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鏡生
俗話常講“公門好行善”??v觀歷史,公門行善容易,造惡也容易。官員的地位愈高,禍福造作的范圍就愈廣。一位國蒙領導人的一個善行,一個好政策,會惠及全國人民;一個省的領導人的一個善行,一個好政策,會惠及全省人民;一個縣的領導人的一個善行,一個好政策,會惠及全縣人民。他們的一個善行,一個好政策等同于千千萬萬條善行,而普通人行善,涉及的范圍都很有限?!读朔菜挠枴肥俏覈浀渖茣?,講述了明朝袁了凡始則作為平民,日日、月月、年年做善事,繼則任京城附近的寶坻縣的知縣,發(fā)愿在公門里修積善事,替百姓造福,計劃行善事1萬條。他原想要做完1萬奈善事也許需要畢其一生。但很快他有了機會,做利益萬民之事。他下令減全縣農民的田租,將前任知縣按每畝田2分3厘7毫收租減為1分4厘6毫。全縣農民普遍得到好處。而一縣農民何止1萬。1萬件善事就因一個好政策而圓滿完成了。
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例如,僅取消農業(yè)稅一項,就惠及全國農民,是我國史無前例的大善舉。又例如,2008年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10項措施,即“國十條”。據(jù)國家發(fā)改委介紹,4萬億元中,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億元,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元,醫(yī)療衛(wèi)生、文化教育事業(yè)400億元,生態(tài)環(huán)境投資3500億元,災后恢復重建1萬億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把改善民生作為增長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并提出了2009年促進就業(yè)、完善社保、加強職業(yè)培訓、推進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改革等工作重點。這種種惠民政策都是在“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fā)展觀指引下出臺的,都是“至善”。這“至善”體現(xiàn)在胡錦濤同志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所說的,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它表述了人民的一種根本權利,訴求的是社會的公平公正,旗幟鮮明地反對專享、獨享和多享,抑制和抵制特權。從這里我們可以窺見,真誠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可臻于“至善”?!爸辽啤笔切猩七_到圓滿的境界。
近年來,全國掀起了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熱潮。十七大報告中曾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的完整表述,即“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薄耙匀藶楸尽痹谖覈糯缇吞岢隽?。唐代的吳兢著《貞觀政要》中說,“治天下者,以人為本”。但古代的提法與當今的提法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在古代,“以人為本”是民本主義的,即民為邦本。這種民本主義特色的“以人為本”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中的一條主線。這種“以人為本”是所謂“為民做主”,是做“父母官”,“愛民如子”。歷史上也出現(xiàn)過像李世民這樣的好皇帝、林則徐這樣的清官,然而人民則無任何權利可言?!盀槊褡鲋鳌保颉梆B(yǎng)民”、“重民”完全是從統(tǒng)治者的立場出發(fā),為自身權力的穩(wěn)固所實行的治國安邦之道。當今我們提出的“以人為本”強調的是主權在民、國家權力屬于人民。在“以人為本”中,人是主體,是強調人民是人類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進步的真正動力。時至今-日,在我們官場,仍然有不少官員把自己看作父母官,在一切事上由他們?yōu)槊褡鲋鳌?/p>
不少以父母官自居、在一切事上為民做主的官員,很自然地仍然把人看作工具,而不是把人看作目的。把人看作工具,就是把人看作是無思想的,可以任意役使的。如此,濫用權力就不可避免了。當今我們提出的“以人為本”是把人看作目的。這個目的就是人的全面的、自由的發(fā)展。《共產黨宣言》中寫道:“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边@道出了人是目的,道出了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指明了人類未來的歸宿。人是目的,就是發(fā)展的目的是為了增進全體人民的福祉,要使人人都成為全面發(fā)展的自由人,發(fā)展的成果歸全體人民大眾共享。
