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覺仁
唐文宗李昂經(jīng)常覺得,自己是一個窩囊天子。
因為在帝國的種種亂相面前。他始終充滿了無力之感。
面對割地自專的跋扈藩鎮(zhèn),他無力,面對無休無止的文臣黨爭,他無力;面對反奴為主、一手遮天的宦官集團,他更無力!
在李昂看來,“藩鎮(zhèn)叛亂”和“文臣黨爭”固然可惡,可它們畢竟還不能直接顛覆他的皇權,威脅他的生命,因此充其量只能算是肘腋之患。讓他感到最可怕也最可恨的,其實是宦官擅權。
自從安史之亂以來,宦官集團就成了帝國政壇上的一支強勢力量,他們不僅一手把持宮禁大權,肆意決斷朝政,而且敢于謀殺皇帝、擅行廢立,幾乎把大唐天子和文武百官全都玩弄于股掌之中。比如文宗前面的三任天子:祖父憲宗和父親穆宗都是宦官擁立的,而憲宗最后就是死于宦官之手;兄長敬宗雖是正常即位,可16歲登基,18歲就被宦官所殺。
尤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文宗本人也是宦官擁立的。并且,擁立文宗的宦官王守澄就是當年謀殺憲宗的兇手之一!但是為了報答王守澄的擁立之功,文宗即位之后,卻不得不違心地賜予他高官厚祿,讓他擔任神策中尉、驃騎大將軍。所以,如今的王守澄儼然成了大唐帝國最有權勢的人,不僅滿朝文武唯其馬首是瞻,就連文宗也要處處看他的臉色。
對李昂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
既然王守澄等人當初能夠毫不費力地殺掉憲宗和敬宗,那他們當然也可以隨時取走李昂的性命——只要他們覺得有這個必要。
面對這個無法無天、為所欲為的宦官集團,大權旁落的天子李昂在憤怒和無奈的雙重撕咬中度日如年。他意識到自己必須著手反擊,否則遲早有一天會步憲宗和敬宗之后塵,成為這幫閹宦的刀下之鬼。
到文宗登基后的第五個年頭,即太和五年(831年),李昂終于鼓足勇氣,與宦官集團展開了第一次較量……
一
文宗李昂的反擊計劃是從太和四年開始醞釀的。他不敢找那些資深的宰相合作,因為他們混跡官場多年,背景復雜,暗中難免和那些當權宦官有種種利益聯(lián)結。為了安全起見,文宗決定擢用新人來執(zhí)行他的計劃。
整個太和四年的上半年,李昂焦急的目光一直在滿朝文武中來回逡巡,最后終于鎖定在一個叫宋申錫的翰林學士身上。
通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李昂確定這個人是可以信賴的,于是找了一個單獨的機會向他發(fā)出了試探。這種試探是相當含混的,其情形就像一個內心熾熱而外表矜持的窈窕淑女向她的如意郎君拋出的那種欲說還休的媚眼。雖然天子的這個“媚眼”拋得有些曖昧,可聰明的宋申錫還是在第一時間就讀懂了。他當即表態(tài):應該想辦法逐步削弱王守澄的權力,并最終除掉他。
天子李昂龍顏大悅,隨后便提拔宋申錫為尚書左丞,緊接著又在太和四年七月將其擢升為宰相。經(jīng)過半年多的精心策劃,到了太和五年春,文宗李昂與宋申錫終于制定了一個翦除宦官集團的絕密計劃。
任何一個完美的計劃都需要具體的執(zhí)行者。文宗和宋申錫身為天子和宰相,當然只能在幕后策劃,不宜沖鋒陷陣。所以,能否找到一個可靠的執(zhí)行者,就是這個計劃能否成功的關鍵。
然而,宋申錫絕對不會想到,他找來找去,最后找到的這個執(zhí)行者不但一點兒都不可靠,而且一轉身就把他和天子給出賣了。
被宋申錫選中的這個人名叫王墻,時任吏部侍郎。當他在宋申錫家中的一間密室里得知這個翦除宦官的計劃時,額頭上瞬間就沁出了冷汗。盡管宋申錫向他鄭重轉達了天子的問候,并且向他描繪了未來的愿景,還作出了種種共享富貴的許諾,可王璠還是沒有被宋申錫的美麗言辭所打動。
因為如今的宦官太強大了,天子又太弱小了,所以王瑤無論如何也不敢把寶押在天子這一頭。
從宋宅的密室走出來后,王瑤甚至連起碼的思想斗爭都沒有,就直奔宦官王守澄的府邸。王守澄在獲悉宋申錫計劃的全部內容后,找來了他最倚重的幕僚鄭注商討對策。
鄭注略微沉吟,說:“王公,依您看,古往今來之人君,最忌諱的事情是什么?”
