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慶
譚東,雪山的守護神,
他用生命詮釋了“親民、愛民、為民”的真諦,
他把忠誠寫在了雪山之間,他心中裝著群眾的危難,惟獨沒有他自己。
“春看杜鵑夏滑草,秋賞紅葉冬戲雪”,被譽為“東方阿爾卑斯”的西嶺雪山,是著名的旅游勝地,這里的迷人景色,帶給游客們無盡的歡樂。
在這歡樂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群雪山守護者在默默付出,保障著西嶺雪山旅游線路的暢通,維護著游人和當?shù)厝罕姷钠桨病?/p>
如今,其中的一名守護者已離我們而去,他的去世,帶給熟悉他的人無盡的哀思。
“窗含西嶺千秋雪”,他就像一座永不融化的巍峨雪山,永駐群眾的心中。
他就是原大邑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事故預防處理中隊西嶺執(zhí)勤組組長——譚東。
? 至誠至真,詮釋愛民真諦
“譚警官走了,可惜了,太可惜了!”
譚東犧牲的消息,在短短幾天里就傳遍了大邑縣的街頭巷尾、田間院落,老百姓無不為譚東的突然病逝感到惋惜、哀痛。譚東曾經不為人知的感人事跡,也迅速在群眾的口中傳誦開來。
1999年9月,在部隊服役18年的譚東轉業(yè)來到大邑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當了一名普通的交通警察。幾年時間下來,來往于大邑縣的司機都認識了他。曾經受過譚東處罰的司機張洪林說:“譚警官這個人‘多對的,不端架子,對違章司機不是簡單罰款了事,而是以教育為主,總能讓我們心服口服。”譚東還經常帶著新的駕駛證和行駛證外殼,看到司機的證照套殼破損了,就免費給他們更換。
讓司機們“服氣”的,還有譚東在職責之外的熱心助人。在西嶺鎮(zhèn)開飯館的楊桂英見多了譚東的“義舉”。據(jù)她回憶,那些家庭貧困的司機出車禍受了傷,最希望遇到譚東出警,因為譚東不僅會送受傷司機到醫(yī)院看病,還會提著水果主動看望,在關懷之余,還對傷者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甚至有時還幫忙把車修好?!斑@樣的事,譚警官一年要做好幾次。”
譚東人性化的執(zhí)法贏得了群眾的贊揚。司機們平時最怕交警,可碰到了譚東,都會積極配合?!白T警官要處罰,那我沒說的!”
大邑縣王泗鎮(zhèn)楊店村村民代琳,獨自帶著一對雙胞胎孩子,借住在一間破舊的房子里,刮風天掉瓦,下雨天漏水,生活極其困難。譚東知道了她的情況,不辭辛勞地為其申請補助和建房用地,還從自己并不寬裕的積蓄中拿出3000元錢借給代琳修房。2007年9月,代琳一家搬進了嶄新的三間瓦房里,譚東卻沒有吃過她一頓家常便飯。
“我是農村苦孩子出身,我最能體會別人需要幫助時的心情,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時候,我就要盡力幫上一把?!泵鎸θ藗兊姆Q贊,譚東的回答簡單、低調。
于細微處見精神。從警10年,譚東就是這樣,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揣著一腔至誠至真的愛,浸潤著群眾的心。
? 扎根一線,風雪中堅守的“路標”
2004年7月,譚東來到西嶺雪山,在西嶺中隊執(zhí)勤組任組長。西嶺雪山氣候多變,道路險要,景區(qū)50多公里的旅游要道,以及村民們進出的100多公里鄉(xiāng)村山道,都是他和同事們的職責范圍。譚東夏冒酷暑,冬戰(zhàn)嚴寒,帶領同事們巡邏、疏導交通、處置事故、節(jié)日安保,長年累月駐守,經常加班加點工作,沒有一聲怨言。
2008年1月25日,西嶺雪山遭遇了特大暴風雪,近千輛汽車受阻在西嶺鎮(zhèn)到風景區(qū)前山、后山的路上,近4000游客滯留雪山。譚東和同事們在零下10度的山路上,頂風冒雪,饑腸轆轆,全力做好游客安撫和交通疏導工作,一站就是七八個小時,成為風雪中的“路標”。西嶺雪山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政璋回憶:“當時譚東患上重感冒,發(fā)高燒,我勸他到醫(yī)院輸液,他卻說:‘這里那么忙,咋走得開哦?!敝钡?6日晚,譚東才被同事強行送到鎮(zhèn)醫(yī)院輸液,然而他只輸了兩個小時,就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至29日,譚東總共在風雪中連續(xù)戰(zhàn)斗了5天?,F(xiàn)在,只要想起譚東,周政璋的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出那個在雪災中指揮交通疏散的“雪人”。
