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英
所謂后進生,是指學業(yè)期間或因智力差、刻苦學習不夠,或因品行存在缺陷,一度處于落后狀態(tài)的學生。他們常常成為教師和同學“遺忘的角落”,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習和生活,往往會產(chǎn)生各種不良情緒,影響上進的信心和勇氣,形成惡性循環(huán)。要轉(zhuǎn)變后進生,必須從他們的心理入手,把握他們的心理特征,遵循心理活動規(guī)律,用科學的方法幫助他們克服不良情緒,走出心靈沼澤。
1 后進生最常見的不良心理現(xiàn)象
1.1 自卑心理:后進生因?qū)W習成績差,行為習慣差,他們常常要體驗學習的失敗,常常挨批評、受指責,缺乏愛和信任。久而久之,他們感到自己比別人矮一頭,形成了“我不如人”的心理定式。他們在班里抬不起頭,不合群,缺乏應(yīng)有的自信心,自暴自棄。
1.2 孤僻心理:后進生雖有很多不足,可是他們愛面子,人前不服輸,想奮起直追,卻又力不從心,于是對周圍的人懷有戒備心理和厭煩情緒。做事喜歡獨來獨往,疑心較重,不愿與人溝通和交流,因而造成性格孤僻,難以接近。
1.3 逆反心理:后進生因不像優(yōu)秀生那樣“居高臨下”,心理的痛苦往往不能正常流露出來,在老師、同學交流時得不到應(yīng)有的宣泄,而把一切埋藏在心底,面對自我的孤獨無助,面對挫折的無能為力等等,他們便會對老師的教育產(chǎn)生逆反心理,甚至我行我素,不惜以違犯班規(guī)、校紀或惡作劇的形式來“引人注目”,滿足于自我存在的表現(xiàn)欲。
2 遵循心理規(guī)律,給予“三多”,走進學生心靈
2.1 多一份信心,用期待的眼光看后進生:導致后進生極易產(chǎn)生以上不良情緒,主要是由于長時間得不到正確的教育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其實,后進生想得到別人信任和尊重的愿望是很強烈的。這種愿望就成為教師幫助其克服不良情緒、實現(xiàn)情緒轉(zhuǎn)化的基礎(chǔ)。這些所謂“差生”中的大部分同學都有進步的愿望,他們也渴望成為父母的好孩子、老師的好學生,他們渴望同學的尊重,老師的表揚。他們的“差”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他們之所以看上去“差”,是因為教師總拿他們與優(yōu)生相比,而并沒有與他們的過去相比。這就需要我們欣賞、信任和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特別是當后進生出現(xiàn)逆反心理,用各種怪招來引起我們注意時,我們更要“心寬似?!?控制自己情緒,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們,可千萬不能沖動,更不能失去理智使師生關(guān)系激化。
2.2 多一份愛心,做學生的知心伙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得到老師的關(guān)愛,是每個學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因此,教師要用真摯的愛對待每一位后進生,這樣才能使他們恢復理智和自尊,并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和勇氣。很多后進生表現(xiàn)都比較“倔”,而且常出現(xiàn)破罐子破摔的現(xiàn)象,那是因為他們對自己失掉了信心。由于他們很少或幾乎得不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就像干旱的土地得不到雨露的澆灌一樣。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真誠的幫助和愛撫,希望老師給他們改錯的機會,多注意他們的優(yōu)點和進步。哪怕是一個不經(jīng)意的眼神,一句簡短的贊揚語,都會成為他們學習和生活的巨大動力。但他們很難達到這種期望和要求,反而常常受到指責、懲罰和奚落。這不僅損害了師生關(guān)系、同學關(guān)系,導致各種思想隔閡和對立,而且形成了嚴重堵塞教育轉(zhuǎn)化差生的一堵無形的“墻”。由此,教師一定要以平等的心態(tài)和他們以心換心,以心育人。要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尊重和維護他們的人格,鼓勵他們告別過去。當情緒低落時,主動找他們談心;他們犯錯時,老師少一分怒氣和指責,多一分寬容和愛護。只有“和風細雨的南風”才會使學生聽著順耳,覺得親切,才能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和逆反心理,也才能使學生親近于你。
2.3 多一份耐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教育轉(zhuǎn)化后進生的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經(jīng)過教育轉(zhuǎn)變好的學生,有時會“舊病復發(fā)”,有些后進生進步緩慢,甚至停滯不前的現(xiàn)象,其實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因為,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本來就是一個帶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的過程的工作。因而,教師應(yīng)該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能急于求成,要認真研究學生,掌握教育主動權(quán),聯(lián)絡(luò)各方面教育力量,查明進步緩慢、停滯不前或出現(xiàn)反復的原因,找準切入口,然后加以深化、展開,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享受學習的樂趣,進而轉(zhuǎn)化為一種動力,把反復的可能性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3 講究科學方法,抓住“三點”,克服不良情緒
3.1 尋找閃光點,信任激勵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說,后進生缺點多于優(yōu)點,教師應(yīng)能從他們一些極端的表現(xiàn)中敏銳地看到他們期待著信任和尊重。因“光環(huán)效應(yīng)”的作用,后進生身上那些細小的“閃光點”常被大量的消極因素所掩蓋。因而,老師要有一雙敏銳的慧眼,甚至要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和方法去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于后進生的“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我們也要給予表揚,加倍愛護和扶植。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爭取進步的信心,老師才能找到施教的支撐點。當然,對他們僅僅有“愛”是不夠的,還應(yīng)嚴格地要求他們,對后進生的批評要注意語氣、分寸和場合,注意啟發(fā)學生自己認識問題,讓他們從心理上真正接受批評。切忌感情沖動、言辭偏激。
3.2 抓住結(jié)合點,把握教育契機:情緒轉(zhuǎn)化需要知道外部條件與擁有心理結(jié)構(gòu)的最優(yōu)結(jié)合點,使教育措施能夠被他接受,使外部條件真正能內(nèi)化為他的心理因素。有的后進生幾經(jīng)努力仍不能完全改掉缺點,而繼續(xù)受到別人的歧視和冷遇時,心靈會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如果這時教師及時熱情地去關(guān)心,他們就會再次走出自卑的陰影;有的后進生偶然得一次高分數(shù)或為集體做了一件好事,會一時沉浸于欣慰之中;有的參加一次有意義的集體活動后,心靈會受到強烈的震動。上述情況都可能給教育后進生帶來最佳時機,教師只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就一定能取得教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3.3 考慮差異點,活用教育機智:“頑皮型”的后進生,大多學習不用心,成績差,但在其他方面卻精力旺盛。他們好動好玩,好“出風頭”。因此,教育的關(guān)鍵要用疏導、遷移的方法,促使他們把旺盛的精力和智力用到學習上,用到為班集體做好事上。“遲鈍型”的后進生,通常智力較差、自卑感較重。對他們必須在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學習信心和興趣上狠下功夫,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補上落后的功課,解除自卑感。對于學習成績、思想意識均一般的后進生。著重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鞏固道德意志和新的行為習慣。只有對癥下藥,堅持因人制宜的原則,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作為小學教師,我們不僅需要有學問,更需要育人的技巧。我們要善于洞察每個后進生心靈的奧秘,揣摩他們心靈的特點,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讓每一個后進生都能從容地走出不良情緒的陰霾,成功地走向未來。
收稿日期:200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