王守澄脫口而出:“謀反?!?/p>
鄭注一笑:“那么再依您看,如今的宗室親王中,誰的人望最高,最有賢能之名?”
王守澄再次脫口而出:“漳王李湊?!?/p>
李湊是文宗李昂的異母兄弟。王守澄一下就明白鄭注想說什么了——如果有人指控宋申錫陰謀擁立漳王,再有人出面舉證,那么宋申錫立刻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王守澄笑著對鄭注說:“這事就交給你了。”
鄭注隨后找到了兩個人。一個叫豆盧著,時任神策軍都虞侯,他的職責就是秘密糾察文武百官的過失,由他來提出指控,連天子都不會懷疑。另一個叫晏敬則,是專門負責為十六宅(宗室親王的府邸群)采辦物品的宦官,由他以自首的方式出面舉證,證明宋申錫的幕僚王師文曾經(jīng)奉宋申錫之命與他暗中結交,目的就是通過他向漳王李湊傳達擁立之意。
王守澄和鄭注就這么給宋申錫撒下了一個天羅地網(wǎng)。
宋申錫在劫難逃。
太和五年二月末,豆盧著突然狀告宋申錫謀反,罪名就是陰謀擁立漳王李湊為天子。
當天王守澄就向文宗李昂作了稟報。
聽到消息的這一刻,天子驚呆了。他猛然意識到——自己半年多來苦心孤詣制定的除閹計劃,已經(jīng)在這一刻宣告流產(chǎn)了!無論宋申錫謀反是真是假,這個人都不能再留。原因很簡單:如果宋申錫真的謀反,他必然該死;如果宋申錫是被誣陷的,那也足以證明計劃已經(jīng)泄露,所以王守澄才會迫不及待地對他下手。倘若真的是后者,那宋申錫就更不能留!
此時此刻,文宗李昂只能丟卒保車、壯士斷腕,沒有別的選擇。
三月初二,宋申錫被罷相,貶為右庶子。雖然滿朝文武對此案真相心知肚明,可上自宰相、下至群臣,無人敢替其喊冤。
直到此刻,宋申錫才知道——王璠把自己出賣了,而且順帶著把天子也給出賣了。
所托非人,所托非人啊!除了怪自己瞎了眼,宋申錫還能怎么辦?!
僅僅由于一個具體環(huán)節(jié)的疏忽,就導致了整個計劃的流產(chǎn)。不但辜負了天子的重托,而且還禍及天子。這一刻的宋申錫真有一種五內俱焚之感。
什么叫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就叫細節(jié)決定成敗!
初五,天子下詔,貶漳王李湊為巢縣公,貶宋申錫為開州(今重慶開縣)司馬。不久后,宋申錫就在貶所抑郁而終。
文宗李昂與宦官集團的第一次較量,就這樣未及出手便徹底失敗了。
一種巨大的挫折感頓時彌漫他的全身。
同時,一種強烈的不甘也深深蟄伏在他的心底。
二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太和八年。
幾年來文宗李昂依然在令人窒息的黨爭泥潭中掙扎,依然在宦官擅權的黑暗現(xiàn)實中躑躅,可就在這一年,有兩張新鮮的面孔無意間闖入了他的視野,終于讓李昂在暮氣沉沉的大唐官場中看見了一線生機,同時也看見了一個朝氣蓬勃的新世界在向他遙遙招手。
這兩個喚起天子希望的人,就是鄭注和李訓。
鄭注,曾是權宦王守澄的幕僚,宋申錫案的幕后策劃者。太和七年歲末,李唐皇族的遺傳病
在文宗李昂身上爆發(fā)——天子忽然中風,一下子喪失了語言功能。王守澄隨即推薦醫(yī)術精湛的鄭注為天子治療。鄭注緊緊抓住這個平步青云的機會,精心配置了藥方。天子服用后,病情大有好轉,從此開始寵信鄭注,不久就任命他為太仆卿。
李訓,原朝中小吏,在敬宗寶歷年間因陷害他人被流放象州(今廣西象州)。數(shù)年后,逢大赦回京,通過老友鄭注的關系結交了王守澄。李訓用重金賄賂王守澄,很快就被引薦給了文宗李昂。由于李訓深研《易經(jīng)》,工于術數(shù),又能言善辯,富有文采,而且長得一表人才,所以文宗一見傾心,將其引為奇士,寵幸日隆,不久便任命他為翰林侍講學士。
就是這兩個人的出現(xiàn),重新燃起了文宗的斗志。因為文宗至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三個不可多得的優(yōu)點:第一,和當初選擇宋申錫的道理一樣,他們都是“政治新鮮人”,在朝中沒有過于復雜的人脈關系和利益背景,所以在權力斗爭中會更加無所顧忌;第二,他們出身小吏,擁有極強的出人頭地的欲望,文宗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這股野心和沖勁;第三,兩個人都富有心計,謀略和膽識,這在你死我活的政治博弈中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素質。
