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非
我編過丁玲的集子。那個集子是陳明選編的。編輯得仔細認真令人吃驚。幾乎每一頁,都見到陳明的蠅頭小楷。字寫得極為工整漂亮,或改一個標點,或改一個錯字,甚至全書的用字都做了統(tǒng)一。這樣一部原稿,其實已經(jīng)可以看見陳明對丁玲的一往情深。
陳明1917年出生,比丁玲小十三歲。他們在延安結(jié)緣。第一次認識是看話劇,陳明在臺上演高爾基名作《母親》里的“伯夏”,丁玲在臺下鼓掌。后來陳明做了丁玲的助手。他們相戀后阻力很大,年輕的陳明因受不了壓力而跟劇團里一名年齡相當(dāng)?shù)呐輪T結(jié)婚。新婚夫婦一起拜訪“領(lǐng)導(dǎo)”丁玲。敏感的妻子從丁陳的眉梢眼角發(fā)現(xiàn)他們才是真正相愛的人。這位通情達理的新婚妻子選擇離開陳明而成全丁陳。他們苦戀了五年才結(jié)合,丁玲三十八歲,陳明二十五。
丁玲從1955年開始就落難,前后長達二十四年。陳明主動請求跟隨她到北大荒,接受勞改。“文革”期間,一同挨打挨斗,一起到秦城監(jiān)獄坐牢。他們一道經(jīng)歷的苦難沒法在很短的篇幅里說清楚,假如沒有陳明,丁玲肯定活不下來。
到了我在香港跟他們認識時,丁玲已是老態(tài)龍鐘,而陳明才六十多歲,身體還很健壯。我親眼看到陳明一手一只皮箱,健步如飛。陳明照顧年老的丁玲就像照顧一個小孩,肥膩的東西不能吃,糖也不能多吃。
在陳明面前,八十歲的丁玲像個小女孩,還會撒嬌。我親眼看見丁玲為了要吃路邊的糖炒栗子而不停搖晃陳明的手臂,說:“不買就不走?!眿珊┛赊洹B櫲A苓也說,他們在愛荷華樹林中散步,丁玲把頭靠在陳明肩頭,好像一對兒年輕戀人。
丁玲是1986年3月4日去世的。彌留之際的丁玲,夢中醒來,緊緊拉住陳明的手,用微弱的聲音說:“你再親親我!”“你這輩子太辛苦了,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丁玲將陳明應(yīng)該找個老伴寫進了遺囑,丁玲去世之后,陳明依照丁玲的遺囑續(xù)了弦。
瞿秋白第一次見丁玲就給她八個字的評價:“飛蛾撲火,非死不止。”
再怎么“紅”的女作家,始終都是一名尋常女子。
(洪福摘自《散文海外版》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