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新 謝永剛 鄒海勇 楊群林
樟樹市洲上鄉(xiāng)地處贛江、袁河交匯處,是典型的沖積洲,適宜蔬菜種植。前些年,在政府的引導下,廣大菜農從廣東省農科所引進優(yōu)質青皮冬瓜試種,同時又高薪聘請高級技術員常年在蔬菜基地進行技術指導,所種青皮冬瓜的品質和產量都得到了較大提升,單季667m2達7.5t,純利達8000多元?,F(xiàn)將主要栽培技術簡介如下:
1適時播種
早冬瓜播期為12月至次年3月,晚冬瓜播期為6~7月。早冬瓜采用育苗移植方式,以利于防寒;晚冬瓜采用芽播。育苗移植須浸種催芽,用營養(yǎng)杯育苗,待真葉展開4~5片后選晴暖天氣移栽,晚冬瓜經浸種催芽后便可點播到大田。
2整地定植
冬瓜地要求選擇地勢較高,較為平整、便于排灌的土地。整地作寬畦,畦寬2.5~3m(連溝)、高0.5m左右,畦面要求中間高、兩側低,便于排水。大棚栽培的定植時間為3月中、下旬,每穴2株。早冬瓜生長期長,結瓜遲,瓜形大,宜單行植,株距以80~100cm為宜;晚冬瓜生長期短,結瓜早,瓜型較細,株距60~80cm。
3肥水管理
冬瓜需肥水較多,要獲得高產,一定要施足基肥,還要不斷追肥。起畦時在畦中間667m2開溝施入腐熟的豬糞、牛糞、花生麩等約1000kg作基肥,如農家肥不足,可施復合肥40kg、磷肥25kg作基肥。定植(或點播)前開穴,每穴再施腐熟農家肥1~2kg,與土拌勻后定植,以使幼苗根系能迅速吸收養(yǎng)分,促進生長發(fā)育。追肥應按照植株的需要,掌握前輕后重、由淡到濃的原則。重點追肥應在蔓上棚架至結瓜后,瓜重5kg左右進行。在追肥時要注意“四不”:一不要在大雨前追肥;二不要在大雨后立即施;三不要偏施氮肥,注意氮、磷、鉀配合;四不要將肥液淋于植株生長點,否則植株吸收效果差,浪費肥料且易引發(fā)病害。冬瓜需水較多,幼苗期晴暖天氣要早晚澆水,寒冷時適當減少灌水,瓜蔓上架后需要水分較多,每天要澆水1次。總之,要經常保持土壤不濕不干,采收果實前10天要控制灌水,以利貯藏。
4田間管理
4.1壓蔓
冬瓜容易產生不定根,故應重視壓蔓,壓蔓時將每株瓜藤在植株周圍畦面打個圈。每隔3~4天選晴天用泥塊壓在節(jié)上。只壓在3、4處,使節(jié)上增生不定根,待瓜藤在畦面壓15個節(jié)后,引蔓上棚架。
4.2插竿引蔓
用 3~4支竹竿搭成支架,上面橫架1條較粗的竹竿連結各支架,以求穩(wěn)固。當瓜蔓長有16~18個節(jié)時便可引蔓上架。引蔓時根據(jù)畦的方向進行,圍繞支架反時針轉圈引蔓上棚,有計劃地把瓜蔓引向西面,利用其本身的蔓葉遮擋果實,以減少陽光西曬,避免灼傷冬瓜。
4.3留瓜
在第30~32節(jié)間留瓜,果實行得最大和最重。每株只留一瓜,第一雌花及時摘除,留第二瓜。
4.4護瓜
冬瓜體大、個重,為避免冬瓜被風吹落,瓜重約5kg時,要用麻皮套住瓜柄,然后再縛在支架模竿上。留瓜后上部瓜蔓繼續(xù)生長,從留瓜節(jié)間起再長15個節(jié)即摘頂部,以使養(yǎng)分集中供應果實。
4.5采收與貯藏
采收和貯存過程中,須小心般動;貯藏地要陰涼、通風、干燥,貯藏期間應及時檢查,挑出病瓜,避免傳染。
5病蟲害及防治
主要病害有疫病、枯萎病、炭疽病,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每7~10天噴淋1次,交替用藥。蟲害有黃薊馬、蚜蟲、黃守瓜,可分別用25%殺蟲雙400倍液、3%啶蟲脒乳油2000倍液、10%氯氰菊酯1000倍液噴霧防治。(收稿:200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