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作偽揭秘
前不久,杭州淳安藏友余德龍家有一個“祖上傳下來的宣德爐”,他致電記者說,自己收藏的是個真品,“這香爐是祖上傳下來的,從2001年有人出價12萬元后我就沒敢再‘露白?!比欢?,最后專家卻判了個“清中期的仿品”。
和陶瓷、琺瑯、青銅等質地相比,香爐以銅質為佳,而香爐中又以明代香爐為珍,明香爐中的神品當數(shù)宣德爐。宣德爐現(xiàn)在已成為香爐的代名詞。
日前,記者先后在杭州收藏品市場和岳王藝術城的古玩集市上看到銅香爐107只,其中有102只銅香爐的底款均為“大明宣德年制”。而據(jù)記者了解,明宣德爐從開爐煉制到停爐封鑄前后約面世3000只。也就是說,即使所有這些宣德香爐都流落到了民間,藏友們收到的幾率最多只有四十萬分之一。
因為宣德爐的珍貴,自古就有不少仿品,其中的真?zhèn)我埠茈y辨別,藏友因此而走眼的個例屢見不鮮。
5年收藏無一真爐
“明宣德爐?少有真品。”專家們聽說有藏友想鑒定宣德爐時表現(xiàn)出來的不是興奮而是冷漠,這也是目前浙江古玩鑒定業(yè)內(nèi)對宣德爐的一種普遍態(tài)度。不是這些專家不上心,而是真品宣德爐實在太少?!耙荒暌瓷习偌^的宣德爐,而事實上幾年都看不到一件真品?!?/p>
在藏友傅景齊家中,記者看到了22只大小不等的香爐,其中有15只的底款為大明宣德。“最大的香爐高29厘米,最小的只有3兩重,但鑒定結果都是仿品?!备迪壬f,宣德爐實在太難看懂,高價購買的香爐對他來說不是收藏,而變成了一個學習的過程?!罢f來也不好意思,同一個地方摔倒了多次。”盡管都是仿品,但傅先生還是很喜歡其中一只高8厘米直徑9.2厘米的吊耳香爐?;蛟S是香爐已前后花了他160多萬元,也許是5年多的香爐收藏經(jīng)歷中他沒見過一件真品,去年初開始,他決定不再收香爐了。
真品與仿品價差很大。比如余德龍那只“宣德爐”,盡管這只高21厘米、上口直徑22厘米的香爐的確年歲不小,但從工藝風格和銅質、包漿而言,該香爐和真品宣德爐相去甚遠,估價2萬元?!叭绻钦嫫?,其價值可能超過50萬元。”
六步作偽宣德爐
從收藏角度說,只要是民國以前的仿制品都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只是價格上和真品相差甚遠。但新近幾年或者幾十年內(nèi)生產(chǎn)出來的宣德爐卻只能是工藝品而不是收藏品。據(jù)有的專家說,仿制一只宣德爐一般需要找圖、制模、煉銅、澆鑄、打磨、做舊六個步驟,前后花費1個月時間。
“仿制品一般都是‘依葫蘆畫瓢先找一個樣本?!笔】脊叛芯克晃粚<艺f,制假者往往會尋找?guī)追莩霈F(xiàn)幾率相對低的宣德爐資料,這些資料包括爐身數(shù)據(jù)、顏色、質地和款識?!澳>叨酁榇少|,成本低且修改方便,高溫煉銅倒入模具?!痹搶<艺f,最后打磨、做舊的環(huán)節(jié)決定一件仿品仿真度高低的關鍵。“打磨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剔除毛刺,隱藏瓷質模具痕跡,更重要的是為后一道工序制造包漿打下基礎?!敝劣谧雠f的手法無外乎是用某種酸性溶液浸泡。但弱酸溶液還是很難控制濃度,腐蝕效果往往較規(guī)則。今年還出現(xiàn)了一種采用楊梅熱開水泡的做舊手法。
從找圖到制模到做舊,如果過程順利,大概只要1個月。制假費用亦十分低廉,以50公斤銅可產(chǎn)80只香爐計,其成本包括制模、人工等都不會超過100元/只。而藏友一旦對這樣的香爐“打眼”,往往需要花費數(shù)萬元買一次教訓。
鑒別:“德”字“心”上無一橫
宣德爐主要有鼎彝爐,乳爐,鬲爐,敦爐,床爐,缽爐,洗爐,筒爐等。依照古代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的一小部分精仿品香爐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很難辨別。專家認為,除了包漿、形制、花紋外,藏友應當更重視對款識和質地的鑒別,這是分辨真假宣德爐的關鍵。
省收藏協(xié)會有關人士說,真品宣德爐底足款識的書寫是經(jīng)過官方嚴格審核的,具有當時官窯瓷器風格,款識有一、二、四、六字款四種格式,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字體規(guī)整;而假宣德爐一般只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六字款。真宣德爐的款中,但凡德字,心上均無一橫。而制字皆為“掣”字?!靶焙汀靶隆弊謽泳鶠殡`體字,而“宣德年制”和“大明宣德年制”字樣均正楷方體字。兩者中間,前者為刻款,而后者為鑄款。在質地上,真品宣德爐除使用風磨銅原料之外,還摻合金、銀、錫等數(shù)十種貴金屬礦料鑄造,一般銅器經(jīng)過六到十二次提煉,質地優(yōu)良,制作精細。
另外記者也了解到一些不同時期模仿宣德爐的特征:當朝仿。由于風磨銅已經(jīng)用完,原料不足鑄工以黃雜銅代之,故銅質較差;明末和清初仿造。沿用明代的失蠟鑄造法,在造型上唯顯靈巧,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還有署“袖云居”、“水云居”、“風月侶”等的篆書方款;清晚期至民國時期仿。其銅質粗,砂眼多,爐壁薄,分量輕,有的以翻砂法澆鑄,工藝更加粗糙。現(xiàn)代仿。多采用失蠟法澆鑄技術,現(xiàn)代仿品用的是電解銅,色紫紅,手撫之生澀淺薄,而無細糯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