李訓和鄭注沒有辜負文宗的殷切期望。他們心潮澎湃地接過天子給予他們的權力和信任,斗志昂揚、義無反顧地向暮氣沉沉的舊世界發(fā)起了猛烈的進攻。
他們的第一波攻擊目標是黨人。
從太和九年四月開始,一大批帝國高官紛紛被貶,其中主要是牛、李二黨的黨魁和核心成員。比如時任鎮(zhèn)海節(jié)度使的李德裕(李黨領袖)、宰相路隋、京兆尹楊虞卿、宰相李宗閔(牛黨領袖)、吏部侍郎李漢、刑部侍郎蕭浣、戶部侍郎李玨等,全部遭到貶謫。與此同時,李訓和鄭注開始扶搖直上。李訓先是任國子博士,后遷兵部郎中、知制誥,仍兼翰林侍講,鄭注先是任御史大夫,后遷工部尚書,兼任翰林侍講。
對黨人發(fā)起進攻初戰(zhàn)告捷之后,李訓和鄭注旋即把目標轉向了宦官。
雖然這兩匹政壇黑馬是得益于宦官的援引,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在得勢之后毅然把槍口掉轉過來對準宦官。
因為他們既不是牛黨、李黨,也不是閹黨,而是皇黨。換言之,他們現(xiàn)在是皇帝的代言人,是大唐天子進行歷史性突圍的旗手和先鋒,是睥睨一切舊勢力的新時代的弄潮兒!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對于權力具有近乎瘋狂的野心!
由于宦官勢力太過強大,所以李訓和鄭注采取了一個“以毒攻毒、各個擊破”的迂回戰(zhàn)術。他們首先鎖定了一個人,作為翦除宦官勢力的突破口。
他就是時任右領軍將軍的仇士良。此人在當年擁立文宗的行動中也曾立過功,由此長期遭到王守澄的壓制。李訓和鄭注向天子獻計:進用仇士良,分散王守澄的權力。
這一年五月,仇士良突然被擢升為左神策中尉。王守澄雖然極為不悅,但他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因為直到此刻他也沒有意識到,李訓和鄭注的刀子已經(jīng)從背后悄悄伸了過來。
一個在權力的塔尖上呆得太久的人,通常都會被一種凌駕萬物的快感所陶醉,從而無視從塔頂?shù)浜竽欠N粉身碎骨的危險。王守澄就是這種人。
為了進一步麻痹王守澄,同時為了更快地瓦解閹黨,李訓和鄭注計劃的第二步,是反過來與王守澄聯(lián)手,鏟除另外三個一直與王守澄明爭暗斗的元老級宦官——左神策中尉韋元素、左樞密使楊承和、右樞密使王踐言。這一年六月,這三個大宦官一夜之間全被逐出朝廷,分任西川、淮南和河東監(jiān)軍。
八月,天子下詔,指責這三名宦官曾分別與李宗閔和李德裕內外勾結、收受賄賂,故將韋元素流放象州、楊承和流放驩州(今越南榮市)、王踐言流放恩州(今廣東恩平)。同時責令有關部門必須將三人戴上枷鎖,裝入囚車押送。數(shù)日后,這三個人剛剛被押上流放之路,天子便派出使臣從背后追上了他們,宣詔將三人賜死。
三
這是一場狂飆突進的政治運動。
從太和九年四月到九月,為時不到半年,李訓和鄭注聯(lián)手掀起的政治颶風就已經(jīng)把整個長安官場掃得面目全非。高官政要紛紛落馬,朝堂幾乎為之半空。只要是李訓和鄭注看不順眼的人,立刻會被劃歸牛李二黨或閹黨成員,遭到無情打擊。與此同時,一大批帝國的基層官員和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通過賄賂李訓和鄭注而被迅速拔擢,紛紛進入朝廷,占據(jù)了那些突然空出來的重要職位。
看著原本銅墻鐵壁的舊勢力被摧枯拉朽般轟然推倒,文宗李昂感到了一種突出重圍、豁然開朗的喜悅;看著原本聲勢浩大的牛黨、李黨和閹黨到頭來也不過是一群外強中干的紙老虎,年輕的天子頓時煥發(fā)出一種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快意和豪情。
李訓和鄭注胸有成竹地為天子描繪了一幅全新的政治藍圖。他們說:第一步是清洗黨人,第二步是鏟除宦官,第三步是收復河湟(今甘肅中西部及青海東部)失地,第四步是肅清河北的跋扈藩鎮(zhèn)。
做完這些事情,天下必致太平!
