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蔡 菲
國際金融危機引發(fā)的經濟衰退正大肆席卷臺灣,在經濟成長停滯、失業(yè)率飆升的困境中,臺“考試院”9日宣稱將打破公務人員的“鐵飯碗”,落實公務員獎優(yōu)汰劣制度,特別是準備加大淘汰不合格公務人員的力度,給島內諸多熱衷公務員的求職者澆了大盆冷水,在島內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據臺灣《中國時報》10日報道稱,臺“考試院長”關中9日表示,臺當局將推動修改“公務人員考績法”,建立公務員獎優(yōu)汰劣制度,并稱“有任就有免,淘汰不適任的公務人員”,“公務人員如果沒有淘汰,就是一潭死水”。目前,島內各公務機關單位考績劃分為甲、乙、丙、丁四等,丁等會被免職,公務人員一般可領一個半月的固定年終資金和一至半個月薪水的考績獎金。臺“銓敘部”研擬的“公務人員考績法”一旦修正通過,連續(xù)兩年考績?yōu)楸鹊墓珓諉T將予以退休或資遣,考績資金也不是人人都有。
此外,為貫徹馬英九關于“公務人員考試加考英文”的政策,關中還表示,從2010年1月開始,除身心障礙人員、原住民和交通事業(yè)基層人員三類考試外,臺灣公務員考試將分階段全面加考英文。關中稱,“全面加考英文,是為提升公務人員競爭力及國際觀”。
在臺灣,公務員比較穩(wěn)定且待遇優(yōu)厚,特別是在當前失業(yè)率不斷升高的情況下,更成為廣大求職者爭搶的香餑餑。公務員考績規(guī)劃公布后,不少考生紛紛打電話到“考試院”咨詢相關情況,擔心公務人員“鐵飯碗”不保,島內輿論對此也反應不一。臺“公務人員協(xié)會促進會”副會長洪泰雄質疑稱,“考試院”擬依照職等分配每年25%的乙等考績、連續(xù)兩年拿不到考績獎金就得走人等做法,將打擊公務員士氣。《中國時報》的評論稱,“推動淘汰公務員考績制度對未來施政質量確有正面益處,但各種免職理由須要更細膩及具體訴諸文字,否則不僅做不好淘汰工作,還會惹來一堆麻煩,讓政府威信掃地”。民進黨“立委”柯建銘10日表示,社會應會認同公務人員淘汰機制,但采取淘汰機制會延伸出斗爭問題,如個人恩怨、派系斗爭甚至藍綠斗爭。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表示,不適任的公務人員當然要淘汰,但若以考績及績效獎金作為淘汰基準恐怕會有嚴重的漏洞,因為考績是領導主觀打分就判定生死,可能變成鏟除異己的工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