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森
據(jù)統(tǒng)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達1.5億,超過了人口總數(shù)的12%。而這部分人群,基本上都有祛病健身之需。由于這些人幾乎全都是退休人員,他們完全有時間進行一些力所能及、動靜相間的拳法鍛煉。一般每天堅持訓練1~2小時即可。為了配合他們鍛煉,筆者針對具有代表性的老年疾病,設計了一些內家拳功的操練方法。
一、肥胖癥
肥胖者易引發(fā)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其原因是熱量攝入過剩而身體消耗少。對此,除了要改善飲食習慣外,可進行太極、形意拳法的練習。例如,剛開始時,可先學練二十四式太極拳,待有基礎后,還可學習楊式太極拳等等。動作學會后,先以慢速的、均勻的頻率加以練習;有了相當基礎后,則可進行快速的或快慢相兼的練習。當身體素質提高后,尚可進行動中發(fā)力和推手的練習。當然,此種訓練并非是為了推手而推手,而是在推手中增加樂趣,在不知不覺中燃燒脂肪。
二、骨質疏凇
人到50歲以后,成骨細胞減少,骨骼開始萎縮、脫鈣,骨密度變薄,骨小架變細變少,并出現(xiàn)周身疼痛的癥狀,醫(yī)學上稱之為骨質疏松癥。開始時,以大成拳的養(yǎng)氣樁為主,當周身出現(xiàn)熱脹麻的效應后,可站分水樁和渾元樁;動功可選練大成拳的五行動功,諸如熊形、虎形或猴形。早晨可站20分鐘樁功,然后即可進行10余分鐘的動功操練。下午再進行半小時的站樁和動功練習,其它時間可進行適當?shù)淖骄毩暋?/p>
有了一定基礎后,也可在站樁時進行聲波共振和光子吸收訓練。如此,可激發(fā)活細胞,促進鈣質吸收,改善骨組織的新陳代謝,最終因骨胳的良性重建而達到預防和減輕骨質疏松之目的。
三、高血脂癥
血脂超出正常范圍,則容易沉積在動脈管壁,進而促發(fā)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等,其原因是血脂代謝紊亂造成的。若能進行大成拳養(yǎng)生功法或太極拳鍛煉,可明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脂、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具體操作為:取渾元樁,以舒適自然為度,當能站至30~40分鐘后,即可進行其它樁式的轉換。如果身體素質較差,可采用分次站樁或肢體調整的辦法,以減小肢體的疲憊感。
自感體力增加后,可進行大成拳健舞練習或太極拳的套路練習。學練健舞時,先分段操練,然后慢慢過渡至整套練習。大約經(jīng)過一個月的樁功與健舞練習,即可起到穩(wěn)定血脂代謝紊亂的作用。
四、糖尿病
此病在老年人中尤為常見,它是一種以糖類代謝紊亂,血糖增高為特征的疾病。對于體質較弱者,可由坐式練起;身體素質較好者,可直接進行樁功鍛煉。在樁功狀態(tài)下,體認“內氣”的產(chǎn)生與變化。所謂“內氣”,即中醫(yī)所講的元氣、正氣或衛(wèi)氣等。這種在經(jīng)絡中運行的“氣”,即人體機能活動的動力。我們通常用“少氣無力”來形容一個萎靡不振、缺少活力的人,指的就是這種“氣”?!皻狻睂υ鰪娙梭w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在養(yǎng)生功態(tài)下,亦能起到“氣”的自我修煉與調整之作用。在這般雙重作用下,可改善糖類代謝的調節(jié),增進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預防或減少糖尿病的并發(fā)癥。
在站樁的階段,亦可進行太極拳的套路練習。在練習太極拳時,要盡量做到緩慢均勻,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對于較重的糖尿病患者,要逐漸增加動作難度,注意控制運動量,嚴禁空腹練習,以免發(fā)生低血糖現(xiàn)象。
五、冠心病
臨床上表現(xiàn)為心肌絞痛、心肌梗塞、心率不齊、心功能不全,甚至會發(fā)生心跳驟停而猝死。堅持大成拳樁功與動功訓練,可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臟泵血機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的形成,限制冠心病的誘發(fā)因子,從而避免和防止冠心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
對于癥狀嚴重者,除了要堅持藥物控制外,還可選練大成拳養(yǎng)生功法的坐式或臥式練習。當病情穩(wěn)定后,可站渾元樁。站樁時,要嚴格按照養(yǎng)生樁的指導原則進行練功。站樁一個月后,可進行單純性的五形動功練習,主要以蛇形為主。也可根據(jù)身體的實際情況,進行簡化太極拳練習。
除了以上介紹的五種常見病外,老年人易患的疾病還有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頸椎病、肩周炎、慢性腰腿痛等。對此,只要能選擇適當?shù)膬燃胰右孕逕?,對患者的康復及延年益壽都是非常有益的?/p>
(責任編輯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