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金環(huán) 趙桂華
腋臭,是因為大汗腺分泌旺盛及微生物異常生長繁殖,分解代謝產(chǎn)生的異味。該病具有遺傳傾向,與多汗癥常同時存在。青年女性尤為多見。腋臭在我國的發(fā)病率約6.41%[1],是門診的常見病。自Skoog和Thyresson于1962年提出用手術方法治療腋窩多汗癥以來,手術已成為治療腋臭的首選療法 。目前用于治療腋臭的手術方式很多,各有其優(yōu)缺點。在治療時仍需因人而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也可多種方法結合使用[2]。同時,腋臭患者的術前術后護理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治療效果。
1手術方式
1.1 梭形切除加皮下組織修剪法:患者取仰臥位,雙臂上舉,手枕于頭下,腋區(qū)充分暴露。常規(guī)消毒鋪巾,0.5% 利多卡因溶液(含l∶20萬腎上腺素)行局部浸潤麻醉,在腋毛區(qū)中央做梭形切口(長軸與腋窩皺褶垂直),長達腋毛區(qū)的上下兩端,寬度不超過3.0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將此區(qū)域內的皮膚和淺表皮下脂肪切除。切口側緣在脂肪組織淺面行銳性分離(分離范圍超出腋毛線外0.5cm),然后翻轉側緣皮瓣剪除皮下脂肪球、大汗腺及毛囊。傷口直接縫合,勿留死腔。傷口包扎,行“8”字繃帶固定,使其上臂輕度外展。術后3天更換敷料、撤除繃帶固定,術后8~10天拆線[3]。
1.2 腋后線切口刮術法:備皮,將患者兩臂上舉外展屈肘向上,置于枕后,使腋窩區(qū)充分暴露。常規(guī)碘酊消毒,用含1/10萬腎上腺素的0.5%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潤麻醉。腋后線正中切開,長約2cm,用中長彎止血鉗及柳葉刀在脂肪淺層分離。范圍超過腋毛區(qū)外緣約0.5cm,刮匙刮皮膚的真皮面,以紫紅色變薄為標準,用生理鹽水清洗刮掉的脂肪等破碎組織,放置引流條,縫合切口,加壓包扎,24h后去除引流條,1周后拆線[4]。
1.3 “W”型切口修剪皮瓣法:患者仰臥、雙手置于枕后,以腋中線為長軸、腋毛菱形分布區(qū)為標志線畫線,常規(guī)消毒鋪巾、局部浸潤麻醉后,作與畫線長軸相一致的長約3~4cm的“W”型切口,深達皮下,用柳葉刀于切口緣皮下脂肪淺層進行分離,范圍超出標志線外0.5~1.0cm,翻轉皮瓣,剪去真皮側脂肪、毛囊及腺體等組織,用刮匙刮除長軸兩端和難以修剪到的邊緣部位的上述組織,形成寬蒂超薄皮瓣。搔刮時,力量適中,注意保護真皮下血管網(wǎng)。慶大霉素稀釋液反復沖洗創(chuàng)腔,檢查無出血后,縫合切口,放置橡皮片引流,加壓包扎[5]。
1.4 梭形切除“Z”型皮瓣縫合法:用美蘭沿腋毛區(qū)的邊緣標記出梭形的腋毛切除區(qū)。以1%利多卡因腎上腺素行局部浸潤麻醉,沿標記線切開皮膚至皮下脂肪層,將含有毛囊、汗腺的皮膚及皮下組織一并切除,創(chuàng)面徹底止血。將兩側切緣皮下游離,以1號絲線行脂肪層間斷縫合。在縫合皮膚切口時,于切口中部設計一對“Z”形瓣,角度為60°。臂長lcm,皮瓣形成后錯位縫合呈“Z”形,以0號絲線行皮下淺層間斷縫合,加壓包扎[6]。
1.5 微創(chuàng)小切口刮除法:腋下常規(guī)消毒鋪巾,用0.1%腎上腺素生理鹽水5Oml+2%利多卡因l5ml做局部浸潤麻醉。沿設計切口線切開皮膚至皮下組織,用中長彎止血鉗夾住皮膚切口邊緣,組織剪在脂肪淺層分離至梭形劃線上緣。刮匙刮皮膚的真皮面,力量適中,以毛囊被破壞為標準,用慶大霉素稀釋液反復沖洗創(chuàng)腔。沿設計切口線切開皮膚0.5cm,作為人體站立位的引流口。檢查無活動性出血后,用無菌紅霉素軟膏涂在切口邊緣處,無菌紗布棉墊加壓包扎,外用彈力繃帶后“8”字固定,囑其上臂內收、后伸穿衣[7-8]。
1.6 腋橫紋切口修剪皮瓣法: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1%利多卡因+1∶20萬腎上腺素作局部麻醉,沿腋橫紋作一長約3~4m切口,向切口周圍作銳性潛行皮下分離,范圍和腋毛分布區(qū)域一致。將該范圍內的淺層脂肪切除,注意避免損傷神經(jīng)血管,創(chuàng)面徹底止血。修剪皮瓣,去除皮下組織,僅保留真皮下血管網(wǎng)。置膠片引流條,5-0絲線間斷縫合皮膚,傷口加壓包扎。
