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月
“就像生活在畫里”,這句頗有形容意圖的話在施泰因竟然就是真實的生活。
The Fresco City of Stein Am Rhein
萊茵河邊的城
瑞士有個小城叫施泰因,直譯過來是“萊茵河邊的石頭”,因為城里有一塊很大的石頭。它靜靜地守護在萊茵河邊,轉(zhuǎn)眼,1002年過去了。
說它是小城,因為歷經(jīng)了千年的發(fā)展,它的城民仍只有3000人;逛完所有街巷,步行也用不了1小時。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小城,擁有全世界最美麗的中世紀街道。街邊的房屋,最年輕的也有幾百歲,而每一座都保存完好,每座房屋都有美麗的壁畫裝飾。若是置身半空,鳥瞰下來,整齊的小樓如繁花織錦的屏風(fēng),環(huán)繞著一個有古老噴泉的小廣場,美輪美奐,意趣昂然,不愧為“瑞士中世紀氣氛最濃的城市”。
施泰因滿城壁畫,全歸于當(dāng)年的富庶。1000多年前,隨著中世紀貿(mào)易的興起,航行在萊茵河上的商船需要一個停靠站,檢查船只、補充給養(yǎng),施泰因由此而生。后來,在這里安家的航運商人越來越多,小城也日漸繁榮了起來。為了炫耀自己的財富,商人們請人在房屋外墻繪上精美的壁畫。有童話插圖,有裝飾圖案,當(dāng)然更多的還是宗教主題和歷史故事。
小城里的畫
這些美麗的壁畫,就是大名鼎鼎的濕壁畫。
濕壁畫,英文“Fresco”,原意是“新鮮”的意思,是一種十分耐久的壁飾繪畫,也是古代歐洲人非常喜歡的繪畫形式。
顧名思義,濕壁畫,就是在未干的墻面上繪畫,不過,它的程序卻相當(dāng)講究,需要一邊涂一邊畫,且每天涂一層畫一層。第一天,在墻上涂一層粗糙的灰泥,形成“粗灰”層,草圖就描繪在“粗灰”層上,滲進墻壁里;第二天,覆蓋一層“細灰”,并在上面重畫一遍草圖;第三天,再覆蓋一層“細灰”,在墻壁未干的時候,上色。這樣,畫上去的色彩很容易滲入潮濕的墻皮里,就如同“長”在墻壁上一樣,即使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雨,也不會褪色。
很顯然,這種繪畫對畫家的要求很高,用筆必須果斷而且準(zhǔn)確,因為顏色一旦被吸收進墻皮中,要修改就很困難了,所以,并非所有的畫家都能勝任這一艱苦而繁復(fù)的工作。
市政廳廣場Rathaus platz是城里濕壁畫最美最集中的地方,那里有一間老酒店Adler,是所有拜訪小城的游人都喜歡居住的地方。它不僅是一棟政府保護建筑,更特別的是,它外墻的壁畫都由世界上第一位獲安徒生大獎的童話畫家阿洛伊斯?卡瑞吉特(Alois Carigiet)親手繪制。滿滿兩面外墻的壁畫,一面對著市政廣場,一面對著小巷。
原本,這位畫家的畫作以自由無拘著稱,很少有繪本畫常有的框線。但在這家酒店的墻壁上,幾十幅畫都有精心設(shè)計的古典框線,可見這是畫家根據(jù)環(huán)境和建筑特征為酒店度身設(shè)計的,著實花費了一番心思。
悠然的生活
美麗的建筑,若是拉起圍墻只作為“文物參觀地”,加以強制保護,在人群離去的夜晚,必定覺得孤單冷清。
施泰因的滿城壁畫可謂一件恢弘的藝術(shù)瑰寶,而它卻和城里的人們緊緊地生活在一起。小小的廣場上,咖啡館、酒鋪、巧克力店、服飾店應(yīng)有盡有,商業(yè)店鋪的樓上,有博物館、辦公室、酒店,更多的是尋常百姓的家。人們居住在珍貴古建筑里,同時也維護、保養(yǎng)著它們。
每天清晨,市政廳廣場上都會撐起一把把簡樸的白色太陽傘,坐在傘下,背倚壁畫,品一口咖啡,或是喝一杯當(dāng)?shù)氐陌灼咸丫?,聊聊天,突然發(fā)現(xiàn),生活可以如此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