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明
在西方,內(nèi)衣成為正式事件,是在亞當(dāng)和夏娃第一次玩壘泥巴的游戲之后。當(dāng)他們漸漸學(xué)會羞恥,用幾片樹葉遮蔽非常部位,就已經(jīng)彰顯了一個原則:情之不存,衣將焉附?
在古老的中國,內(nèi)衣是一種艷影,也曾是掩映。漢代以前,女子內(nèi)衣呼為“褻衣”,“褻”含“輕薄、不莊重”之意,可窺見古人對情色的特殊心態(tài)。漢時則稱“抱腹”、“心衣”,“心衣”的基礎(chǔ)是“抱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鉤肩”及“襠”就成為“心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后片。唐代出現(xiàn)了無帶的內(nèi)衣——“訶子”。唐代女子依賴內(nèi)衣來展示“乘間歡合”及充當(dāng)驚艷式宮女的外在符號,由此開始承載。她們將半露胸式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頸、上胸及后背無帶且袒露,穿時由后及前,胸前系合一排扣子,或用其他帶子系束,外披透明羅紗,內(nèi)衣若隱若現(xiàn),與今天流行的“內(nèi)衣外穿”頗為相似,在流動中達到不同的塑身修形、胸部挺立的效果?!妒挛锛o原》中曾記載:“貴妃私安祿山,指爪傷胸乳之間,遂作訶子飾之?!币荒ㄎ⒃蒲谧?,欲望卻半張了眼睛,迷蒙之中透露出澀骨的春情。
宋代后期的“理學(xué)”制約,并沒有使內(nèi)衣文化黯淡失色,所流行的“窄、瘦、長、奇”的“抹胸”,為日后的“肚兜”文化奠定了根基?!澳ㄐ亍?,“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遮住,因而又稱“抹肚”。抹胸的顏色,多半是妖媚的桃紅、水紅或蔥綠色。清代“抹胸”又稱“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斯時,內(nèi)衣取暖的功能,已黏附上超級情色想象力,抵達性感的邊境,布滿渴望、暗示、曖昧、孤獨、無聊,會說話,會調(diào)情,甚至,會做愛。
《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二回寫李瓶兒患了重疾,“面容不改,體尚微溫,倏然而逝,身上止著一件紅綾抹胸兒”。李瓶兒浮萍一生,系梁中書妾,花子虛妻,蔣竹山妻,西門慶妾,財、色、子嗣三把利刀,向她零磔寸剝,色干財竭,又焉能不病纏死孽命斷黃泉?只一件紅綾抹胸做了陪葬罷。
《紅樓夢》第六十五回寫尤三姐裝束:“身上大紅襖子半掩半開,露著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綠褲紅鞋,一對金蓮或翹或并,沒半刻斯文?!彼唾Z珍、賈璉兩個牛黃狗寶喝花酒,洋洋灑脫、嬉笑怒罵,把兩個不知恥的男人耍了個夠??傻人账家瓜肓宋迥甑牧嫔徖淠槼霈F(xiàn)時,她淚如雨下卻連一句辯解的話也說不出來,唯有一死表明心跡,可憐“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不羈,不堪,不值,蔥綠抹胸下的一痕雪脯翻來覆去,寫就婉柔和剛烈!
后來,內(nèi)衣的掩映功能已極度退化。穿多穿少,不再是問題,如何穿出令人浮想聯(lián)翩的時尚效果是問題。有陰丹士林廣告,常常是一位穿著立領(lǐng)無袖青藍色旗袍滿臉含春的女郎,廣告詞直接明了:“她何以充滿了愉快?”回答是:“因為她所穿的‘陰丹士林色布,顏色最為鮮艷,炎日暴曬而不退色?!边@么說,對于商家,何以充滿了愉快?并非衣服會帶來愉悅,它逾越了衣服本身,抵達利潤境界。對于異性,在于需要旗袍和女郎所制造的一堆春光。
不管是抹胸,還是肚兜,最大的敵人不是肉體,而是內(nèi)心。比如愛情和婚紗,只有你任何時候都心眼明亮,愛情和婚紗才能保證不退色不衰敗。內(nèi)衣的知音是穿衣者,翻檢一生,若有幾件衣服能體貼自己、妥心妥肺,也算收獲良多。
編輯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