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中的溫暖
劉媛平
傲立嚴寒的“孤兒之家”
雖然我們在來之前就已經(jīng)聽聞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孤兒之家”條件極差,但是當我們真正站在這個貧如洗、破敗不堪的院子時,我們?nèi)匀槐谎矍暗囊荒惑@呆了:原本灰黑色的土墻因缺乏維修經(jīng)費,加上這里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災害的影響,到處是寬而長的裂縫。整個房屋嚴重變形,墻體傾斜,儼然成了危房。雜亂不堪的院子里堆著用于照明取暖的牛糞、木材和煤炭,中間的空地就是孩子們的活動場所。12月的石渠縣已經(jīng)是冰雪之地,然而就是這樣破裂的土墻圍成的房屋里,每間房間里最少要容納16名孩子,他們過冬只有3床薄薄的棉被!
我們都知道石渠縣屬于國家級貧困縣,縣內(nèi)平均海拔在4526.9米,年最低氣溫可達到零下46攝氏度,年均氣溫為零下1.6攝氏度,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石渠縣里12月后就進入冰凍期,全縣停電到第2年的3月份,那時整個“孤兒之家”只能用平時堆積起來的牛糞、木材和煤炭照明和取暖。
“孤兒之家”里有5名員工,基本都是初中文化。他們的工作大部分只是局限在孩子日常生活的護理,對于孩子們的教育和培養(yǎng),他們都是有心無力的,因此孩子們在孤兒院里的教育只是很低層次的文化教育。由于“孤兒之家”里沒有像樣的辦公設備,他們都是用手抄和記憶來辦公。他們都希望孩子們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這樣的生活條件根本就不允許他們作過多的奢想。
不屈的生命從這里開始
白瑪康珠就是這個幾乎處于絕境中的“孤兒之家”中的一個孤兒。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宜牛鄉(xiāng)的白瑪康珠今年8歲了,但由于缺少營養(yǎng),8歲的白瑪康珠看起來只有6、7歲的個頭,黝黑瘦小,臉上常常掛著靦腆的笑容。和白瑪康珠一起來到這個世界的還有一個雙胞胎哥哥。
在小康珠幼年的時候,她的父親就患重病撒手人寰,留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對于這個原本就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于是養(yǎng)活一家子的重擔就落到了瘦弱的母親身上。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中,撫養(yǎng)、照看兩個年幼的孩子,還得下地干農(nóng)活,維持生計,里里外外都靠這個苦命的母親支撐著。然而就是這樣日夜顛倒地忙活,康珠的母親還是無法保障一家三口的溫飽,更不用說供養(yǎng)兩個孩子讀書了。生活所迫,康珠的母親只能把小康珠送到了石渠縣孤兒院。
天底下沒有哪個母親愿意和自己的骨肉分離,只要條件稍微允許,康珠的母親都不會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孤兒院,然而她考慮到一家人的生存,不得不送走女兒。
“孤兒之家”有60個床位,現(xiàn)52名孤貧兒童在里面生活,年齡大致在1~15歲之間。剛到院里時,小康珠很孤獨,很害怕,生活一段時間后,院里的人都待她像親人一樣,她才慢慢適應了孤兒院的生活,開始愿意和院里的其他孤兒接觸,并成為了好朋友。
小康珠一直有個愿望就是能好好讀書,因為以前母親是根本沒有能力供養(yǎng)兩個孩子讀書的,因此小康珠非常珍惜讀書的機會。在孤兒院,雖然遠離了家人,小康珠很不舍,但是她內(nèi)心深處是那么地渴望讀書,現(xiàn)在孤兒院與其他孩子一起學習生活。她又覺得是自己是幸運的。目前,小康珠在孤兒院成長得很好。做事認真,勤勞勇敢,團結(jié)同學,積極參加各種活動。
溫暖愛心由你我傳遞
由于這里的天氣長年高寒,加上孤兒院連基礎設施都沒有。不僅孩子們的文化教育跟不上,就連孩子們活動場地和活動方式十分局限。在院里的那塊空地上,女孩子們就玩玩毽子,男孩子們相互打打彈珠,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可以讓孩子們玩了。
每一個人都有過童年,在我們的童年里,有好吃的糖果,有好玩的玩具和游戲,餓了有飯吃,天冷了有厚厚的、溫暖的被窩捂著暖著,到了讀書的年齡被父母親送去讀書,這些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是那么平常無奇的生活,然而對于這個處于高寒地帶的“孤兒之家”的孩子們來說,對于這個只有8歲就和家人分離的白瑪康珠來說,這一切已經(jīng)是奢侈得像一個美夢一樣的了。
或許從你的援手中得來的會是一張暖暖的棉被,或許是一個孩子喜歡的玩具,又或許是一筆小小的善款,這些于你或許只是一次簡單的援助,然而對于這些千里外的孩子們來說或許是他們生存得好一點,乃至只是生存下去的支柱。
有愛如你,有心如我,請給這個“孤兒之家”添助一份力量吧,讓這些高寒中的花骨朵在我們的愛心溫暖中開出原有的美麗和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