我們黨提出的具有深刻民主內涵的“以人為本”思想,同過去提出的“為人民服務”思想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在改革開放以前,“為人民服務”思想曾在密切官民關系上起了不小的作用。但“為人民服務”具有很嚴格的歷史內涵。它首先是一個政治概念。在主張階級和階級斗爭的時代里,“人民”是相對于“敵人”而言的。而“以人為本”所指的人是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成員?!耙匀藶楸尽标P注的是人人都能全面自由發(fā)展,強調的是,人民是歷史活動的主體,發(fā)展是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為人民所共享,特別是要關注公民的種種權利。而公民的權利首先是憲法權利。我們當今的憲法在內容上愈加突出了公民權利。十七大報告中特別強調了“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tǒng)一、尊嚴、權威”。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官員往往因為憲法規(guī)范的原則性、抽象性而忽視憲法的實施,與此同時,也缺少違憲審查機制,因此侵犯人民權利的事時有發(fā)生。“以人為本”,需要在全民中,首先在官員中樹立憲法信仰。我們需要有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廣闊的心懷,從“為人民服務”過渡到“以人為本”。我們黨提出的“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fā)展觀,其重要性就在于讓人民的權利不折不扣地得到實現(xiàn)。黨中央提出的利益格局的調整,實際上就是人民權利的調整。這要求官員擯除自我意識中仍存在的“官本位”的思想頑疾,尊重、保護公民應有權利,另一方面,培養(yǎng)公民的權利意識和公民的責任意識,從而構建官員與人民之間的新型和諧的權益關系。
我們學習科學發(fā)展觀,不在于學會了多少關于科學發(fā)展觀的知識,而在于以科學發(fā)展觀指導我們的言行,乃至制定和執(zhí)行政策,時時鞭策自己,養(yǎng)成好習慣和好心態(tài)。然而,擯除舊習慣和不良心態(tài),養(yǎng)成好習慣和良好心態(tài),沒有自我反省、反思的覺悟,是很難轉變的?!坝X悟”就是覺“誤”,自己知道自己有哪些舊習慣和不良心態(tài),并加以修正,才能逐步養(yǎng)成好習慣和良好心態(tài)。2008年。舉國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當重大災難降臨時,官民煥發(fā)了一種大愛精神。這種大愛是多么高尚,多么崇高。然而災難過去,一切恢復原樣,各種矛盾,各種壞習慣也隨之恢復。不少官員照常權力尋租,照常謀取特權集團利益,照常增加行政成本,照常公費吃喝,照常公費旅游。照常無限制地公車消費,照常尸位素餐,推諉扯皮,照常損公肥私等等。溫家寶同志說過,“如果說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職,那么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就是政府的良心。”誠然,沒有心靈土壤的滋潤,一切執(zhí)政為民的行為都會顯得勉強。因此,對科學發(fā)展觀要有真信、深信,才會堅固地立下為民執(zhí)政的宏愿,有“良心”地踐履好自己的“天職”。
樹立“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fā)展觀,是我國有歷史以來在精神文明建設上的最大工程。要減少、消除公權動輒侵犯人權、既得利益集團吞食公共利益的情況,以及要落實賦權于民,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權利,讓人民真正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需要普遍地樹立尊法(憲法和法律)觀念,并將此觀念轉化為制度機制。與此同時,更要不斷提高官員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品質,而這種品質是官員執(zhí)政為民的精神高度。它不能單單靠運動,單單靠政治力量,更重要的是靠長期自我教育,并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自我反省能力,而自我反省能力的提高需要智慧、膽識、韌性和毅力。只有竭誠盡敬地提高自我反省能力,才能懷著激情,真誠地尊重人,真誠地包容不同利益的訴求,才能真正做到胡錦濤同志所說的“在黨內,特別在干部隊伍中營造一種鼓勵探索、支持創(chuàng)新、寬容失誤的環(huán)境和氣氛。”這是學習實踐“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fā)展觀的必由之路。
“公門好行善”。倘若真誠地、恭敬地學習和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公門里人人行善,則有望早日建立和完善有限的、透明的、受監(jiān)督的政府管理體系,公正、公平和公開的執(zhí)法,在民生財政上“緊政府,寬百姓”。那么,我國和諧社會必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