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代嶺南書畫家白玉蟾

      2009-03-19 04:37朱萬章
      收藏·拍賣 2009年3期
      關(guān)鍵詞:金農(nóng)著錄草書

      朱萬章

      白玉蟾傳世書跡極少,筆者所見主要有行書《仙廬峰六詠詩》卷(上海博物館藏)、行草《足軒銘》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和草書《天朗氣清詩》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是現(xiàn)存較早期的嶺南書跡。

      在宋以前,嶺南以書法、繪畫名世者寥若晨星。歷史記載,在唐代,僅有以政績著稱的張九齡善書,繪畫方面則主要有擅畫山水的張?jiān)兒蜕飘孆埖纳铡V钡剿未?,產(chǎn)生了詩書畫兼擅的大師白玉蟾,才使嶺南美術(shù)開了新篇。

      白玉蟾(1194—1229)原姓葛名長庚,宇如晦,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即現(xiàn)在的海南)。后因父歿隨母至雷州,適白氏,遂改姓白,名玉蟾,字以閱,又字象甫,號海瓊子、神霄散吏、白真人等。他首先是一個(gè)道士、詩人,其次才是一個(gè)書畫家。他的一生著述極為豐厚,論者稱其“出入三氏(儒、釋、道),籠罩百家”。他著有《白先生金丹火候圖》、《金華沖碧丹經(jīng)秘旨》、《海瓊問道集》、《海瓊傳道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玉蟾先生詩余》等。其弟子彭耜輯為《海瓊玉蟾先生文集》、《海瓊白真人語錄》。這些著作在嶺南文學(xué)史和道教史上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圖1、2)

      白玉蟾吸取佛教禪宗思想及宋代理學(xué)人道,形成南宗的教旨,提出內(nèi)丹修煉的中心是精、氣、神,而以神為主,認(rèn)為“神即性電,氣即命也”。在修煉次序上,主張先修命,后修性。這是南宗鼻祖張伯端《悟真篇》修煉路線的一脈相承和發(fā)揚(yáng)光大。南宗自白玉蟾之后,其教旨始系統(tǒng)化、理論化,所以有論者稱白為實(shí)際意義上的南宗創(chuàng)立者。

      白玉蟾一生主要成就于道教之外,書法、繪畫也極有造詣?!稌旨o(jì)事》這樣描繪作為書法家的白真人:“宋真人白玉螗蓬頭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清氣爽,喜歡飲酒,不見其醉,隨身無片紙,落筆滿四方。大字草書,若龍蛇飛動?!?/p>

      白玉蟾是繼張?jiān)円院髱X南地區(qū)較早期的書畫家。他在廣東美術(shù)史上的重要意義在于:他是嶺南地區(qū)最早有墨跡傳世的書畫家,其行書《仙廬峰六詠詩》卷、行草《足軒銘》卷和草書《天朗氣清詩》卷分別藏于上海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創(chuàng)了嶺南書法的新局面。

      白玉蟾的傳世書跡

      白玉蟾擅草書,兼善行書、篆書、隸書。其草書上追晉人,得“二王”遺韻,行書則深受北宋黃庭堅(jiān)影響,筆法蒼勁老健,縱橫舒展。惜其傳世書跡極少,筆者所見主要有行書《仙廬峰六詠詩》卷(上海博物館藏)、行草《足軒銘》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和草書《天朗氣清詩》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是現(xiàn)存較早期的嶺南書跡。

      行書《仙廬峰六詠詩》為自書七言絕句,縱31.5厘米、橫157.4厘米,分別吟詠廬山丹光亭、藏丹巖、梯云棧、聽鶴臺、宣詔石、整衣壇六景。該卷鈐有朱彝尊“竹坨審定”、曹寅“楝亭秘玩”等鑒藏印,近人葉恭綽先生曾在《矩園書畫記》中有著錄。該卷行筆淡逸清華,筆勢爽朗,恬靜沖和,疏密有致,顯示出道家特有之雅淡氣質(zhì)。論者謂此卷“寫得天骨開張,字勢雄強(qiáng),結(jié)體奇峭,筆力勁拔,將顏筋柳骨同《瘞鶴銘》的清高閑澹、舒展若逸融為一體,顯得氣格十分高古”。

      行草《足軒銘》卷(圖3)為紙本,縱32.5厘米、橫81.5厘米,系白玉蟾為友人周耍長高士所書。后紙有明項(xiàng)元汴跋曰:“宋葛長庚自號白玉蟾,閩人,性嗜酒,苦吟,善草書,名稱當(dāng)時(shí),傳于后世,以有其實(shí)也。予僅得此足軒時(shí)帖。用意超逸,作書有晉人格度,殆亦是能品。敬而襲之,永存清玩。不惟其書而惟其知止足云。明萬歷癸未夏日暑熾,聊展是以消困頓,何必追河朔方為樂耶?墨林山人項(xiàng)元汴謹(jǐn)識”,后紙及隔水綾上分別有清皇十一子永理、守虛子、榮郡王綿億,崇恩,及近人吳湖帆、潘靜淑等題跋、題名,鑒藏印記有項(xiàng)元汴、耿嘉祚、安歧、永理、奕繪及清乾隆內(nèi)府諸印。曾經(jīng)安歧《墨緣匯觀》、顧復(fù)《平生壯觀》著錄。此卷作于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行草相司,結(jié)體率意而不失沉蘊(yùn),道勁有力,一波三折,乃現(xiàn)存南宋行草書跡之珍品。銘文豪邁豁達(dá),表現(xiàn)出作者之樂天知命。