而今,黨人集團已被徹底清除,而閹宦集團也已遭到重創(chuàng)。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最后那幾個惡貫滿盈的宦官開刀了。
這一年九月,在李訓的策劃下,當年謀殺憲宗皇帝的主要兇手、時任山南東道監(jiān)軍的宦官陳弘志突然被征召回朝。陳弘志奉命啟程后,剛剛走到青泥驛(今陜西藍田南),便被李訓派出的刺客殺死。
隨后,李訓和鄭注又向天子獻計,以明升暗降的手段進一步削弱了大宦官王守澄的權力。
與王守澄的調動相隔僅一天,文宗便發(fā)布了另一項重大的人事任命——以兵部郎中、知制誥、翰林侍講李訓為禮部侍郎、同平章事(宰相)。
十月初九,李訓和鄭注認為時機已經(jīng)成熟,遂建議天子對王守澄下手。當天,天子李昂派人鴆殺了王守澄。這個三度操縱天子廢立,十五年來一手遮天的權宦,終于遭到了應有的下場。鴆殺王守澄后,文宗隨即發(fā)布他暴病而亡的消息,同時宣布將為他舉辦一場隆重的葬禮。
在李訓和鄭注的計劃中,王守澄的葬禮是非同尋常的。因為他不是王守澄一個人的葬禮,而是整個閹黨的集體葬禮!
李訓和鄭注將利用這次葬禮策劃一場大規(guī)模的行動,將到場的大大小小的宦官黨羽一網(wǎng)打盡。計劃主要將由鄭注執(zhí)行,因為他現(xiàn)在的職務是鳳翔節(jié)度使,手中握有兵權。
王守澄的葬禮定在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舉行。
這將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把這一頁歷史翻過去,前面就是文宗李昂夢寐以求的朗朗乾坤。
年輕的天子和他的皇黨成員們滿懷信心地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然而,這一天永遠不會到來了。
因為另一個黑色的日子擋在了它的前面。
太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甘露之變”就在這一天爆發(fā)。
四
其實甘露之變本來不會發(fā)生,其實天子李昂和他的皇黨本來已經(jīng)勝利在望。可就在某個關鍵時刻,李訓葬送了唾手可得的一切,同時也改變了歷史。
他在天子和鄭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悄悄改變了原計劃。
因為“一棲不兩雄”,李訓擔心鄭注會奪得首功,未來將爬到他的頭上,所以決定先下手為強,另外制定一個計劃,趕在王守澄的葬禮之前
把閹黨全部做掉,回頭再擺平鄭注。
參與李訓計劃的人是:宰相舒元輿、左金吾大將軍韓約、河東節(jié)度使王瑤、邠寧節(jié)度使郭行余、京兆少尹羅立言、御史中丞李孝本。行動時間定在十一月二十一日早朝,比鄭注的原計劃整整提前了六天。
對此,文宗李昂和鄭注全都蒙在鼓里。
十一月二十一日,天剛蒙蒙亮,文宗李昂就已經(jīng)來到了大明宮的紫宸殿。
朝會像往常一樣按時開始。百官站定了班次,只等著左金吾將軍一如平日那樣高聲奏報“左右?guī)績韧馄桨病?,然后百官就可以奏事了?/p>
