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國
摘要:多媒體教學課件圖文并茂、生動活潑,極具表現(xiàn)力和交互性。但是筆者發(fā)現(xiàn)某些教師在制作和使用教學課件時存在諸多不良傾向,主要表現(xiàn)為:取代實驗傾向;程序呆板傾向;喧賓奪主傾向;信息超量傾向;替代板書傾向。本文旨在和大家共同探討改進的策略。
關鍵詞:物理;課件;不良傾向;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09)2(S)-0053-3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輔助教學課件的開發(fā)呈現(xiàn)出空前的熱情,許多教研部門、學校乃至教師都投入巨大的資金和精力,加入到這一隊伍中來。人們大都認為,教學課件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又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強大的交互性,只要用課件來教學,課堂效率就一定能夠大大提高。但是,筆者在親自制作一些課件并觀看了大量相關的公開課后,發(fā)現(xiàn)在制作和使用課件時存在諸多不良傾向,影響了教學效果,削弱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本文旨在和大家共同探討改進的策略。
1 取代實驗傾向
在物理教學中,有人把演示實驗做成課件來替代實驗本身,甚至把學生實驗也搬到銀幕上讓學生看,認為這樣既能讓學生看的清楚,又節(jié)約了時間。實際上,科學的結論來自客觀事實,僅憑幾個人為的課件而得出的結論,能有多大說服力呢?并且,學生只有在動手操作或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才能形成實驗技能,培養(yǎng)實驗能力,用課件來替代實驗反而是束縛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違背了素質(zhì)教育和實驗探究的原則。例如:在“研究水沸騰”時,學生會在實驗中遇到各種情況,如:為什么酒精燈熄滅后,水還在沸騰?為什么有的同學觀察到水沸騰后,溫度計的示數(shù)仍然在上升?為什么紙片蓋得很緊和蓋得較松,實驗的結果不同等。如果只在課件中觀察實驗過程,學生根本無法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讓同學們進行充分的討論,觀察與揣摩,不僅有利于知識的掌握、活躍課堂氣氛,更有利于激起思維的火花。用課件代替實驗不僅使得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的教育落空,同時也違背了物理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本味。
當然,對于那些可見度較低、演示效果差、影響教室環(huán)境而又適合投影的演示實驗(如:托里拆利實驗),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它投影到銀幕上,形象、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既增大了演示的可見度,又保持了演示的真實性,效果自然會特別好。另外在學生實驗課上,用多媒體把實驗的目的、原理、步驟以及注意事項投到銀幕上,可以縮短講授時間,增加動手時間,同樣是非常好的提高課堂效益的教學手段。
2 程序呆板傾向
教師制作課件的目的是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但教師在注重發(fā)揮多媒體的強大信息功能的同時,卻無意中把教學過程給公式化了。這些教學課件中往往預設了演示程序,限制了課堂進程,生硬的讓教師適應課件,讓學生機械的配合教師。當學生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交互時,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地思考,只能順應設計者的思維方式作一些簡單的應答。這樣學生的基本知識就難以鞏固、基本訓練就難得到位,同時也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求異思維的發(fā)展。
筆者認為:課件的制作應符合教學規(guī)律,具有交互性,易操作。針對以上情況,在設計課件的時候適當改進,突破線性限制,采用樹狀結構,用超文本媒體結構提供簡便、快捷、明朗的操作界面,使不同內(nèi)容之間可以相互跳轉(zhuǎn),并能即時給予反饋,從而達到多元化、多層次化的效果。多媒體課件既不能代替學生的回答,也不能代替教師的講解。教師的講解、啟發(fā)、點撥應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實際反映來進行,激發(fā)學生更強烈的參與意識,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開放的活動環(huán)境。因此,我們必須跳出固定的套路,設計出開放型的課件,能互相交流,能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做出不同的反應,這樣的課件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空間。
3 喧賓奪主傾向
多媒體課件因為具有能將聲音、圖像、動畫等功能結合為一體的效果,所以能使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但是,如果因為有這些特點就將上課單純理解為整堂課就是看看動畫,聽聽音樂,刻意讓課件畫面背景復雜,按鈕奇形怪狀,課堂異彩紛呈,那就犯了畫蛇添足、喧賓奪主的毛病。用這樣的課件上課,學生似乎接觸到許多東西,實則在有聲有色的背后,根本就沒有記住、理解關鍵的物理知識,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學生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最終影響了教學的實際效果。
筆者認為:使用課件不是為了湊熱鬧、圖花哨、比技術,而是為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不管我們上課采用何種形式,不管這是堂什么內(nèi)容的課,課件在教學中永遠只能是起到輔助作用,我們追求的是界面友好,并不要求“華麗”。我們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應明確,為什么用?怎么用?這是不是最佳方案?在設計課件時應選擇恰當?shù)某尸F(xiàn)方式和適宜的教學策略,采用的多媒體技術手段應能幫助學生感悟、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討論、教給學生方法,從而改善教學環(huán)境,提高課堂效率,實現(xiàn)最優(yōu)化教學。
