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吉社
4月5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發(fā)表演講稱,美國將采取實質步驟,尋求建設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此前在4月1日到2日的倫敦G20峰會期間,美俄總統(tǒng)已同意致力于削減核武器。奧巴馬在總統(tǒng)競選期間已經就裁軍、軍控和防擴散問題表達了明確的立場,不過以前的聽眾是國內選民,現(xiàn)在的聽眾是國際社會。
無核世界的呼聲并非始于美俄在倫敦的共同聲明,也不是源自奧巴馬的布拉格演講。近年來“無核世界”幾乎成了全球范圍內的一場運動。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舒爾茨,前國防部長佩里,前參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納恩等四名重量級前政要都曾不斷呼吁締造一個無核的世界;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于去年數(shù)次發(fā)表演講,呼吁核裁軍,并提出了有關核裁軍的五點建議;2008年12月初,由100多名全球政界、軍界和商界知名人士聯(lián)合發(fā)起的“全球零核倡議”在巴黎、莫斯科和華盛頓高調亮相。“無核化世界”倡議幾乎成了一場“全球盛宴”。
那么,奧巴馬政府為何會在現(xiàn)在發(fā)出“無核化世界”的呼聲呢?根本的原因在于,目前國際軍控和防擴散的努力面臨付諸東流的風險,迫使美國在核裁軍問題上不得不做出重大表態(tài)。首先,在布什政府執(zhí)政的8年間,朝鮮于2006年試驗了核裝置,伊朗也被懷疑擁有“核野心”,核武器向更多國家擴散的風險日益加大,布什政府在軍控和防擴散領域堅持單邊主義難辭其咎;其次,越來越多的發(fā)展中國家考慮發(fā)展民用核能以應對氣候變暖和能源緊缺的困境,這相應增大了核材料、核技術擴散風險;此外,卡迪爾·汗地下核走私網絡的曝光表明,恐怖分子制造“核恐怖”的可能無法排除。最后,布什政府期間,美國強力推行防止核擴散,但在核裁軍問題上卻無所作為,這令許多無核國家感到十分失望。
布什政府單邊政策的結果是國際無核化的努力陷入停滯甚至失敗的窘境。2005年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歸于失敗,如果2010年的審議大會再無進展,美國在防擴散問題上的“道義優(yōu)勢”將因此喪失殆盡。因此,當前奧巴馬政府急需在核裁軍問題上作出表率,以占領全球削減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道德高地”。美國倡導裁減核武器不僅僅有利于減少核恐怖、核誤射的可能性,降低維護龐大核武庫的巨大經濟負擔,也可挽救下一次《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挽救防擴散機制,同時有助于說服其他國家放棄發(fā)展核武器。
無核世界的呼吁對中國并無新意。早在1964年10月16日中國核試驗后的政府聲明中,中國已經鄭重建議“召開世界各國首腦會議,討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問題”。不久前發(fā)布的2008年中國國防白皮書中亦主張“所有核武器國家明確承諾全面、徹底銷毀核武器”。
在奧巴馬的演講中,美國提出降低核武器在國家安全戰(zhàn)略中的作用,并敦促其他國家效仿。中國的核力量僅是在遭受核攻擊的情況下用于自衛(wèi)的最后手段,中國從來不曾提升過核武器的作用。不僅如此,中國還承諾不對無核國家、無核區(qū)使用或者威脅使用核武器,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其他有核國家尚未做出這種承諾??傊?,中國在發(fā)展核力量方面保持了極為克制的態(tài)度,作為擁有全球96%的核武器的美俄,在核裁軍中毫無疑問要負起特別的責任,率先進行裁減,這種裁減還應是深度裁減,可以核查,不可以逆轉。
最后,中國應當充分重視的一個問題是,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將是未來核裁軍進程中的最大變數(shù)。雖然美國的導彈防御能力目前對擁有龐大核武庫的俄羅斯不具有現(xiàn)實性威脅,卻影響擁有少量核武器國家的威懾可信性。如果美國在導彈防御問題上不受約束(美國已宣布退出《反導條約》),核裁軍進程能走多遠并不樂觀。20多年前,里根和戈爾巴喬夫在雷克雅未克會晤的時候,幾近達成完全消除核武器的共識,而恰恰是美國的“星球大戰(zhàn)”計劃讓這個共識最終胎死腹中。美國會否“重蹈覆轍”?導彈防御將是關鍵。▲(作者是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