可是,這天早朝,左金吾大將軍韓約進人大殿的時候報的卻不是平安,而是祥瑞。
滿朝文武清晰地聽見韓約用一種激動的聲音向天子奏稱:“左金吾聽事(辦公廳)后院的石榴樹上,昨夜天降甘露,臣已遞上‘門奏(夜間宮門緊閉,凡有緊急奏章皆從門縫投入,稱為“門奏”)!”韓約說完,三拜九叩向天子道賀。李訓和舒元輿當即出列,率領百官一起向文宗祝賀。
天降甘露,象征著天下太平,這是多么大的一件喜事啊!李訓和舒元輿隨即邀請皇上前往觀賞,以領受天賜的吉祥。
文宗李昂也感到異常驚喜。于是百官依次退下,來到含元殿內重新站定。一個時辰后,天子李昂乘坐鑾轎出了紫宸門,登上了含元殿,命宰相和中書、門下兩省官員先去“左仗”(位于含元殿左側的左金吾辦公廳)查看。許久之后,李訓和舒元輿等人才回來向天子奏報:“臣已經(jīng)和眾人查驗了,恐怕不是真的甘露,應暫緩對外宣布,以免天下百姓爭相道賀?!?/p>
“怎么會這樣?!”李昂聞言,大為失落,回頭命左、右神策中尉仇士良和魚弘志帶著宦官們去重新查看。仇士良等人隨即走出了含元殿。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李訓和舒元輿對視一眼,立刻傳召河東節(jié)度使王瑙和邠寧節(jié)度使郭行余上殿聽旨。
按原定計劃,王璠和郭行余各帶著數(shù)百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等候在丹風門(大明宮正門)外,一等李訓宣旨,他們就即刻帶兵進入大明宮,與韓約里應外合誅殺宦官??刹恢罏槭裁?,只有王璠帶著他的河東兵進來了,郭行余卻是單槍匹馬,邠寧兵一個也沒有隨他入宮。
計劃開始走樣了,李訓感到了一絲不安。而更讓李訓不安的是:沒帶兵的郭行余前來殿下聽宣了,而帶著兵的王璠則遠遠站著,一步也不敢靠近含元殿。
看來王瑤和郭行余是靠不住了。李訓憂心忡忡地想,一切只能看韓約的了。
此刻,含元殿左側的金吾衛(wèi)門廳內,宦官仇士良沒有看見傳說中那晶瑩剔透的甘露,只看見了韓約那蒼白如紙的臉上滲出一顆顆滾圓的汗珠。
為什么在這樣一個大冬天的早晨,這個左金吾大將軍竟然會大汗淋漓呢?
仇士良滿腹狐疑地盯著韓約問:“將軍這是怎么了?”
話音剛落,一陣穿堂風吹過,吹起了廳堂后側的帳幕,仇士良無意中瞥見了一些閃閃發(fā)光的東西。
那是兵器!
隨著帳幕的晃動,仇士良還聽見了一些聲音。
那是兵器相互撞擊發(fā)出的鏗鏘之聲。
什么也不用再問了,所謂的天降甘露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仇士良和宦官們猛然掉頭就往外跑。跑到門口時,守衛(wèi)正準備關閉大門,仇士良高聲怒斥,守衛(wèi)一緊張,門栓怎么也插不上。仇士良等人沖出金吾衛(wèi),第一時間跑回皇帝身邊,奏稱宮中已發(fā)生事變。
全亂了,計劃全亂套了!李訓知道,此時此刻,誰能把天子攥在手里,誰就能掌控整個大明宮的局勢。他立刻呼叫殿外的金吾衛(wèi)士兵:“快上殿保衛(wèi)皇上,每人賞錢百緡!”
仇士良當然不會讓天子落人李訓之手,馬上對文宗說:“隋況緊急,請皇上立刻回宮!”旋即把文宗扶上鑾轎,和手下宦官擁著皇帝,沖出含元殿向北飛奔。李訓抓住轎桿,情急大喊:“臣還有大事要奏,陛下不可回宮!”
