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閩南年俗略述

      2009-04-02 05:00石奕龍余光弘
      全國新書目 2009年3期
      關鍵詞:供品圍爐閩南

      石奕龍 余光弘

      春節(jié)是民間最隆重又熱鬧的傳統佳節(jié)之一。閩南大部分地方 在農歷(陰歷)臘月十六日做完“尾牙”以后,就開始“入年 假”,置辦年貨,磨米或用米碓舂米粉蒸甜 (年糕),做發(fā)、碗糕、咸(菜頭、芋、番薯、金瓜等)、麻糍(糍粑)、菜包、粽子、“簽”、“番麥”、“豆包仔”等。有的地方則在廿三日、廿四日“送神”后才開始忙碌。昔時,在入年假之后,還要買布料,請裁縫為家里的所有人都做一身新衣;現在,則改為辦年貨時,為家中的每個人都置辦一身新衣。

      農歷臘月廿三日或廿四日,閩臺各地的閩南人都要舉行傳統的“送神”儀式。在閩南的大部分地區(qū)流行著一句俗話,其曰,“送神晚,接神早”,因此,閩南人一般是在下午或黃昏時送神,人們在廳堂中或廚房門口擺下供桌與供品,有的也在廚房的灶君公(灶王爺)神位前,供以甜食與其他祭品,焚三炷香祈禱,并燒“紙馬”等送各路神靈和灶君公回天庭述職。用甜食此類黏嘴的東西供灶君公,主要是想賄賂灶君公,使他“上天言好事”,不向玉皇大帝說人間的壞話。

      在閩南多流行有“臘月二十四,清囤掃厝宅”的俗語,也就是說,在臘月廿四日送神后,大多數地方的閩南人才開始“清囤”(或“清塵”)、“掃塵”、“撣塵”,打掃家中的內外衛(wèi)生。因為閩南人認為送神上天述職后,神靈都已離開凡間,這時翻箱倒柜地打掃房內屋外的衛(wèi)生,就不會“沖犯”神靈。

      昔時,臘月廿五日“俗謂天神下降”,閩南人也需要“設案于神前”祭拜。這是因為廿三、廿四日送神后,駐扎在家中的家神如晉江、同安、廈門、金門等地的觀音暫回天庭,“天公”(玉皇大帝)派天神于此時下凡來“鑒察(人間的)善惡”,因此,每家每戶都要設香案,焚香膜拜,迎接天神。

      清掃厝內厝外后,就開始準備春聯了。有的人家自己寫,有的人家因書法不好或不識字,則請人幫忙,他們在大廳里擺好文房四寶,請村中書法最好的人執(zhí)筆,書法過得去的人協助,小孩子則幫忙磨墨。寫春聯有時要忙好幾天,因為,每家每戶的大門、廚房、飯?zhí)?、臥室、浴室、谷倉、灶頭、豬舍、牛舍、雞棚、鴨欄、柴草間等,有的地方連窗戶上,都要除舊換新,貼上新聯和俗稱“角仔”、“金春”的方角貼紅。

      農歷廿八日、廿九日,各家還會再去買些豬肉之類,以求新鮮。女婿、準女婿要給岳家或準岳家“送年”,干兒子也需要在這些時候給干爹娘家“送年”。

      臘月廿九日,閩南人稱之為“小年兜”或“年兜仔”。一般來說,過年所需要的物品在這天必須準備妥當,炊、蒸發(fā)、“結棕”(或稱“綁棕”)等幾乎都得在這天完成,除夕、春節(jié)圍爐、待客所需要的雞鴨、炸料與鹵料,如五香卷、肉丸、鹵蛋等也多數必須在這天完成,所以這天主婦們特別忙碌。

