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蘿
老公的父親去世了,我參加了一次美國葬禮。較之國內(nèi)我參加過的幾次葬禮,感覺有很大的不同。要用簡單的語句來比較的話,那就是:國內(nèi)葬禮凸現(xiàn)親人的悲傷;美國葬禮詮釋死者的尊嚴。
老公的父親86歲,生前是個極平凡、極普通的人,一輩子辛苦勞作,養(yǎng)育了五個子女,沒有什么值得大書特書的豐功偉績。
一得到老人去世的消息,親朋好友們都聞訊趕來。大家聚集在老人的房子里,回憶往事,翻看照片。女兒深情地說:“看,我拿著父親給我買的芭比娃娃,我的10歲生日禮物,真漂亮?!崩嫌雅d奮地說:“瞧瞧,多大的魚!那是我們費了好大的勁兒才釣上來的!打那以后,我再也沒有釣過這么大的魚。”5歲的外孫女也揚著小手說:“你們看,這張照片上外公喝醉了,外公一喝醉了酒,對著每一個小孩都要叫我的名字呢?!贝蠹叶夹﹂_了。
他的大兒子、一個孫子以及兩個遠房的親戚竟然組成了一支小小的樂隊,唱歌的唱歌,彈琴的彈琴,伴奏的伴奏,整個屋子很是熱鬧。我很不解,偷偷問老公的姐姐:“怎么大家不悲傷,反而好像還很高興?這好像對死者不太尊重?”她看著我的眼睛,輕輕地說:“我們也十分悲傷,但心中的哀泣不能僅體現(xiàn)于一種簡單的外在儀式。逝者已逝,最好的懷念就是快樂地生活,這才是對逝者最高的尊重和真正的緬懷。你聽,他們演奏的都是父親生前喜歡的樂曲,父親并沒有走遠,他永遠在我們身邊!”
老人去世的第二天,子女們來到殯儀館,它的英文名字是FuneralHome——“葬禮之家”。推開大門,和我印象中“葬禮之家”應有的灰暗凝重氣氛不同,整個裝飾以暖色調(diào)為主,一個個細節(jié)布置得別具匠心,營造出家一樣的氛圍,很溫暖。一個英俊的青年西裝革履,領著大家來到一個漂亮的會議室,會議桌上放著水和小點心,空氣中彌漫著若有若無的音樂。大家團團坐下,互相介紹之后,開始討論葬禮要求,選擇棺木、儀式過程和公告以及其他一些細節(jié)。小伙子態(tài)度非常和善,一一記下所有內(nèi)容,還對著我的中國名字重復讀了好幾遍。
出殯的頭一天,一般會有一個稱之為“WAKE”的活動,也算是一種交際。主要內(nèi)容是邀請親友到來,與死者最后告別,并對死者的家人表示慰問。我們安排在殯儀館舉行。靈堂正前方是被鮮花環(huán)繞著的老人靈柩,空中垂下兩個大大的花環(huán),周邊也被大大小小的花籃環(huán)繞。大屏幕上不段重復放映著記載家庭歷史的照片,老人生前最喜歡的樂曲緩緩流淌,整個靈堂布置得莊嚴肅穆而溫馨。
第四天開追悼會并送葬。眾多親友上臺回憶故者在世時令人難忘的片段,絕大多數(shù)的回憶內(nèi)容生動有趣、令人捧腹,臺下時常傳來陣陣歡笑,他們講述老人的信仰,老人的虔誠,他的歡笑淚水,喜悅悲辛……大家都沉浸在短暫的美好回憶中,內(nèi)心充滿了愉悅和敬重。最讓我感慨的是送葬。靈車行進在最前面,后面跟著親朋的車,浩浩蕩蕩一個大車隊。車隊旁邊隨行的警察穿著制服、戴著頭盔、騎著摩托車威武地開道,每到十字路口,不管是紅燈還是綠燈,戴著白手套的手打著手勢讓其他車輛停下,只有我們的車隊通過,過往的車輛都自動停靠在路邊,并鳴笛示意,表示對死者的敬意。老公告訴我,雖然素不相識,但生命值得禮贊!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都會鳴笛讓行。說這話時,他的臉上平靜如水,而我,卻分明感覺到,一種神圣和莊嚴從心底油然升起:“生命!生命!即使是微如草芥的生命,在終點都能贏得尊嚴如斯,又何懼卑微平凡?”
來到墓地,深秋的陽光柔柔地亮著,風來,樹兒也輕輕吟唱一支驪歌,牧師念著祈禱詞,大家神色安詳,莊嚴地站立,好像只是在送行。棺木被緩緩地放下,手中的鮮花隨著泥土紛紛飄落,逝去的靈魂漸漸走遠。大地敞開胸懷擁抱著回歸的子民,要去一趟一個叫天堂的遠方……
一個平凡普通的逝者,也能享有最后的尊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