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振松
好的機遇往往稍縱即逝,猶如曇花一現(xiàn),機遇需要用靈感去捕捉。被稱為“方便面之父”的日本人安藤百福就有這樣的經(jīng)歷。二戰(zhàn)后,日本食品嚴重不足。一天,安藤百福偶爾經(jīng)過一家拉面攤,看到人們頂著寒風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長隊,腦子里靈光一閃:如果生產(chǎn)一種一泡就能吃的面條,一定會受歡迎。念頭產(chǎn)生之后,安藤百福立即付諸行動。
他于1958年春天開始埋頭于方便面的開發(fā),未果。一年后的一天,他品嘗著夫人做的油炸菜肴,他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采取油炸方法怎么樣?他很快進行試驗,懸而未決的難題終于迎刃而解,將面條浸在湯汁中使之著味,然后油炸使之干燥,就能同時解決保存和烹調(diào)的問題。不久,他拿到了方便面制法的專利。
1966年,安藤百福首次去歐美視察旅行,他拿著拉面去洛杉磯的超市,讓幾個采購人員品嘗拉面,沒有泡面條的碗,找到的只有紙杯子,于是把面分成兩半放入紙杯中,注入開水,他們用叉子吃著。吃完后把杯子隨手扔進垃圾箱。安藤由此產(chǎn)生了靈感:開發(fā)“杯裝方便面”。在飛機上,他發(fā)現(xiàn)空中小姐給的裝開心果的鋁制容器的上部是一個由紙和鋁箔貼合而成的密封蓋子,腦子里立即又冒出一個念頭:采用鋁蓋不是正好解決杯裝方便面長期保存的問題嗎!就這樣,方便面走向了全世界。
很多成功的典范,就是緣于某些小事物所觸動而冒出的小小念頭。是否善于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創(chuàng)新念頭,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的創(chuàng)業(yè)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