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明
編 者 按
面對浩瀚的戈壁、美麗的綠洲、神秘的天池,任何言語都顯得蒼白,也許只有詩歌能抒寫旅游者的心懷。讓我們隨著作者的詩意一起去領略西域的風光吧!
1. 南北時差
10月11日,從廣州飛到北京,又飛到烏魯木齊。按照導游昨晚的通知,今天我們要去吐魯番。深秋的新疆早晚溫差比較大,雖然穿了冬裝,但仍覺得寒意陣陣。
南海寅時艷陽起,北疆辰時尚無曦;
海南初冬打短套,疆北深秋裹棉衣。
2. 吐魯番印象
10月11日,雖然時值深秋,但日照依然強烈。我們坐著空調大巴穿行在戈壁上,仍明顯地感覺到了火洲的炎熱。汽車走了將近三個小時,才走出戈壁,到達吐魯番市區(qū)。在參觀完交河故城、火焰山等景點后,在折回的路上便寫了以下詩句。
烈日炎炎掛當頭,百里戈壁烤火洲;
千山萬壑寸草絕,火焰山下棄骷髏。
3.吐魯番葡萄溝
葡萄溝位于吐魯番市東北10公里,是一條南北長約7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的峽谷。因盛產葡萄而得名。
晚上8點,我們才到達葡萄溝。此時已伸手不見五指,我們只得打著手電筒隨意在溝前溝后轉了轉了事。本來甚覺遺憾,但葡萄溝聞名遐邇,不寫幾句不足以慰此行。
戈壁盡頭見綠洲,綠洲水澆葡萄溝;
葡萄溝掛甜葡萄,葡萄處處現(xiàn)綠洲。
4.天山天池
10月12日,按照行程安排今天是游天山天池。天山的神秘、天池的秀麗早在我的期待之中,我曾經無數(shù)次地在武俠小說中夢游過。于是帶著興奮和向往到達了這被稱為仙境般的地方—天池。
然而夢想總是與現(xiàn)實有著差異。一眼看去與我見過的家鄉(xiāng)的水庫并無兩樣。山還是那些山,水也還是那些水。
當晚在從烏魯木齊去甘肅柳園的列車上,我又拿出相機查看并仔細思量和回味起來,驀然間明白天池與水庫畢竟有著天然與人工之別。水庫是人工筑成的,水為雨水,山是青山;而天池是千萬年前冰川沖刷自然形成的,水為雪水,山為雪山。我想如果再過一個月來,山上都有積雪了,那就更美了。然而這些對于天山天池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更重要的是她被賦予了人文的情懷,包含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的積淀和審美價值。也就是說她的美不只是外表,而是在靈魂深處。想到此處,我忽然為自己的膚淺而汗顏。于是我躺著再夢游了一回天池。
明月照天池,雪峰映青山;
微風拂池水, 輕波濺石灘;
岸邊伏蛙跳, 水面掠鳥翻;
月下夜聽濤,醉臥山水間。
(續(xù)見4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