4 信息超量傾向
電腦能夠儲存大量的信息,這是電腦的一大優(yōu)勢。我們有的老師在制作課件時,惟恐體現(xiàn)不出這一優(yōu)勢,將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所有材料事無巨細盡數(shù)羅列,而在使用時,受課時限制,只能加快單位時間傳輸?shù)男畔⒘?。一些重要的?nèi)容學生往往還未做筆記就一閃而過,未加思考就一去不返。過多的資料使他們目不暇接,其琳瑯滿目的程度令人頭昏目眩,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意義的消化和理解,極大的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筆者認為:一個好的教學課件,不是看其內(nèi)容多么豐富,過程多么全面,而是應當注重其在實際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展示的應是精華,拓展的應是需要,使用起來應當方便快捷,讓人一看就明,一學就會。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應經(jīng)??紤]到學生實際,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在何時以何種方式提出知識點,每次使用多長時間都要仔細推敲,絕對不能隨心所欲,拿來就用。課件除了一些必要的“包裝”之外,應該做得樸實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根據(jù)學生情況的反饋信息,即學生的表情、神態(tài),隨時調(diào)整講課的節(jié)奏和方法。課堂教學本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互動過程,在設計上應少一些人機對話的知識傳授,多一些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實踐告訴我們,有時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個鼓勵性的手勢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看到希望,充滿信心。
5 替代板書傾向
許多教師制作的課件,只有文字材料,而無其它物理素材。他們把“板書”內(nèi)容做到課件中直接演示,“板書”的出現(xiàn)沒有經(jīng)過師生動態(tài)的分析與歸納過程,這對學生來說充其量只是一種“視覺暫留”,不利于掌握學習的重難點,更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深化和知識體系的構建。
物理板書是展示物理知識結構的一種重要教學手段,也是呈現(xiàn)物理美學的一種方式。課堂上無論是教師口授、教具演示還是實驗教學都離不開板書的配合。優(yōu)秀的板書,條理清晰、結構新穎,能讓學生一目了然,能對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啟發(fā)思維、發(fā)展智力起到重要的點化作用。
筆者認為:板書與課件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各盡其能,各司其職。教學中有些復雜的圖形或總結性的文字、圖表、以及標題、探討的問題等,可以制成幻燈片,根據(jù)教學需要展現(xiàn)出來,這樣可以加快感知進程,教師也節(jié)省了在課堂上的繪圖、書寫時間,增大了課堂容量。而對于那些必須要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才能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內(nèi)容,還是要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益。在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時,我們要樹立整合的觀念,根據(jù)教學需要將兩種手段巧妙結合,方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雖然當前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存在著某些的缺憾,但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教學中必將運用的越來越廣泛,其前景是光明的。多媒體課件的應用為我們的教學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同時對教師掌握現(xiàn)代教育教學技術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教師應多鉆研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恰當應用多媒體課件,結合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精華之處,揚長避短,實現(xiàn)兩者優(yōu)勢的整合,使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更理性、更準確、更普遍,更好地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
參考文獻:
[1]賴德勝.《物理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7)
[2]單玉萍.《初中物理探究活動中的誤區(qū)淺析》.物理教學探討,2007 (9)
[3]黃寶圣.《化學教學與創(chuàng)新思維》.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0(5)
[4]周衛(wèi)勇.《走向發(fā)展性課程評價》.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6)
(欄目編輯王柏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