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竹
嬌美的花朵綻放出生命光華、可愛的白鴿集體“舞蹈”、熱鬧繁華的夫子廟、歷經(jīng)歲月滄桑的中華門城樓……然而你絕對想不到,這些充滿生機的照片,是出自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64歲老人之手。
老人名叫王自化,原是南京一家醫(yī)院的一名盲人按摩師,自從退休后,就不甘于在家里過寂寞生活。
通過電臺的新聞節(jié)目,王自化知道了盲人也可以加入攝影愛好團隊,于是和子女、老伴商量后,最終得到支持。家人還給他買了一部數(shù)碼照相機。
王自化剛學(xué)照相的時候,顯得有點笨拙。在家里聽到有鴿子落到窗臺上的聲音,便拿起相機,輕輕打開鏡頭,對著鴿子發(fā)出咕咕叫的地方按快門。在短短幾秒鐘里,一連拍了七八張。沒承想,家人回來的時候,竟然發(fā)現(xiàn),有幾張正對著窗臺鴿子的身影,色彩、光感和構(gòu)圖,都像是正常人拍的照片。在成功的激勵下,經(jīng)過在家的反復(fù)練習(xí),王自化很快掌握了普通的拍攝技巧。
走出家門的王自化,卻不拍鴿子了,他最愛拍的是花朵。粉紅的荷花、黃色的石蒜、潔白的百合……都在他的鏡頭里展現(xiàn)出生命的美麗,構(gòu)圖也很漂亮?!办o物比較好拍。”王自化總是喜歡向老伴總結(jié)他的“經(jīng)驗”,比如到植物園拍石蒜花,他先伸出手摸了摸,細細的花瓣像絲,整朵花很大,像個圓盤,再用手丈量一下花心到花瓣邊緣的距離,這樣,心里就基本有數(shù)了。
王自化有一張很讓他得意的作品—一只正在奔跑中的小狗。原來,2008年盛夏的一天,王自化出去練習(xí)拍攝,聽到花園里有狗叫,他立即將鏡頭對準空中的那個方向,抓拍下了這張照片。把小狗騰空時的景象攝在了鏡頭里。這張照片,使王自化自信起來,他認為,自己除視覺外其他的感覺都特別靈敏!
王自化攝影主要是靠聽覺來辨別、靠觸覺來感知,甚至靠嗅覺來完成的。照片拍多了,他自己也慢慢琢磨出一些技巧。鏡頭里面的事物也慢慢地五彩斑斕、感覺靈動起來。
去年9月的一天,王自化在老伴的陪伴下來到了美麗、繁華的夫子廟。好多游客看見這個盲人竟然拿著照相機,紛紛問道:“您什么都看不見,走路都得別人扶著,怎么來拍照片呢?”王自化朝著問話的聲音處轉(zhuǎn)頭,笑著回答說;“雖然看不見,但是攝影的過程讓我很開心,并且可以通過照相機‘看到這個彩色的世界。”
在王自化的作品中,能看到很多張笑臉,早上晨練的老人、正在玩耍的孩子、正在做飯的老伴、給自己收拾房間的女兒、路上的行人……無論走到哪里,只要聽到笑聲,他的鏡頭瞬間就轉(zhuǎn)了過去,按下快門,記錄下的笑臉真實而燦爛。
這些照片盡管算不上專業(yè),卻能讓人感到強有力的精神沖擊。
去年“十一”,王自化在自己拍攝的1萬多張照片中,選出了360張照片,在小區(qū)里辦了一場特殊的攝影展,吸引了眾多的觀眾。當(dāng)上了盲人攝影家,照片雖然比起專業(yè)攝影家的作品尚顯業(yè)余,但是它讓人看到了盲人的彩色人生!
( 作者聲明:嚴禁上網(wǎng)、轉(zhuǎn)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