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涌
美國錄取大學生,家庭背景一直很重要,學校在這些方面的取舍過程也是嚴格保密的,這就給錄取過程帶來了相當大的神秘性。
最近,美國的塔虎脫大學讓《波士頓環(huán)球報》的記者走進其錄取辦公室,監(jiān)督整個錄取過程。記者的觀察被公開登在報紙上,使我們對美國大學在錄取過程中如何查學生的家庭背景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
這所大學是幾乎能與常青藤比肩的名校,有“小常青藤”之稱,錄取競爭非常激烈。塔虎脫大學今年有1.5萬名申請者,最后能收到錄取通知的有3000多學生。錄取委員會有7名成員,從3月份開始一起開會,審閱錄取材料。這一過程被錄取部主任戲稱為“長征”。
一次會上,一個女生的申請材料擺在大家面前:成績全A,女童子軍成員,舞蹈家,同學的輔導老師……然而,大家很快就否決?!斑@樣的人太多了。”一位錄取委員會成員說。
另一位是意大利藍領工人的兒子,因為其作文動人地描述了他對食物和家庭的熱愛,以及他和智障弟弟的關系,很快被大家看中,獲得一致通過。
下面一位是個平均成績?yōu)锽、英語成績?yōu)镃的學生。她有聽力障礙,生長在西班牙語家庭,家住非常破落危險的社區(qū),每天要提前一個多小時上學,從小就照料自己的弟妹。錄取人員對她爭論不休:“這孩子在大學第一年可能有些吃不消,不過最終她會趕上來?!薄八呀?jīng)克服了許多艱難困苦,我們不應該讓這樣的孩子失敗?!?/p>
錄取委員會非常認真地審查申請者的家庭背景:父母的職業(yè)和收入水平、教育程度、所上的高中升大學的學生比例等等。這三項越低,越容易被錄取。
當然,這樣考察學生的家庭背景,并非以出身取人,也不是把大學變成慈善機構,其最終目的還是挑選人才。在這樣的選材過程中,大學把社會和家庭因素當作衡量學生“品格”的一項指標。你以后在一生的事業(yè)中是否有克服困難的品格,是你成功的關鍵。而這種品格,從你上大學前如何“克服生活的挑戰(zhàn)”,能非常明顯地體現(xiàn)出來。當然。艱難的生活也加強了你對他人的理解力,成為你的“領導力”的基礎。
“品格”和“領導力”這兩種在美國大學錄取中非客觀的指標,如今基本上成為輔助弱勢階層的有力手段。
(葉子摘自《都市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