1.7 多功能治療機治療法:患者平臥,充分暴露腋窩,備皮,預留1cm長腋毛,常規(guī)消毒,局麻。采用KW-747型多功能治療機(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研究所生產(chǎn))治療,調節(jié)器調整到3檔,功率2WV。左手持無菌眼科睫毛鑷依次夾住每根腋毛,右手持電針對準毛囊根部進針,深度3~5mm,快速碳化毛囊;然后用0.5 碘伏擦拭創(chuàng)面,無菌敷料包扎[9]。
1.8 毛囊汗腺高頻電灼法:患者取仰臥位,術側上肢外展過頭,充分暴露腋窩部,局部消毒后用1%普魯卡因浸潤麻醉。高頻電灼治療儀,選擇功率第3檔,輸出電流為5O~62A,連接專用的針頭,沿著腋毛根部方向刺入進行電灼,深度3~6mm,通電2~3s,順序地自上而下逐個電灼,使毛囊和汗腺碳化,達到封閉汗腺孔,破壞毛乳頭而除臭的目的[4]。
2 療效判定方法
隨訪0.5~1年。痊愈:臭味消失,無汗或少汗,肢體活動自如。顯效:臭味消失2/3以上,少部分毛發(fā)再生。有效:臭味消失1/3以上,一般活動仍有較多汗,大部分毛發(fā)再生。無效:臭味與術前無明顯改善,出汗、毛發(fā)無明顯變化[4]。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腋臭患者大多數(shù)為青年女性,社交范圍廣,注重個人形象。腋臭影響了她們的正常交往,使其性格變得膽怯、孤獨而自卑,情緒上較不穩(wěn)定,求醫(yī)愿望迫切。部分患者曾用藥物、注射等方法治療,效果不佳。治療顧慮較多,心理壓力大:一方面對手術懷有較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對手術可能出現(xiàn)的疼痛、出血及愈后的瘢痕等并發(fā)癥存有恐懼心理。根據(jù)受術者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將美容心理學知識和腋臭治療的相關醫(yī)療知識,有針對性地向患者進行講解。讓患者了解手術治療的優(yōu)點以及手術的方法,減輕病人的矛盾和恐懼心理,以正確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讓患者認知手術是一種有創(chuàng)治療,術后有疼痛感及暫時活動不便是正?,F(xiàn)象。醫(yī)師會給與相應的處理治療,告訴患者換藥拆線的時間,以便觀察傷口情況。要求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在家看看電視,聽聽音樂等,最大限度減輕不適。留下患者的聯(lián)系電話,隨時電話隨訪,了解術后情況,將科室醫(yī)護人員的電話也告訴患者,以便患者隨時咨詢減輕患者顧慮[10-11]。
3.2 術前準備:詢問患者健康狀況,如是否患有肝炎、糖尿病、凝血機制障礙等,近期是否口服激素類或擴張血管類藥物。手術前要了解患者兩腋下有無異常感染病灶、結節(jié)或其他皮膚病,如有則需治愈后方能手術,女患者要避開經(jīng)期手術,檢查血常規(guī)、凝血酶原時間。囑其術前洗浴,換開襟棉質內衣。皮膚準備:剪短腋毛,殘留毛根約2.0mm,便于術中應用拔毛試驗判斷大汗腺搔刮破壞程度。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過程、手術并發(fā)癥和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并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6,12]。
3.3 術中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護士應陪伴患者上手術臺,安置好合適、舒適的手術體位,告之大概所需的手術時間,講解術中與醫(yī)師配合的重要性。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注意觀察手術過程,對術中出現(xiàn)特殊情況,如電刀聲、蛋白焦味等,給予詳細解釋,減少患者緊張情緒及恐懼心理。術中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注意各環(huán)節(jié)的操作[13],協(xié)助醫(yī)師完成手術。
