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紅
關(guān)鍵詞語:讀故事的語詞一致性孩子快樂學(xué)習(xí)語言的捷徑
典型案例:
媽媽領(lǐng)著洋洋在小區(qū)廣場散步。洋洋伸出小手指著花壇里的花說:“花,五顏六色。”這讓一起散步的青青媽很是驚訝:3歲的孩子就能說出這種大詞匯?同行的奶奶驕傲地說:“下雨時,我們大孫子還會說‘電閃雷鳴呢!”
青青媽奇怪道:“為什么我的孩子只會說紅花、小花,你的孩子卻會說四個字的詞呢?洋洋真是太聰明了!”
就在家長們聊天的時候,洋洋竟拿著一本小圖書,給小區(qū)廣場里一起玩耍的小朋友們讀起故事來,幾個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粗笱笥眯∈种钢鴷系淖?,準(zhǔn)確地朗讀,其他孩子的媽媽更覺得不可思議了,難道洋洋真的認(rèn)識那么多字?難道洋洋比別的孩子聰明?洋洋媽說:“我經(jīng)常給洋洋讀故事?!鼻嗲鄫屨f:“我也經(jīng)常給孩子講故事啊!”
兩位媽媽之間僅一字之差,卻有很大的區(qū)別。
Good idea讀故事:
洋洋媽總是選擇和孩子生活接近、字少畫多,而且畫面明確、色彩鮮艷的故事書給孩子讀。孩子喜歡的就多讀,而且盡量用手指著文字點讀。慢慢地說出上句,讓聽和看熟了的孩子接出下句。漸漸地,洋洋可以把書上的句子和詞匯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且這種時候,大人的驚奇和表揚(yáng)又激勵了洋洋,使他更加努力去記憶和使用書上的詞匯了。自從媽媽用了讀故事的方法,洋洋的語言越來越豐富了。更可喜的是,洋洋也越來越喜歡書了。
Bad idea講故事:
青青的媽媽也是個很負(fù)責(zé)任的,而且很有耐心的媽媽,她經(jīng)常給孩子講故事,親子關(guān)系很好。媽媽講故事的時候,青青總愛問:“媽媽,后來呢?”青青對書并不感興趣,媽媽才是故事大王,他會經(jīng)常纏著媽媽講故事。
專家點評: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聽歌時,我們喜歡聽能接上幾句或旋律熟悉的歌曲?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當(dāng)我們的心理預(yù)期與事實相吻合時,我們就會感到很舒服。小孩子也是一樣,他們往往愿意長久地開同一個玩笑,玩同一個游戲,聽同一個故事,且樂此不疲?!捌诖獙崿F(xiàn)”是一個很快樂的過程。
讀故事恰恰符合了孩子這種心理需要。讀的每一句語言都是不變的,每次讀都會進(jìn)一步提高孩子對下一句預(yù)期的成功率,無形中增強(qiáng)了過程的愉悅程度,孩子就會期待下一次預(yù)期的成功,逐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而講故事時,即使是講同一個故事,每次的語言都會有一定的區(qū)別,很難起到促進(jìn)“期待——實現(xiàn)”這個快樂過程的作用。
故事書中語言豐富,很少重復(fù)。讀故事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匯量。
而講故事時,媽媽們往往會因為怕孩子聽不懂而有意無意地減少詞匯量,甚至?xí)靡恍┏扇讼胂笾械膬和Z言來代替。其實“帽帽”和“帽子”兩個詞對孩子來說難度是一樣的。我們越怕孩子聽不懂,用的詞就越少;用的詞越少,孩子懂的詞也就越少。如此下去,就形成不良循環(huán)。
讀故事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副作用”:媽媽用手指點著字讀故事(我們稱其為點讀),會無意中吸引孩子對文字的興趣。試想,當(dāng)孩子意識到這些有意思的故事是這些黑方塊畫(字)里出來的,在他們幼小的頭腦中,會認(rèn)為這些黑方塊畫(字)很神奇。就像上面案例里的洋洋,其實他并非真的認(rèn)識那些字,他只是在模仿媽媽的點讀,也就是說,洋洋不僅把故事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電把故事和文字聯(lián)系起來了。這樣一來,洋洋很可能會被培養(yǎng)成為一個小讀書迷。
相反,講故事的媽媽會給寶寶形成另一種印象,那就是:媽媽才是故事大王,只有粘住媽媽才有故事聽。這樣的孩子是不會對書感興趣的。
讀故事是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方法。要想讓孩子學(xué)好語言,給他讀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