常年在西嶺雪山執(zhí)行任務,譚東出勤最多,處理事務最繁雜。風吹雪洗,他的警服上深藍色的肩章已經發(fā)白,每次中隊開大會,坐在臺下的他泛白的肩章顯得特別“扎眼”。
在同事的眼里,譚東是個“工作狂”。自從調到西嶺執(zhí)勤點工作以后,譚東從來沒有休過假。這些年來,譚東沒有一次回家吃過年夜飯,都是妻子帶著女兒到山上去,在譚東堅守的執(zhí)勤點過上一個簡單的新年。
譚東常說:“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工作的事再小也是大事?!?008年“5·12”地震發(fā)生后,譚東顧不上老母親癱瘓在床、女兒高考在即、自家房屋已成危房等情況,第一時間投入到抗震救災一線,全力保障震區(qū)道路的暢通,這一去,就是10多天。
頭上頂著警徽,身上就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曾經有朋友“教育”他:“你都40歲出頭了,還到山上去折騰,你圖個啥?”譚東只是憨厚地笑一笑,并不作答。在西嶺中隊執(zhí)勤點的4年多時間里,他始終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工作著,也許,這就算是一種回答吧。
?救人危難,彰顯民警本色
在西嶺執(zhí)勤點辦公室里,掛著一面“出警迅速,救人危難”的錦旗,是村民伍澤述送給譚東的。2005年3月11日,伍澤述騎摩托車與一輛貨車相撞,生命垂危。火速趕到的譚東果斷地把他口中的污血污物清除掉,并進行人工呼吸,把伍澤述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
2007年11月2日,村民任宣志乘坐的農用車,在苦膽崗從100多米高的山崖摔下。接到報警后,西嶺鎮(zhèn)衛(wèi)生院院長熊東樹帶領急救小組和譚東迅速到達出事地點。望著山崖下的車輛,譚東準備直接跳下懸崖去察看。
熊東樹大喊:“譚哥,危險!下去不得!”
“救人要緊!”
譚東只回答了4個字,就抓著樹枝和雜草滑了下去。山崖下,任宣志被摔得顱內出血、全身多處骨折,奄奄一息。譚東立即用在部隊里學到的急救知識,對任宣志進行施救,為挽救任宣志的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幾十分鐘后,熊東樹的急救小組和其他救援群眾繞道緩坡,趕到現(xiàn)場,最終將任宣志救出。
10年來,被譚東搶救和幫助的群眾不計其數(shù),每當群眾面臨危難之時,他總是奮不顧身,對于自己的安危,卻置之腦后。有人感慨地說,像他這樣“玩命”,遲早會“出事”。這一“讖言”不幸被言中,一場交通事故引發(fā)的疾病,最終讓他45歲的生命戛然而止。
2008年12月29日晚8點40分左右,譚東所在執(zhí)勤點旁的雙河大橋下,一輛夏利車翻倒在水渠中。譚東和同事楊杰聞訊,立即奔向事發(fā)現(xiàn)場,在距車輛200米外的水渠中,找到了已被凍得全身僵硬的司機祝林。此時天黑、水冷、流急,水中的祝林無法抓住救生繩。譚東來不及多想,縱身跳下冰冷刺骨的水渠里,抱住祝林向上推。幾番周折,祝林終于上了岸,譚東全身也濕透了。
第二天,譚東得了重感冒,到衛(wèi)生院看病。院長熊東樹見譚東面色發(fā)青,勸道:“譚哥,住院輸液治療吧?!弊T東說:“不行,元旦游客多,天又冷,疏通道路的任務重啊……”拿了點藥,譚東又返回工作崗位上。1月4日晚,譚東的病情更嚴重了,除了發(fā)燒,還伴隨氣急、胸悶等癥狀。然而譚東再一次拒絕了住院的要求。“這兩天山上雪厚了,游客多了,忙得很,我吃點藥、打一針就頂住了?!?/p>
這一次,譚東沒能頂住。1月5日晚9時許,譚東和同事楊杰在連續(xù)處理完各種警情后,返回執(zhí)勤點休息。牽掛譚東病情的妻子湯靜多次撥打譚東的電話,卻無人接聽,于是連忙撥通了楊杰的電話,讓他去叫譚東——執(zhí)勤點內,譚東的寢室里,他已經昏迷不醒。23時45分,被緊急送到醫(yī)院的譚東沒有被搶救過來,病毒性心肌炎奪去了他的生命。
譚東就這么靜靜地走了,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一如他生前那樣,低調、少語。然而他憨厚黝黑的臉龐,質樸親切的微笑,他的細致,他的真誠,他在平凡的工作中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跡,將長存在人們心中。雪山下,在他工作的執(zhí)勤點旁,在他最后一次出警救人的溝渠上,幾株春梅在料峭風中微微搖曳,枝頭滿滿的白花,仿佛也在訴說著對那逝去警魂的深深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