3.4 術后護理
3.4.1 預防血腫和感染:血腫為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術后護理的重點。為了預防血腫的發(fā)生,術后外用繃帶行“8”字加壓包扎,松緊要適宜。過緊易造成血運受阻,可有手部麻木、腫脹的感覺;過松易形成皮下血腫,影響傷口愈合。穿衣時上臂內收、后伸,幫助患者穿上寬松肥大的開襟衫。術后2周內上臂局部制動(避免上臂過早上舉、外展和前后擺動),如此可減少術后出血;術后不可沐浴,避免外出,保持腋部皮膚的干燥,盡量避免活動,減少出汗,減少細菌繁殖,以免術后感染,術后口服抗生素5~7天,必要時口服鎮(zhèn)痛劑[7,13]。
3.4.2 傷口護理:術后3天更換敷料、解除繃帶固定,以后每2~3天換藥一次,術后8~10天拆線,換藥后常規(guī)包扎。切口處的血痂對愈合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也是造成切口裂開的因素之一。換藥時用雙氧水浸泡血痂,酒精棉球徹底消毒,使切口保持清潔狀態(tài),可保證傷口正常愈合。上臂外展或上舉時切口會受到牽拉,腋部的皮膚也會隨之活動,有再出血形成血腫的可能。因此,限制上臂外展或上舉十分必要。保持傷口敷料干燥,如傷口滲血較多(即敷料染成紅色)或在3天后傷口仍有明顯疼痛,應及時來院就診;術后采用冰袋降溫壓迫法,對防止并發(fā)癥,提高傷口愈合率,促進術后患肢功能早日康復效果滿意,對夏季腋臭切除術后的護理是一種安全簡便、行之有效的方法[14-15]。
3.4.3 生活護理:指導患者正確的穿脫衣服,避免換衣引起傷口疼痛及出血,要求患者穿開衫衣服,脫衣時兩臂輕慢地向外向后伸直,使手臂與腋中線呈45°,家屬協(xié)助將衣服自雙肩向后向下輕輕滑下即可。穿衣時保持同樣姿勢,家屬抓衣服兩肩,露出兩袖洞,將兩袖洞同時穿于雙手沿臂慢慢向上拉至肩部即穿上,穿脫衣服時手臂擺動范圍過大,可引起傷口不適[16-17]。飲食以溫熱為好,不要太燙,少吃辛辣食物,避免進餐時出汗,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及高纖維素食物,促進傷口愈合,保持大便通暢。
4健康指導
護士應重視對患者術前和術后的健康教育。一般情況下,術后第3天起疼痛感基本消失,患者因而容易下床活動或過早活動上臂。因此,尤其要強調術后2周內上臂局部制動,注意休息以減少出汗,并要講明其原理,使患者認識到局部制動和休息的重要性,同時要做好定時檢查和督促工作。對于門診手術患者還要做好對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家屬起到配合督促的作用。指導患者及家屬對傷口出血、紅、腫等現(xiàn)象的觀察方法,如有發(fā)生需及時復診。
拆線后3個月內應避免雙上肢的劇烈活動,禁止籃球、舉重、游泳等大幅度運動,以利于傷口的恢復;瘢痕反應過程中可引起的瘙癢,避免搔抓和熱水刺激,以免引起感染、刺激瘢痕增生,可適當以指腹按摩或溫水清洗;合理飲食,增加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的攝入,避免酒精等刺激性食物。研究顯示,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可顯著提高傷口I期愈合率,達到治療與美容并取的效果。對于經(jīng)激光治療后有陳舊性瘢痕增生的患者,要向其講明術后有發(fā)生傷口愈合不良的可能性及其原因,以免發(fā)生醫(yī)療糾紛。對于自制力較差、家屬又難以承擔督促責任的患者,應住院手術[6,18]。
5體會
因受術者的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不同,手術要求亦不盡相同,故所采用的手術方法及指導的形式也不能雷同。指導語言要通俗易懂。內容要科普化,具體化,使患者易于掌握應用,忌用醫(yī)學術語。醫(yī)護配合,尊重受術者的人格和隱私,尊重其愛美的心理需求,縮短醫(yī)患之間的距離。術前、術后指導可以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避免醫(yī)患糾紛。提高醫(yī)護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專業(yè)知識技能、交流技巧、心理學及社會學方面的知識??梢愿玫胤栈颊遊24]。