      閩南人一般將除夕稱為“年兜”、“大年夜”或“廿九暝”,這天有許多事需要做,如在廈門,“除夕,家更春帖,燃爆竹,舂米麥為糍、餑之屬。以糕豚相遺,謂之饋歲。祭先及神,曰辭年。炙爐炭團聚飲酒,曰圍爐。留宿飯于明日,曰隔年飯。以生菜沃沸水湯,簪紅花供神,曰長年菜?!迸_灣的閩南人也一樣,“除夕之日,以年糕祀祖,并祭宅神門灶。以飯一盂、菜一盂,置于神位之前,上插紅春花,以示余糧之意。先數日,親友各饋物。是夕燃華燭,放爆竹,謂之辭年。闔家圍爐聚飲,爐畔環(huán)錢,既畢,各取錢去,陳設室內,以待來年”。所以,這一天也非常忙碌。

      在供桌上擺放柑桔、發(fā)等供品,掛上大紅的宮燈、“姓氏燈”等,后堂屋中的神廳中也要在供桌上放一些供品,并在香爐中燃上三炷香。輪值房頭還需組織大家貼春聯。貼春聯時,先要把舊聯撕掉弄干凈,再貼上新聯,以示除舊迎新;只有谷倉上的舊聯不必撕掉,把新聯直接貼在舊聯上,以象征谷倉中的糧食源源不斷。其他的閩南人也一樣,除夕這天要將住宅的所有門都貼上春聯和角仔、金春,有的地方在大門上,除了貼春聯外,還在門楣上貼上五張鏤空剪或雕刻有花紋與福字的“五福紅錢”。

      大年三十當天或子夜前,家家戶戶要把水缸挑滿,年夜飯煮好后,有的地方甚至要把井封起來,到正月初二甚至初四敬過井神后才可以挑水。大約在下午5點左右,家家“圍爐”吃“年夜飯”(也稱“團圓飯”,有的稱此為“過老年”)團圓。昔時,圍爐時,要在桌下放一炭火盆,盆的四面各擺四枚紅柑以象征吉祥,全家人圍爐而飲宴,開席時,長者會念道“韭菜春,人人伸(剩)”,帶領大家先吃韭菜。吃飯時,還會往炭盆中撒鹽,使之噼啪作響,象征家庭幸福興旺,其樂融融。

      年夜飯吃完后,過去要在廳堂,有的甚至在夫婦的臥房供奉發(fā)、長年菜、過年飯,這些供品上要插上“春花”,有的過年飯上還要插一叢帶芋子的芋頭和一棵有頭有尾的蔥,以象征年年有余、人丁興旺、聰明富貴等。正月初五才將芋頭、蔥等種在花盆中。

      閩南人一般稱正月初一為“新正”、春節(jié),歡度春節(jié)也叫 “過正”、“過新年”。閩南人的聚居地大都流行有“正月歌”或 “過年歌”,大體概括了該地正月初一到十五或更晚一些的活動與風俗情況。如漳州地區(qū)的正月歌云: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夠飽,初四豆干炒,初五假開,初六拍囡仔尻倉(或舀肥),初七平宵(或初七摸),初八摸(或浪蕩空),初九天公生(或敬天公),初十地公生(或伽藍生、人舉 ),十一十一福(或有食福),十二人敲殼(音kok,木魚?;蜣D去拜)、十三人點燈、十四辦敬(或結燈棚、擼大銃)、十五元宵暝、十六倒燈棚(或拍燈架),十七人相坐、十八打瞌睡,十九買物配,二十做功課。(摘自《閩南鄉(xiāng)土民俗》“閩南文化叢書”)

      猜你喜歡
      供品圍爐閩南
      孫和平
      孫和平(二首)
      總有一款暖鍋能擊穿你
      閩南少年
      蠟制供品
      麻生向靖國神社獻供品
      双桥区| 海口市| 东丰县| 涟源市| 普宁市| 托克托县| 嘉峪关市| 关岭| 深水埗区| 来安县| 河曲县| 张家界市| 泰和县| 武清区| 太康县| 南京市| 西华县| 青川县| 循化| 汶川县| 佛学| 德安县| 邯郸县| 永城市| 临安市| 松原市| 宣汉县| 鄂州市| 即墨市| 屏东市| 阿拉尔市| 韶山市| 阿勒泰市| 文山县| 兴文县| 长汀县| 汉寿县| 顺平县| 辉县市| 大荔县|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