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楠
2月12日 晴
我從小與李白的詩為伴。他的詩或雄奇豪放,或飄逸浪漫,或壯麗奪目,或委婉溫情,每一首都充分表達(dá)了李白非凡的抱負(fù)、奔放的激情和豪俠的氣概,他是一位站在盛唐詩壇高峰之巔的偉大詩人。
在我心中,李白是一位與詩、酒結(jié)下不解之緣的大俠,俠骨柔腸、灑脫豪放。廬山頂上,狂風(fēng)吹動他那一襲白衣,在風(fēng)中放蕩地舞動,卓然不群。腰間一柄銀色的寶劍,鑲著一顆淺茶褐色的寶石,陽光灑在上面,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腳下巨大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豪氣沖天,天真狂傲,目空一切,“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充滿“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磅礴氣勢;李白胸懷大志,他盼望有一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報效國家,有所作為,滿懷“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壯志豪情。
李白懷才不遇,感嘆“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世路艱難,“難于上青天”。仕途阻力重重,無法實現(xiàn)自己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就像“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他只能懷著悲憤的心情離開長安,李白絕對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生活。雖然不知路在何方,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建立偉業(yè),成為非凡人物的理想,相信“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他對得到朝廷重用仍然抱有希望,揮筆寫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的千古名句。李白孤獨苦悶,他在黑暗的現(xiàn)實中找不到出路,滿臉愁思,“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沒有人理解他,李白終日與酒為伴,“會須一飲三百杯”。一輪明月靜靜地掛在天空,清冷的月光照著李白孤寂的身影。李白獨自一人在月光下飲酒,捋捋胡須,滿懷惆悵。抬頭仰望明月,慢慢將酒杯舉到頭頂,忽然看到酒杯里還有一個李白,還有一輪明月。望著杯中搖搖晃晃的自己,李白再次舉起酒杯,一飲而盡。一甩手扔掉酒杯,張開雙臂,朝著天空的盡頭,大聲吟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比欢畎撞]有從酒中得到真正的解脫,真是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啊。
杜甫曾有詩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自稱酒仙,又被后人譽(yù)為詩仙,其飲酒與作詩齊名,詩、酒伴隨著他坎坷而又傳奇的一生。
李白就是這樣狂放不羈,這樣追求理想和自由。用自己浪漫的詩篇,宣泄心中的抑郁,借杯中的美酒,訴說懷才不遇的煩憂。
山西省太原市師院附中初一0805班
教師點評:
《李白·詩·酒》這篇文章,語言優(yōu)美,充滿文學(xué)氣息,巧妙地將詩作的意境與小作者心目中的詩仙形象融為一體,才情不凡。昂揚樂觀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間,好一篇融己情于詩情的文化散文。
但既然以“詩”、“酒”來命題,文章依次講到“廬山放歌”、“壯志凌云”、“懷才不遇”、“借酒澆愁”,其中“詩”貫穿全篇,而對“酒”的講述卻不夠突出,另外作者的感觸、評述沒有明顯地體現(xiàn),沒有自己的心靈獨語,怎能引起讀者之共鳴?希今后再多接觸外界,多思考問題,把自己的文章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指導(dǎo)教師:姜 斌