此時,京兆少尹羅立言帶著三百多名京畿衛(wèi)戍部隊從東面殺了進來,御史中丞李孝本也帶著兩百多名手下從西邊沖過來,都是來增援李訓的。他們沖進含元殿,對著那些未及逃離的宦官揮刀便砍,頃刻間便有十余人倒在血泊中,哀叫聲此起彼伏。
天子的鑾轎在宦官們的簇擁下?lián)u搖晃晃地跑到了宣政門。李訓仍舊一路死死抓著轎桿,不停地叫天子落轎。早已嚇得失魂落魄的文宗李昂又驚又怒地喝令他住口。仇士良的手下宦官郗志榮一見皇帝發(fā)話,沖上去對著李訓當胸一拳,將他打倒在地。還沒等李訓爬起來,鑾轎已經(jīng)進了宣政門,宮門立刻緊閉?;鹿賯冎雷约喊踩?,齊聲高呼萬歲。
此刻,宮中的文武百官早已各自逃命,作鳥獸散。李訓知道這次行動徹底失敗了,急忙換上隨從人員所穿的綠色低品秩官服,騎馬奔馳出宮,一路大聲抱怨:“我犯了什么罪,要被貶謫出京!”借此掩人耳目。果然,各官門守衛(wèi)一路放行,沒人懷疑他。
經(jīng)此變故,仇士良已經(jīng)意識到李訓等人要對付的就是他們宦官,而幕后主使很可能就是天子本人。仇士良死死地盯著文宗李昂,忍不住破口大罵。
天子渾身戰(zhàn)栗,無言以對。
這一刻,堂堂大唐帝國的天子在宦官面前幾乎就像一個做錯事的小孩一樣,把頭深深地耷拉了下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而此刻的宦官仇士良卻居然有一種在光天化日之下抓獲小偷的快感。
天子慚悚不已、愧悔難當,而宦官則正義凜然、理直氣壯。
在此后半個多世紀的中晚唐歷史上,這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生。
五
仇士良開始反擊了。
他即刻下令左、右神策副使劉泰倫、魏仲卿分別率領五百名禁軍大舉搜捕“叛黨”。此時,宰相舒元輿、王涯等人仍然不知道計劃已經(jīng)失敗,正在政事堂用午膳。一名小官驚恐萬狀地跑進來喊:“軍隊從內廷出來了,逢人便殺!”
幾位宰相這才清醒過來,趕緊狼狽出逃。政事堂瞬間炸開了鍋,門下、中書兩省官員及金吾衛(wèi)吏卒共計一千多人爭先恐后地往外跑,把大門口擠得水泄不通。片刻后,宦官帶著禁軍殺到,立刻關閉大門。轉眼間,政事堂內未及逃離的六百多人全部被殺。
殺人是很容易獲得快感的,尤其是殺那些手無寸鐵、毫無反抗意志的人。
此刻的仇士良就充分體驗了這樣的快感。
于是反擊行動迅速升級,變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大屠殺。仇士良一聲令下,各道宮門相繼關閉,駐扎在玄武門的所有禁軍士兵全部出動,在大明宮展開了地毯式搜索,不放過任何一個“叛黨”。只要不是宦官和禁軍,一律在他們的屠殺之列。
這一天,大明宮變成了一個血肉橫飛的屠宰場。
正在朝廷各衙門辦公的大小官員,以及剛好入宮辦事的各色人等,全都不明不白地成了宦官的刀下之鬼。先后有一千多人被殺,尸體縱橫交錯,鮮血四處流淌。各個衙門的印信、檔案、圖籍、帳幕、器具盡皆被毀,到處是一片慘不忍睹的凄涼景象??植琅c血腥的氣息彌漫在大明官的每一個角落……
大屠殺之后,仇士良又派遣千余名禁軍騎兵,在城中大肆捕殺漏網(wǎng)之魚,同時出城追捕逃亡者。宰相舒元輿獨自騎馬逃到安化門,被禁軍抓獲。京兆少尹羅立言躲藏在太平里家中,也同時被捕。宰相王涯徒步逃出宮外,躲藏在永昌里
的茶肆,也被禁軍搜出,旋即押入左軍軍營嚴刑拷打。年已七十多歲的王涯禁不起酷刑,最后屈打成招,胡亂承認自己與李訓合謀篡逆,企圖擁立鄭注當皇帝。
這份供詞雖然荒謬可笑,可對仇士良來說,有它就足夠了。
只要宰相承認謀反,他今天的大屠殺行動就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
事變一起,慣于見風使舵的河東節(jié)度使王璠第一時間就逃回了長興里的私宅,并即刻部署河東兵進行防守?;鹿亵~弘志命禁軍向他傳話,聲稱宰相王涯等人已供認謀反,所以天子起用他為宰相,請他出來主持大局。王璠信以為真,出門相見,旋即被捕,也被押進左軍軍營。王璠一見王涯,一開口就埋怨:“你自己謀反,為何把我也牽連進來?”
