時,她也琢磨怎樣把花繡好,賣個好價錢以補貼家用。那時她繡的花十里聞名,許多人慕名前來訂貨,常常是在取貨人的等待中繡完最后幾針。婆婆對她疼愛有加,包攬喂豬做飯等家務活,還幫她帶孩子,好讓她一心一意繡花。未料,好景不長,婆婆去世后,1999年丈夫也因腦溢血突發(fā)撒手人寰,全家的生活重擔一下落到了她一人身上。一個30剛出頭的農家婦女,拖著5個孩子(最大的14歲,最小的僅4歲),日子過得如何艱難可想而知。丈夫去世后,孩子們要念書,承包的地單靠她—人種,繡背帶耗時長,哪還顧得上?為了供孩子念書,她只得添置了一臺縫紉機,開始做衣裳、包包賣,起早貪黑,含辛茹苦,一連做了七八年,還幾乎年年都落下了虧空。就在她的命運跌入最低谷時,忽然有了重大轉機,那就是2006年6月,瀕臨失傳的水族馬尾繡列入了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品錄。僅過了兩個多月,她就在2006年“開磷杯”多彩貴州旅游商品設計大賽、能工巧匠選拔大賽總決賽上,以一幅吉祥的馬尾繡帶來好運,中了頭名“狀元”!
談起她那次參加“兩賽一會”,韋桃花奪冠的路并不平坦。丈夫突然去世后,她成年累月為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奔波勞累,繡得少了,難免手生,2006年“開磷杯”三都分賽區(qū)選拔大賽,只拿了個優(yōu)秀獎,獎金僅100元。賽前,水族鄉(xiāng)親都說她的花繡得好,去參賽肯定拿第一。可怎么會只拿了個優(yōu)秀獎呢?她很有些想不通。但她并沒有就此而氣餒。隨后參加的黔南賽區(qū)選拔賽中,不服氣的韋桃花,又是只拿了個優(yōu)秀獎。幸運的是,她被州組委會選人黔南賽區(qū)向省組委會推薦參加復賽的名單。在能工巧匠分現(xiàn)場比賽和作品評選中,經由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復賽作品進行獨立打分,她得以人選總決賽。參加總決賽,要求每個選手遞交兩幅成品,兩幅半成品,在3個小時內,現(xiàn)場將兩幅半成品繡完??倹Q賽前,韋桃花不僅認真挑選了兩幅最能體現(xiàn)她風格和水平的繡品,而且一連好幾宿睡不著覺,琢磨在決賽現(xiàn)場如何把花繡得更好看、更能打動評委…有志者事竟成,這一次,她終于眾望所歸地捧回了特等獎獎杯!
通過“兩賽一會”,韋桃花和水族馬尾繡的名氣一下子沖出了三都和貴州!獲獎歸來,她在當地政府的幫助和鼓勵下,將家從邊遠的山寨搬到了三都縣城,用參賽所獲的5萬元獎金作本錢,開了一家民族工藝品經營部,正式打出了“桃花馬尾繡”的品牌。最令韋桃花難忘的是,2008年她3次進京:第一次是奧運會開幕的第二天,她應邀進駐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公共區(qū)的貴州祥云小屋,參與《中國故事》大型文化展示活動,現(xiàn)場表演馬尾繡絕活。這也是她的馬尾繡第一次在來自五大洲游客面前公開亮相。一位老外一進祥云小屋就看中了一幅她的馬尾繡工藝品,問她要賣多少錢?她回答:“5000元?!蓖赓e驚訝地反問:“怎么這樣貴?”她解釋說:“這不是一般的刺繡,而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族馬尾繡,可以說是刺誘藝術的活化石。”她邊說邊當眾演示了做馬尾芯的高超技法……當那位老外看明白奧妙所在之后,連聲說5000元不貴,毫不猶豫地付款買走了那件馬尾繡工藝品。
韋桃花頗有些懊悔地對我說:“進京通知上說,表演者要多帶幾套民族服飾,我就一只行李箱,只帶去十幾件馬尾繡,沒想到在現(xiàn)場全賣光了?!蔽覇査u得最貴的一件是什么,她捧起帶來給我看的水族女上裝說:“和這件一模一樣,7000元。那次一共賣了兩萬多元?!彼€告訴我,她的馬尾繡工藝品,底布用的都是水家婦女自紡自織的深藍色土布。她出嫁的時候,嫁妝里有40匹土布,20多年下來,全都繡完了。而如今水家織土布的人已越來越少,土布的價格也漲上去了,質地好的水家土布比高檔絲綢還貴。因此,在祥云小屋,老外都夸她的馬尾誘工藝品貨真價實,沒一個討價還價的。展賣所得,全歸了她自己。活動舉辦方奧組委和國家文化部,不僅沒讓她上交分文,而且還給了她2000元生活補貼。最令他感到振奮的是,奧組委和國家文化部還在8月24日給她頒發(fā)了大紅的《榮譽證書》。證書上寫著:“作為北京2008奧運會參與者,您的出眾才華和完美工作使得‘中國故事文化展示活動圓滿成功,為中國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交流弘揚做出了積極貢獻。鑒于此,特授此榮譽證書予以表彰?!?/p>
繼奧運會之后,殘奧會和“十一”黃金周期間,她又應邀進京在貴州祥云小屋作了馬尾繡現(xiàn)場表演。這不僅使她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而且也使她增添了傳承水族馬尾繡的責任心。她的5個小孩全都是兒子,沒一個女兒接班。我說:“你繡花不就是跟你奶奶學的嗎?那就等你也當了奶奶再傳授給孫女吧!”她回答:“還有4個兒子在上學呢,要把他們養(yǎng)活大,我在經濟上困難可多啦!現(xiàn)在我開的那個店,地點有些偏僻,生意火不起來,收入只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我急于想把店搬到熱鬧的街面上去,可是缺資金啊!”
