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國
前些年,我學會了一首歌,那就是“我想去桂林”,隨著年齡的增長,經(jīng)歷了人世間的風風雨雨,這首歌在我的記憶里逐漸淡忘模糊,就在我和同事們登上前往桂林的火車時,記憶的碎片中整理出了這首歌,桂林,是我年輕的夢想,我想去桂林。
走進十一月的桂林,早已不是桂花盛開的時節(jié),然而濃郁的桂花香氣沁人心肺,象鼻山、伏波山、彩疊山,讓人領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言,但是真正領略桂林美麗的山水,應該是從漓江開始……。
如果說桂林是一個生命體,那么漓江絕對是桂林的靈魂。漓江的美,不僅充分展現(xiàn)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特點,而且還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佳景。漓江是世界上最美的畫廊,是中國風景線上的一顆明珠。
如詩如畫的漓江發(fā)源于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jīng)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由桂林至陽朔的83公里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千峰巒之間。奇峰夾岸,碧水縈回,景色十分秀美。沿江田園錯落分布,也是觀賞人文民風的佳處。人說“煙雨漓江”最漂亮,印象最深的是岸上茂密裊娜的鳳尾竹,山水間只有個把人作為點綴,好一派南國風光。石峰上多長有茸茸的灌木和小花,遠遠看去,若美女身上的衣衫。江岸的堤壩上,終年碧綠的鳳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隨風搖曳,婀娜多姿。最可愛是山峰的幾多倒影,似有幾分清晰,更兼幾分朦朧。江面漁舟紅帆幾點,對面的游船側身而過,游客的笑容蕩漾在鏡頭上,從山峰倒影的畫面上淌過,江、畫、船、人融為一體。
雨后仍陰,我們站在游船上,但見江上煙波浩渺,群山若隱若現(xiàn),浮云穿行于奇峰之間,青裊的霧似輕紗籠罩江山之上,活脫脫一幅幅千姿百態(tài)的潑墨水彩畫?!肮鹆稚剿滋煜?,絕妙漓江泛秋圖”大概說得就是這樣的景致了吧。
夾岸石山連綿不斷,奇峰圍巒映帶是漓江風光的精華所在。楊堤兩岸翠竹成林,連成十里的綠色翠屏,搖曳在青山、秀水、飛瀑、淺灘之間,望夫石、鯉魚掛壁、童子拜觀音,給人以清幽、寧靜之感。浪石風光在漓江左岸林茵翠海中,這就進入漓江景區(qū)的山水精華所在,兩岸奇峰羅列,水曲天窄,右岸有大黃山、文筆峰、筆架山、獅子山等,高低錯落;左岸有觀音山、白兔山、金雞嶺等,千姿百態(tài)。前望水穿江峽,煙波渺渺,山川隱約,幻景天成。
九馬畫山在漓江東岸畫山村附近,它五峰連屬,臨江石壁上,青綠黃白,眾彩紛呈,濃淡相間,班駁有致,宛如一幅神駿圖,因有九馬畫山之名,簡稱畫山。清代詩人徐沄曾賦詩贊嘆:“自古山如畫,而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 ” 旅行家徐霞客這樣描述:“其山橫列江南岸,江自北來,至是西折,山受嚙,半剖歸削崖,有紋層絡。綠樹沿映,石俱黃、紅、青、白,雜彩交錯成章,上有遠望如畫屏,故名畫山?!奔毧瓷奖谑y可依稀辯出這九匹駿馬或立或臥,或奔或躍,或飲或嘶,形神畢肖。相傳它們本是天宮神馬,趁齊天大圣孫悟空任“弼馬溫”時看管不嚴,便偷下凡間,在漓江邊飲水時,被一畫工看見,畫工想描繪下來,結果馬群受驚,慌亂中誤入石壁而永留人間。歷代流傳這樣的歌謠:“看馬郎,看馬郎,問你神馬幾多雙?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狀元郎?!蔽覀儙讉€人觀察了一整,認出了大白馬、領頭馬、跳躍馬、奮蹄馬、回頭馬、吃草馬、飲水馬、瘦馬駒和臥馬,正是“馬圖呈九道,奇物在人間”。
突然一只竹筏向游艇沖來,眼看著就要艇筏相撞,游客們一片驚呼,只見筏上的人猛然間調起筏頭,使之與游船并行,兩人伸手敏捷的抓住船幫,驚濤駭浪中的竹筏很快的、馴服的依偎在船旁,與游艇并行。這才知道是漁民們給遠方來的客人送來他們新打的漓江清水魚。
一幅烏龜爬山圖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在大家目前,接著有人拿出20元人民幣對照著看,1999年版人民幣20元券背面的風光即取材于興坪段漓江風光。黃布灘因灘底有一塊米黃色的大石板,似一匹“黃布”而得名。漓江山色美,美在倒影中。漓江倒影要數(shù)黃布灘最美麗、最醉人了。這里水平如鏡,清澈澄碧,綠竹護堤,倩影婆娑,山巒、翠竹、藍天、白云倒影在碧水之中,山水一體,水天一色。最能概括此景的是清朝詩人袁枚的名句:“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p>
興坪古鎮(zhèn)依山傍水,為漓江風景薈萃之地。四周山巒奇秀;東有僧尼相會、獅子望天、羅漢曬肚諸景;北有壽星騎驢、駱駝過江等山;西有筆架山和美女峰;南面地勢開闊,螺螄山、鯉魚山和遠出群峰相襯,高低錯落,疏密相間。漓江在這里回旋曲流,幽深澄碧,把江兩岸的景色,皆潑墨于水面,疏林、紅帆、農舍則好似鑲嵌在山水畫中。
過黃牛峽后,在漓江西岸即見望夫山。山巔上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裝的人正向北而望;山腰處一石如背著嬰兒凝望遠方的婦女。江左岸有一駝形石山。這里石壁險峻,峰巒如朵朵出水芙蓉,倒映于綠波碧水之中,正是“此地江山成一絕,削壁成河渡半邊。”
在不遠處就是以“山水甲桂林”聞名的陽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