      草書《天朗氣清詩》卷為紙本,縱24.5厘米、橫52.5厘米,書四言詩一首,凡五十字,見載于臺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十四)。該卷縱筆取勢,蕭散飄逸,結(jié)字雄放瑰奇,隨心所欲,整篇如明人唐順之所評曰:“大字草書,視之若龍蛇飛動”。論者評此卷:“清爽疏朗,和諧統(tǒng)一。似蛇飛動,如翔鳳翥。雖字字點(diǎn)書不相連引,卻有筆斷意連之意。雖線條多圓轉(zhuǎn)流麗,卻有折鋒以阻其流之境。線條的旋律流動,以其清輕之筆,如高山流水,有清泉洗心之感;迥環(huán)往復(fù),有白云怡意之趣”。

      白玉蟾作品的著錄

      白玉蟾作品傳世既少,曾經(jīng)著錄的也不多。除以上《墨緣匯觀》和《平生壯觀》有著錄外,尚有清李佐賢《書畫鑒影》卷三著錄其《白真人詩翰卷》,但未見流傳?!妒汅湃帯ぱ哟洪w》著錄其《白玉蟾尺牘一卷》,《清宮舊藏歷代法書名畫總目》(抄本)第二冊亦著錄其《白玉蟾尺牘》。在葉恭綽的《矩園余墨》有《宋白玉蟾尺牘跋》,談及此卷。跋文曰:“此卷曾人《石渠寶笈》三篇,聞近由長春流入關(guān)內(nèi),殆即清宮藏物,前此賞與溥佶者。長庚墨跡至稀,余所見惟關(guān)伯衡、吳湖帆所藏各一卷,及余所藏《仙廬峰六詠》卷子耳。四十三代張?zhí)鞄燁}跋,謂其字與昔所見如出兩人,余亦頗有同感。第思昔人紀(jì)載,皆謂長庚善草書,有鸞翔鳳翥之勢,余所見三卷皆行書,勁逸而略纖瘦,有貞白圖南風(fēng)致。此卷則純乎晉、唐法度,功力深至,殆書時(shí)有先后,趨向有殊異,非根本不同也。安紹茂跋謂此卷與向藏海云樓詩相似,足為反證。惜明僧四跋,為妄人棄去,不然或有足資參訂者。楊鐵匡、張宇清又吾宗南陽道人與之時(shí)代相接,其鑒賞當(dāng)有灼見。畢秋帆以之刻人《經(jīng)訓(xùn)堂帖》宜矣。鄉(xiāng)先賢希有劇跡,愿芷園其善藏之”。

      徐邦達(dá)《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亦著錄其尺牘卷,并稱其偽,楊仁愷《國寶沉浮錄》也著錄其《尺牘》,稱為贗品。諸書所載《尺牘》卷當(dāng)為同一件作品,楊仁愷稱“據(jù)聞轉(zhuǎn)故宮博物院藏”,但筆者尚未之見。

      徐邦達(dá)《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著錄有《宋元寶翰冊(20家)》,分別為宋趙構(gòu)、趙掠、張舜民、張孝祥、范成大、朱熹、樓鑰(二)、真德秀、仲殊、歐陽修、趙孟堅(jiān)、白玉蟾、吳志淳、錢舜選、白埏、李河、康周虎、歐陽修、陳修、沈復(fù)等,徐邦達(dá)稱其宋代為真,并定為“上上”,元代為偽,藏于故宮博物院,可惜筆者未見其跡。

      白玉蟾書跡傳世雖不多,但卻為“遠(yuǎn)古”的嶺南帶來了清爽之氣。在幾個(gè)世紀(jì)以來一直沉寂的嶺南地區(qū),白玉蟾的出現(xiàn),無疑具有不可磨滅的開創(chuàng)之功。近代廣東李仙根《嶺南書風(fēng)》詠之曰:“人到能閑筆亦仙,卻難明末論諸禪。五羊壇上欹斜草,并代猶堪比玉蟾”,并有注云:“古成之居五羊觀,后傳仙去。觀有碑刻公草書一首。白玉螗,宋末瓊州人,能詩工書,后不知所終。傳亦仙去,封紫清真人,有《瓊海集》。手跡僅存三幀,一存北平清宮,一存關(guān)伯衡家,一為葉暇庵先生所藏。字似陳博,暇