談到此,潘興文先生插話說:“要想把生意做大,她確實應該盡快把店開到縣城的黃金地段去?,F(xiàn)在,‘桃花馬尾繡已經是一個叫得響的品牌了。文化部2006年授予的國家級非
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水族馬尾繡代表性傳承人,是她娘家村上的一個90歲的老太太,現(xiàn)已去世。她和她的堂嫂宋水仙,是貴州省文化廳在2007年10月命名的兩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水族馬尾繡代表性傳承人。她又獲得過‘貴州名匠第一人的榮譽,最近她攜3件馬尾繡作品到杭州參加‘錦繡中華·中國織繡精品大展,又分別榮獲銀獎、銅獎和優(yōu)秀獎,名氣更大了。前些時我到貴陽去,就見一家工藝品公司在銷售‘桃花馬尾繡?;厝己螅覇査鞘遣皇撬峁┑呢浽?她回答說不是。她從來沒有委托和授權他人經營‘桃花馬尾繡……”
聽了“桃花馬尾繡”品牌遭盜用和假冒的情況,我也很為韋桃花著急,對她說:“我們這次來三都采風,聽縣委書記、縣長介紹,縣上正抓住歷史機遇,大力實施‘城建旅游活縣、民族文化塑縣的戰(zhàn)略,隨著途經三都的貴陽至廣州的高鐵、高速公路在不久的將來開通,三都的旅游業(yè)必將有一個飛躍式的發(fā)展。到那時,“桃花馬尾繡”將真正迎來一個盛開的旺季??磥硪饶愕膶O女來接班,那就晚了。你應該盡可能尋求政府的扶植,把你的經營部開設到縣城的黃金地段去,并招募一批水家繡花女,辦馬尾繡培訓班,把你的技藝傳授給她們,搞規(guī)?;a,把‘桃花馬尾繡品牌打出貴州、打出國門去!”
她笑著連連點頭:“你說得對,我心里也是這樣想的?!?/p>
潘興文先生也表示贊同,說:“前些日子,縣委辦公室召開座談會,縣委書記、縣長出席,特邀她參加座談,討論如何做大做強文化產業(yè)、開發(fā)旅游產業(yè)產品??h經貿委已經拿出《三萬件馬尾繡民族工藝品開發(fā)項目報告》并申請中小企業(yè)發(fā)展資金,打算組織民間能工巧匠協(xié)會,采取農戶加公司的模式,通過市場運作方式,把馬尾繡產業(yè)做大做強。也許等到高鐵和高速公路通車了,你們再來三都,她把‘桃花馬尾繡做大做強的愿望就真的實現(xiàn)了!”
臨近晚11點,采訪才匆匆結束。韋桃花說,抱歉的是她只帶來了一件繡品,要不明天一早她再送一批繡品來給我看看。我說,下午到她店里去時,因事先不知今晚能采訪到她,所以也沒在店里拍幾張照片。干脆,還是明早我到她店里去看吧!就這樣,26日一早,趕在早步前,由熱心的潘興文先生來為我引路,去她的店里作了補充采訪……臨別時,她執(zhí)意要我選一件“桃花馬尾繡”作為紀念,我不得不遵命選了一只繡有“吉祥”(水書)二字的民族特色鮮明的小背包?;氐奖本┖?,恰好有位闊別20年的好友從美國回來探親,我就把這只“桃花馬尾繡”小背包作為禮物,轉贈給了這位好友。好友一看,愛不釋手,高興地說:“我女兒看到了肯定比我還喜歡,非搶占不可!”我知道好友女兒正在美國的一所名牌大學讀書,就說:“那就轉告你女兒,若來自世界各國的莘莘學子見了,問她這是什么工藝品,那就請她回答:這是傳統(tǒng)刺繡的活化石——水族馬尾繡,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堪稱世界一絕!”我堅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疤一R尾繡”一定能贏得越來越多的異國朋友的喜愛和贊賞!
(圖\石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