滿腹冤屈的王涯沒想到這個反復無常的小人到了這種地步還不忘倒打一耙,氣急敗壞地說:“還記得你當京兆尹的時候嗎?當初是誰把機密泄露給王守澄的?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
王瑤頓時語塞。
看著這幫毫無骨氣,只會狗咬狗一嘴毛的文臣,此刻的宦官們都在一旁忍不住冷笑。
凡事明哲保身,任事首鼠兩端,見危險就躲,見利益就上!
——這就是大唐的文臣和宰相。
難怪他們會輸?shù)眠@么慘!
緊接著,禁軍士兵開始以執(zhí)行公務為名搶劫私人財產(chǎn)。前嶺南節(jié)度使胡證、左常侍羅讓、翰林學士黎埴等大臣的府邸全部被洗劫一空。長安坊間的流氓地痞也開始趁亂燒殺搶劫,并且互相攻擊。一時間雞飛狗跳,塵埃蔽日,形勢一片混亂。這一天,大唐帝京長安基本上陷入了無政府狀態(tài)……
翌日清晨,心有余悸的文武百官陸陸續(xù)續(xù)前來上朝,都等在宮門外。一直到太陽爬得老高,建福門才徐徐打開。百官們魚貫而入,只見禁軍士兵全部刀劍出鞘佇立兩側,臉上依舊殺氣騰騰。百官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走到宣政門,聽見宦官傳令:所有朝臣一律只能帶一名隨從進入內廷。
紫宸殿上已經(jīng)沒有了宰相和御史,百官隨意站立,班位全亂套了。
臉色蒼白的文宗皇帝升殿之后,看著表情各異、班位混亂的文武百官,有氣無力地問了一句:“宰相怎么沒來?”
仇士良重重地哼了一聲,說:“王涯等人謀反,已被關進監(jiān)獄?!彪S后召左仆射令狐楚和右仆射鄭覃把王涯的親筆供詞呈給皇帝看。
文宗李昂接過供狀,忽然作出一副既憤怒又驚愕的表情,對令狐楚等人說:“這是王涯的親筆嗎?”當?shù)玫娇隙ǖ拇饛秃?,天子越發(fā)表現(xiàn)得怒不可遏,狠狠地說:“果真如此,死有余辜!”
李昂知道,他現(xiàn)在必須表現(xiàn)得越驚愕越好。因為驚愕就表明他無辜,表明他沒有參與宰相們誅殺閹黨的計劃。這樣他才能擺脫干系,以免仇士良等人一怒之下把他這個天子廢掉。
文宗李昂現(xiàn)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保住自己的皇帝位子,其他的一切他都無暇顧及,也無力顧及了。
第三天,御史中丞李孝本在咸陽西面被抓獲;同日,李訓也在逃亡鳳翔的中途被捕,首級被砍下送人京師。
第四天,滿朝文武都被命令去旁觀“叛黨”的示眾和行刑過程。神策軍將李訓的首級高掛在“叛黨”隊列的前方,后面的囚車押著王涯、王璠、舒元輿、郭行余、羅立言、李孝本等人,在長安的東、西兩市游街示眾,然后推到鬧市中一一腰斬,最后把首級懸掛在興安門外示眾。所有叛黨的宗親族裔,不論遠近親疏,一律處死,連襁褓中的嬰兒也沒有放過。其中僥幸沒有被殺的妻女,全都充為官妓。
第五天,仇士良下了一道密敕,命鳳翔監(jiān)軍張仲清將鄭注誘殺,隨后全家誅滅。
第七天,右神策軍在崇義坊逮捕逃亡多日的韓約,次日將其斬殺。
塵埃落定之后,天子下詔封賞?;鹿俪鹗苛技八小坝戀\有功者”全部獲得程度不同的升遷和賞賜。
大唐天子李昂與宦官集團的巔峰對決,就這樣以狂飆突進的政治運動高調開局,卻以震驚天下的血腥屠殺黯然收場。關于甘露之變所導致的政治后果,史書作了這樣的記載:“自是,天下事皆決于北司(宦官),宰相行文書而已?;鹿贇庖媸?,迫脅天子,下視宰相,凌暴朝士如草芥……”
舊的宦官倒下去了,新一代的權宦又站了起來。
而文宗李昂的頭則一直耷拉著。
從甘露之變爆發(fā)的這一刻起,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文宗李昂再也沒有在宦官面前抬起過頭來。
編輯惜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