      庵近為余言?!?/p>

      畫家黃賓虹(1864—1955)亦有《題白玉蟾》三首,對白氏及其書法藝術(shù)給予高度評價(jià):“仙才李毒蓮,捉月踏江去;前身明月是,姓名真人著”;“瓊島矗海山,游戲來人間;元?dú)馀嬖旎?,古今時(shí)往還”;“神靈護(hù)翰墨,不脛走南北。展卷京龍蛇,張顛亦遜色”。

      白玉蟾繪畫

      白玉蟾繪畫以梅竹最精,兼擅長人物寫像。相傳鄂州城隍廟上所畫之竹林,是其真跡,可惜現(xiàn)在已失傳。史載他寫肖像“數(shù)筆立就,工畫者不能及”。他曾畫祖師張平叔、薛道光及自畫像,惟妙惟肖,出神入化。一些重要的書畫典籍如《繪事備考》《式古堂書畫匯考》等著錄有他的主要畫作《修篁映水》、《竹實(shí)來禽》、《紫府真人》、《純陽子》、《展上公》等,遺憾的是均不見流傳,使我們已無法窺見其面目。

      白玉蟾在繪畫上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為:他所擅長之梅竹對后代畫壇的意義。這種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對“揚(yáng)州八怪”之一的著名畫家金農(nóng)(1687—1763年)的影響上。據(jù)《揚(yáng)州畫舫錄》記載,金農(nóng)“畫竹師竹石老人(北宋文同),畫梅師白玉蟾”。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金農(nóng)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所畫之《梅花》冊頁,其中一頁《寒香清韻》圖(圖4),款署“龍梭仙客仿神霄散吏”,即是追白玉蟾之筆意而作。另一件作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寒葩凍萼圖》立軸(圖5),也是仿白氏梅花而作。金農(nóng)于此畫上有題識,觀之既可想見白玉蟾畫梅之風(fēng)格,也可看出金農(nóng)對白氏的崇尚:“宋白玉蟾善畫梅。梅枝戌削,幾類荊刺,著花甚繁,寒葩凍萼,不知有世上人。玉蟾本姓葛,名長庚,棄家游海上,號海瓊子,又號蟾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殆乎仙者也。昔年曾見其小幅,題詩亦清絕。今想象為之,頗多合處。予初號日:冬心先生,又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龍梭仙客、百二硯田富翁、心出家庵粥飯僧,可謂遙遙相契于千載矣。昔予客游無定,日在塵埃中,羽衣一領(lǐng),何時(shí)得遂沖舉也。七十五叟,(金)農(nóng)畫記”。由此可看出金農(nóng)梅畫之淵源及白玉蟾對他影響之深。此外,浙江省博物館所藏一件金農(nóng)作于1754年的《梅花圖》冊頁(圖6),其中一頁也有金農(nóng)題識曰:“宋白玉蟾工畫梅,孤枝小朵,與道士張龍池同一妙也,予仿為之并賦詩書其上;雪比精神略瘦些,二三冷朵尚矜夸。近來老丑無人賞,恥向春風(fēng)開好花”,據(jù)此亦可看出白玉蟾畫梅之風(fēng)格及其對金農(nóng)的影響。

      不僅如此,白玉蟾在人物畫方面也是獨(dú)樹一幟。清人陳文述(1771—1843年)曾于武林朱氏處見過白玉蟾所畫的《渡海圖》。畫面滿紙海水、中有兩葉蓮花瓣,各有一人乘之。陳氏有詩詠之:“滄海波濤滿素縑,浮來蓮瓣影纖纖。青山三一庵前路,我識仙人白玉蟾(原注:三一庵在包家山,是白玉蟾舊居)”,由此可見其人物畫風(fēng)之一斑,亦說明白玉蟾在繪畫方面對后人的影響以及后世對他的認(rèn)識,也是多方面的。

      白玉蟾是嶺南畫史上較早揚(yáng)名于嶺外的畫家,雖然沒有畫跡傳世,但我們通過他的藝術(shù)傳承及其有限的文獻(xiàn)資料,可以窺其繪畫之風(fēng)格及其在畫史上的影響。

      猜你喜歡
      金農(nóng)著錄草書
      圖說書法
      我國檔案著錄的基本概況
      錄清·孫枝芳詩(草書)
      錄附:《石渠寶笈》著錄的圓明園舊藏書畫目錄
      自作詩(草書)
      畫家也有經(jīng)濟(jì)頭腦
      試析協(xié)同應(yīng)用國際檔案理事會系列檔案著錄標(biāo)準(zhǔn)
      錄明?楊士奇詩(草書)
      書法欣賞(草書)
      金農(nóng)出口成章
      孟连| 开平市| 沅陵县| 固始县| 卢氏县| 大宁县| 牟定县| 郑州市| 大邑县| 达尔| 南投市| 桓台县| 中西区| 开化县| 格尔木市| 义马市| 循化| 诏安县| 山东省| 吉木乃县| 昌乐县| 友谊县| 平潭县| 五寨县| 阜南县| 新丰县| 腾冲县| 张家口市| 钦州市| 通州市| 伊吾县| 濮阳县| 北京市| 宁城县| 页游| 朝阳县| 驻马店市| 玉林市| 麦盖提县| 昌邑市|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