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背χ?,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圍爐閑聊,辭舊迎新,這是我國普遍除夕守歲的習俗。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的壽命。
作為一種民俗,除夕守歲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晉人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隋唐時期,守歲之風極為盛行,唐太宗李世民也道:“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碧K東坡更有詩云:“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币粋€“強”字,真是把孩童對守歲的企盼與迷戀表現(xiàn)得盡致淋漓。
壓 歲 錢
春節(jié)拜年時,長輩都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這是因為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的原因。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成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則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將錢包裹分給孩子。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就可以用這些錢去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清人吳曼云的《壓歲錢》中也提到:“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庇纱丝磥恚瑝簹q錢還牽系著一顆顆的童心呢。
接財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了。 關(guān)于財神,民間有著諸多傳說:
宋朝蔡京非常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也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間都把他當作財神來祭祀。后來蔡京被貶,民間便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玄字又為“胤”字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人們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直到現(xiàn)在許多商店、住宅都還供奉著他的木版印刷神像:面似鍋底,手執(zhí)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guān)圣帝君的說法。
五顯財神的信仰流行于江西德興婺源一帶。因有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他們生前劫富濟貧,死后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故稱“五顯財神”。北京安定門外現(xiàn)在還存有一五顯財神廟。
“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jīng)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財帛星君臉白發(fā)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在春節(jié)時必懸掛此圖于正廳,以求財運和福運。
“武財神”關(guān)圣帝君即關(guān)羽關(guān)云長。傳說關(guān)云長管過兵馬站,長于算數(shù),發(fā)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視關(guān)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guān)公也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 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薄氨奉^”亦即“迎財神”。信奉關(guān)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都要為關(guān)公供上牲畜,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以求關(guān)圣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