[參考文獻]
[1]譚 謙,林子豪,吳建明,等.改良S形切口腋臭根治術[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3,9(2):104-105.
[2]曹 莫,劉 柳,楊 磊.微創(chuàng)切吸式手術治療腋臭67例[J].河北醫(yī)藥,2004,26(10):842.
[3]何曉珍,馬澤奔,樊翌明.改良腋臭根治術治療腋臭的療效觀察與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5(8):1085.
[4]鄭 娃,龔月瓊,陳麗意. 高頻電灼治療儀治療腋臭患者的護理[J]. 臨床護理雜志,2006,5(5):44.
[5]趙 亮,羅公超,吳余樂,等.皮下修剪術治療腋臭[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6,29(6):456-457.
[6]鄭 昭. 腋臭患者手術及術后護理工作的改進[J].中華實用醫(yī)學,2004,6(10):41-42.
[7]史 萍,劉 倩,郝晏明,等. 微創(chuàng)小切口腋臭清除術及護理體會[J]. 河北醫(yī)藥,2005,27(12):960.
[8]趙亞平,李 強,雷云霄,等.腫脹麻醉小切口皮下剝離加搔刮法治療腋臭[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4,13(3):366.
[9]胡傳慧.多功能治療機治療腋臭患者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6,21(13): 340.
[10]洪春燕. 皮瓣法腋毛區(qū)修剪術治療82例腋臭護理體會[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6,28(1):166.
[11]王莉崢.縱行小切口皮下修剪術治療腋臭手術的配合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3,9(8):612.
[12]金一平,楊松林.小切口皮下搔刮術治療腋臭的護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6,l5(l2):1414.
[13]鄧志紅, 何紅雁. 影響腋臭手術傷口愈合的因素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 2005, 2O(6): 572.
[14]劉士孌.夏季腋臭切除術后冰袋降溫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yī)藥衛(wèi)生,2005,6(4):85-86.
[15]李少華,王燕紅,彭水清. 小切口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腋臭的護理[J]. 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2006, 6(5):398.
[16]周曼穎,施建輝,夏德祥.重視護生健康教育意識及能力的培養(yǎng)[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5):78-79
[17]陳紅艷,陳 輝,葉 華,等.小切口腫脹麻醉負壓吸刮治療腋臭的護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6,l5(6):728.
[18]張玲妹,景玲華,高迎霞,等. 影響腋臭剝離術傷口愈合的重要因素及其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3):12.
[收稿日期]2008-09-02[修回日期]2008-11-18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